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族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也是民间崇尚的传统文化。捐资助学是宗族文化中宗族的一项重要活动,它在中国近代民办教育的发展史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从江西近代宗族开办民办教育的状况入手,分析了其办学特点及其影响,为研究宗族文化及近代民办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史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课程变革与近代"新教育"探索密切相关。从洋务运动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近代课程在课程观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践上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反映出近代"新教育"五方面的探索:一是培养具有"新人格"的国民;二是推行普及教育,提倡男女教育平等;三是崇尚实学真知和生活能力养成;四是关注儿童兴趣和个性特长发展;五是注重教学方法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宗族推选德才兼备者实行统管的族长制肇始于宋元,在明清政府的积极支持下获得了很大发展。民国以后,虽然政府的政策转变为默许,但是皖中宗族继续大力推行,族长制获得了普遍发展。近代皖中的族长权源自家长权。宗族不仅通过签订议约和制定族规确保族长权,而且分别建立以族长和房长为核心的层级管理组织保障其得到贯彻,从而实现了族长对宗族的全面有力管理。可以说,传统宗族在近代总体上保持着稳定发展态势,族长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族长的“恶名”多是因宗族要求其严格执行族规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会登上历史舞台,既顺应了近代中国教育变革的客观形势,又反映了教育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学术体制的组成部分,教育学会通过举行学术年会、设置研究会和研究机构、开展学术讲演、参与世界教育会议等方式,搭建了学术研讨与交流的主要平台,而且随着这些活动方式的制度化,极大地促进了近代中国教育学术的研究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为宏观背景,从较为广阔的视野中探讨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兴起的历史原因。作者认为:留学教育的兴起,反映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巨大差距的逐步认识,它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变革的产物;同时,它也是中国近代教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本文篇幅较长,本期发表前两部分,下期续完。)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初的十年,也正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行将灭亡前的十年。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之际,为挽救其统治,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这场由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变革,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变革促进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变历程的完成,掀起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的引进与应用的高潮,使近代学术研究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相似文献   

7.
简论清代宗族的"自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清代宗族活动具有自治的性质,宗族的自治,只是在政府允许的有限范围内进行的,并且在其内部实行宗法族长制,极其缺少民主成分,与近代自治团体不是一回事,故而谓其具有自治性,而不是近代概念的自治团体。宗族自治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增强了宗族内部凝聚力,令宗族成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某种中介组织,促使贫乏的社区生活的面貌有所改变,有益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教育政策的制定围绕特定的教育宗旨,教育宗旨的提出反映特定的社会环境。清末,中国边疆危机严重,领土不断遭蚕食,西方社会思潮伴随列强的坚船利炮一并冲击着传统的东方社会。面对内忧外困的社会危局,教育革新成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共识。在清政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宗旨及相关政策指导,奉天近代教育迅速发展。但各种文献中关于奉天教育变革的具体过程记述较略。本文通过介绍奉天海城地区近代教育变革的具体过程,分析政府教育政策对地方教育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清末之际的太平天国战争,是徽州数百年未曾遭受的战乱,对徽州宗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近代徽州宗族衰落的关键点。但是,学术界对这次战争与徽州宗族兴衰关联的研究比较匮乏。在丰富的徽州地方志和族谱资料中,可详见太平军在徽州活动状况以及这次战乱在人口、经济、祠堂、族谱和庙宇等方面对徽州宗族的破坏和冲击。  相似文献   

10.
民国徽州宗族婚姻观的革新是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文化思潮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发生"共振效应"的结果。民国徽州家谱中的族规家训集中体现了徽州宗族的婚姻观念的革新成分,且呈现出保守性和不平衡性等基本特征。由于徽州社会小农经济基础阻碍了传统意识形态的新发展,新安理学促成了徽州宗族文化心理的积淀和固化,以及宗法制度残余下的守旧势力的阻挠等因素,民国徽州宗族的婚姻观的革新在整体上仍趋向保守。深入解读徽州族规家训所反映的婚姻观念及其革新,不但可以丰富徽州家谱和徽州宗族的研究,还可以弥补徽州社会文化史和生活史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促使前近代商人借助教育奋力改变自己的地位;成功商人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介入教育活动;商人介入教育活动对商人和教育双方都发生作用,并对双方产生不同影响。然而,就教育变革而言,前近代商人介入教育的活动促进了固有教育的发展,而制约了教育的近代变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近代黄州宗族社会为个案,考察文化冲击、革命与近代宗族社会关系。作者认为清末以来西方文化冲击使近代宗族社会传统士绅领导阶层出现断层,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又使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从思想上完成对宗族制度的批判,成为农村社会革命的领导者。农村社会革命实现对宗族制度的物质批判,而它又是清末以来文化冲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因此,历来文学的变革,往往不仅受到政治经济变革的影响,而且与政治经济变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近代进步文学,无疑它们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的现实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民主革命的历史面貌,作了相当深入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式教育。对于这场教育变革,不同的士子有着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做出不同的评价。这一教育变革也影响到他们的教育活动的选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通过调适,积极参予到教育变革之中;另一部分人却迟迟无法走出教育变革的影响而处处感到不适,与新式教育始终存在着某种隔膜。教育变革下士子心态的多样化,说明近代士子阶层的分化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等层面,也反映在他们的心理世界之中。士子心态分化的情况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考察中国近代教育转型的有益视角。  相似文献   

15.
作为封建宗族教育的总纲领,中国传统族规家训不仅对族内成员在立身、治家、敬业、处世等方面加以教育规范,而且以振兴宗族为最终目的使宗族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包括族塾教育、宗族家教、祭祖仪式等教育活动在内的教育复合体.聚焦中国传统族规家训对封建宗族教育进行分析,对于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封建宗族教育的总纲领,中国传统族规家训不仅对族内成员在立身、治家、敬业、处世等方面加以教育规范,而且以振兴宗族为最终目的使宗族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包括族塾教育、宗族家教、祭祖仪式等教育活动在内的教育复合体。聚焦中国传统族规家训对封建宗族教育进行分析,对于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动因 ,指出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有关 ,而且与社会中坚力量的推动及女性自身的觉醒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 ,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对女性自身的解放 ,对社会改造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每个时期的服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文化和社会风貌。社会大变革的民国时期发生的服饰变革,对当时的文化生活和社会风貌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从近代服饰变革人手,重点讨论近代服饰变革带来的巨大影响,试图给社会生活史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9.
近代工商业的出现与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引起了传统士农工商职业结构和观念的变化,并在语言上留下了痕迹。分析这一领域中出现的新词语,可以反映出近代职业观念的变革,探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试述张之洞对外洋近代学制的认识过程孟旭张之洞对近代中国教育的最大贡献是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变革了持续两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大力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而张之洞对外洋学制的认识过程不仅为他建立新学制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的一段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