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能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在理解指数函数概念、性质的基础上,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类比,从图象和解析式这两种不同角度研究函数的性质,加深对指数函数的认识;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研究函数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1 教学内容解析 "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人教A版)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第一节"指数函数"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初中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的有关概念、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n次方根的概念、表示和性质.这是一节概念课,数学概念是学生数学思维的细胞,是理解数学本质的关键所在.概念课的教学又是中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课型,是其他课型的基础.而这节课又是指数函数的开端,教学设计的如何直接影响着指数函数的教学质量,所以这节课值得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一节的教学设计强调了同底数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在性质与图像上的关系,进而引出反函数的概念,体现了数学中的特殊与一般、转化与化归思想。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生不仅要会研究同底数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更要学会研究这一类互为反函数的函数。  相似文献   

4.
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是我在我校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法大型公开教学课中做的一节公开课。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重点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  相似文献   

5.
指数函数一节的教学,一方面是在幂的概念扩张到实数指数的基础上,将它提到函数依从关系上来理解,并究研其一般性质,培养学生进一步获得研究函数的能力,同时为研究对数函数及对数的性质作好准备。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代数课中,以3—4个课时进行教学是有必要的。现行教材关于指数函数采取了不同于吉西辽夫课本的编排,把指数函数的性质放在图象之后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课研究的对数函数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内容的拓展.学生已学过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已初步了解研究函数的方法与步骤.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类比指数函数探求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让学生逐步学会研究函数的方法;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表达自我想法的舞台.二、教育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感受科学的发展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7.
数学核心素养是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逐步培养的,问题链设计环环相扣,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指数函数的概念为例,首先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本节课要培养的数学核心素养及其水平,又设计情境导入问题链、核心观念问题链、应用迁移问题链以期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素养.  相似文献   

8.
这是六年级上学期《将一个分数拆分为几个不同的单位分数之和》的一节探究课,本人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课后与学生交谈和组内教师的探讨研究,发觉在开始编制的教案中,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改进,对学生更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具有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在某次教学大赛上观课若干,十几节课中只看到一位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而其他的十多节课没有一位教师重视这一教学环节。从这些课上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标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得不到普遍重视,二是教学目标只存在于教师的教案中或者脑子中,教师可能明明白白,学生却是雾中看花,教师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和评课活动中要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转化。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适合小学二、三年级的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在拼图的过程中感受七巧板的巧妙,在创造图案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慧。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拼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教学难点是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  相似文献   

11.
笔者于本学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尝试试用双语教学.从第一节课开始,学生就表现出新奇,学习地理的激情明显高涨.第一节课的英语使用比例大约为30%左右,然后逐渐增加.约一个半月后,试着在"欧洲西部自然环境"这一课的教学中全部使用英语,竟然也成功了--学生仍然较好地达到了这节课的基本要求.以下是有关这节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栾海军 《科学课》2009,(6):39-39
《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节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探究热传导的现象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按照课本顺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都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前几天听了一位教师的课,我发现本节课的“活动准备”这一环节值得商榷。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按照课本的顺序先让学生用手摸一个盛凉水的杯子,学生觉得很凉,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教学是研究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互动对学生数学能力促进作用的教学模式。下面的教学片段是我为实验老师备的一节主体性教学的课.在教学中实验教师出色地发挥,较成功地上了一节主体性教学的研究课。现在我把教学片段写出来让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4.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本案例授课班级是高一理科班。本节课是在学习和研究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展开的有关“函数应用”的一次教学活动。根据函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尝试从收集原始数据入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设计出最优方案。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崇明工业园区中去年九月份新建的一个服装厂的经营情况(主要是产量)。  相似文献   

15.
李先明 《中学生物学》2007,23(3):30-31,36
笔者在温州市高中生物优质课教学展示暨高中生物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班活动中开设了一节“STS专题复习”(高三)公开课。这节课受到了与会师生广泛好评。其中一位老师这样概括了本节课的亮点:优异的教师素养、独特的教学设计、独到的教学方法、严密的教学过程、学生开放性的参与和亲密的师生互动。下面,笔者就这节课的创意和修正过程做一介绍,以期自己的进一步成长和对同行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媛 《考试周刊》2010,(56):98-100
本篇是一个虚拟语气的教学案例(《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第三单元语法).通过上节课结束时让学生翻译一个有关虚拟语气的英文句子所反映出的疑惑与不解这一案例,引起作者的重视。并根据这一情况课前进行学情和教材分析,然后认真准备了一节虚拟语气(用于条件状语从句)的语法课,以学生为主体,力争通过这节课的教授能帮助学生理解虚拟语气.解决他们的疑惑,并能在练习中灵活而正确地运用。最后通过练习就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课后结合学生反馈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对于学生的薄弱环节在下一节课进行重点讲解。  相似文献   

17.
情知教学就是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投入到教学中,投入到课堂上,在教学的同时与学生有情感的互动,最后让学生非常舒服非常愉快的上完这节课,学好这节课.  相似文献   

18.
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我们调研了各类课程66节,其中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有34节课,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有32节课。结果表明:两种教学手段在导课形式、教师讲授情况、学生听课情况和结课方式上各有特点。教学中,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紧紧围绕公式的探究这一教学目标,为学生搭建“做数学”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下面是笔者对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几个方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节县级竞赛课,执教的年轻教师,二十出头,讲起课来声情并茂,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教学目标得到了实现,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大部分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应该说,这是一节毫无争议的“优”课,却不想在评委组中产生了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