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松谷 《围棋天地》2010,(7):10-11
3月9日,东京最大的线路交通枢纽,新宿站.南口.与吴清源的秘书.原中国著名女棋手牛力力.还有日本棋院著名女棋手小川诚子三人聚齐,登上了直达小田原的“特急便”(日本最快的电车),前往吴清源大师在小田原的住所,专程看望年近百岁的吴清源大师。  相似文献   

2.
雨一直下,云知道。雪一直下,风知道。雨雪飘摇的日子, 天知道。但,天不随人愿,雨雪无法随人的意志转移而转移。当不能征腿它们时,那么,你只有顺其自然地适应它们。  相似文献   

3.
王华良  路安摄影 《钓鱼》2013,(21):38-39
2012年11月3日和4日,入秋以来第一场最大规模冷空气横扫华北。这两天我特意到我县的后庄子鱼塘去钓鱼,结果是两次钓鱼均获丰收:3日钓获25.75千克,4日钓获20千克。其他和我同塘而钓的钓友也均有收获,但他们的收获与我相差甚远。对这两次大获丰收且荣获"两连冠"的出钓进行总结,我认为得益于以下诸多方面。一、雨雪天,降温天,鱼儿深伏底后庄子鱼塘是我县水面最大、水位最深的鱼塘,水面约2000平方米,水深三米多。进入深秋以来,  相似文献   

4.
刘文波 《精武》2004,(3):22-23
子母绵掌步法主要有蛇形步与鹞子穿林。蛇形步既是套路练习的基础功法,也是技击的基本手法。用时可以从里门上步,也可以从外门上步近身。而鹞子穿林则主要着重于技击,用于躲闪后的外门上步进身。因此,这  相似文献   

5.
刘文波 《精武》2004,(1):13-15
子母绵掌属于内家拳,硬功夫较少,但有一些功法简单实用,修炼日久,功力非凡,其效甚显。惜不被人重视,以至于练者稀少。兹作一披露,以飨同道,供练家参考欣赏。一、捯把 “捯”字意为“两手轮换着往回拉线或绳索的动作”,大意是猛地抓回或拉回;“把”的意思是紧握的拳头。捯把就是两手握紧拳头轮换着往回拉之意。此功主练手指的功力,习练此功,一方面可增强指骨、掌骨的坚韧性,  相似文献   

6.
绵拳盘打     
绵拳起源明末清初,据传,当时有几位道长,侠文善武,周游海内适访名师,吸取了释、道、西门拳术特长,挟艺远涉.足迹遍及东南异城,并吸收了缅甸的斌道和泰国暹罗拳之精髓,经几代人精心钻研,遂成独特风格.绵拳传至上海已近百年.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沧州人孟光银(号关羽、孟四劲)当时在长江流域任排客(即保木排的镖师).光银先生曾在保排南下途经扬州时,与当地名师"神手"唐殿清交流技艺,为唐推崇不止.并经唐推荐到上海李鸿章府上,教授其孙李端九.后因不耻李府媚洋欺民的劣迹,不久就离开李府,其时又收了孙福海为徒.  相似文献   

7.
绵山大罗宫     
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先后在缅北,滇西对日军实施反攻,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解放缅甸领土8万余平方公里,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毙,伤日军4.8万余人。1945年1月27日,两军在芒友胜利会师(1995-17-5,图12)。  相似文献   

8.
绵掌拳小议     
绵掌拳又称短打拳。早在1567年明代抗倭英难戚继光所著(记效新书·学经捷要》文中有记载。该拳种主要流传河北省保定地区高阳县一带。我老家就在高阳县边渡口乡西柳沉,树。父亲杨峻岭生前回忆,他从小在武术之乡习拳练武。那时大入鼓励小孩,谁好好学拳就给谁买烧饼吃。他练过绵拳拳、燕青拳徒手拳种以及昆仑刀、沪手钩、九节鞭、春秋大刀等刀枪器械。他曾在徐州币1956年武术比赛中获奖。我会年54岁,12乡时跟父亲学过“绵掌拳”,至会未忘。早晨跑跑步,到南郊彭园或“纪念塔”国内练练此拳。绵拳拳的主要特点是:套路短小精悍,一个路有…  相似文献   

9.
序子母绵掌传入灵丘至今大约百年之久,首位继承人李生梅。李生梅14岁开始先后曾拜师十四位,所学套洛120余种,子母绵掌是他一生最为精通之拳术,并深得其奥秘。范子英,买卖人,人称范掌柜,十分喜好武术并与李生梅是至交好友,跟随李生梅专练子母绵掌几十年。他二人经多午之苦心揣摩研练,终于将此拳整理成套,便于后学。  相似文献   

10.
梅花拳:又名梅花桩。也称梅拳。在我国流行的梅花拳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立于桩上练习的拳术,一是属长拳类的拳种。以五式桩功见长的梅花拳,以桩功为基础训练.并以五式桩步静力练习为主。先具备在乎地上练好各桩步之基础,进而上桩练习。其所用的木桩,直径三至五寸,下半截埋在地下,上半截离地面三尺三寸,桩与桩之间的距离前后三尺,左右为一尺五寸。随着功夫的不断增长,桩要不断加高,五尺,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绵缓健身运动导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绵缓运动是指以绵长柔缓为基本运动特征的较长时间的低强度运动,是适度负荷运动之一族,包括导引运动、太极运动和舞武运动。它们显著的健身效果源自于其深厚的东方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人体生命科学基础以及完整的技术体系与技术方法。其基本行动特点为:松静自然、意气相随、园活合顺、松紧适度及延绵徐缓。  相似文献   

12.
陈广路 《精武》2008,(5):30-34
筑基八式是学习绵掌拳的预备动作。在未学习其术以前,需从第一式至第八式.按顺序练习,因为绵掌拳中的变化就是八式的变化,包括所有拳枝,八式都是有用处的。所以每式练习四天共计三十二天,此期内所练之式要纯熟,而后再练习绵掌拳自无难关。  相似文献   

13.
安在峰 《武当》2001,(11):10-11
19、耍腰搂手冲拳右脚下落成为马步,上体向左前下俯,两臂向左前下伸直,两掌掌指均向下,掌心均向后(图33);接着,身体向左向后(图34)向右向前向左转身,右腿屈膝下蹲成仆步,右掌握拳收抱于腰侧,拳心向上,左手向左搂于左腿上方(图举);不停,身体重心左移,右腿挺膝蹬直,上体左转,成为弓步,同时左手成拳收抱于左腰侧,  相似文献   

14.
15.
《精武》2003,(3):44-45
此篇为子母绵掌技击法总论,主要以范瑞前辈所著拳谱中“新绵掌藏拳用法”一文为基础,综合范品师傅的言传身教而成,故也可说是对该篇的诠释。我习此拳时,范品师傅总是拿出拳谱,就总论反复讲解,同时边讲解、边示范,现在想起,如同昨日。今将范品师傅口述之拳理择出,赘成一文,以飨同道,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6.
Lain 《收藏》2013,(10):173-179,172
董文胜的作品有浓郁的中国南方文化特质,风格斑斓腐朽,充满诗意,营造出一种奇特的文化意象,颠覆、推翻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的浪漫、优雅的想象,以纠缠的暴力意象给出了有关缠绵阴柔的江南文化的新的想象内容与空间。  相似文献   

17.
安在峰 《武当》2001,(9):12-15
“绵拳”也称延手拳,是一种以柔为主.柔中寓刚,舒展大方,节奏鲜明的拳术。其内容丰富,整个套路包括拳、掌、钩三种手型,及虚步、丁步、马步、弓步、仆步、坐盘、歇步、叉步、独立步等步型。腿法有正踢腿、后踢腿、斜拍脚、里合腿、前点腿、后蹬腿等,以及燕式平衡、仰身平衡、举腿平衡、独立平衡、扣腿平衡等平衡动作和耍腰、旋子等。在动作方面讲究挺胸展臂、向前和向后尽量收缩与伸张的缓和弯腰、柔美的劈叉、连续快速旋转及双臂挥舞等。整套动作中有起有伏、有急有缓、有刚有柔、有转有折、有行势、有定势。动作时,要求手到眼到,两腿与身体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8.
张继修 《精武》2008,(4):58-58
天罡绵掌,原名绵掌术,据说创始于山西王正卿。王系山西平遥人氏,武功高强,中年走镖,远近闻名。后因绵掌三十六势恰合天罡之数,所以改称天罡绵掌。此拳世代传袭,有山西平遥人盂守信(字子扬),深得此拳秘诀。民国14年(1925年),哈市杨德森、赵庆云等,邀请盂守信从山西来哈尔滨。那时,哈市尚属于吉林省管辖.孟来哈后.在杨德森等的协助下,在道外升平五道街成立了“吉林省滨江武术会”广收门徒,传拳授艺。他属于哈市早期赢馆传拳的拳师之一。  相似文献   

19.
郅辽 《钓鱼》2014,(14):62-63
与鱼作战,有攻有守,反映在钓线上都是强度第一,可是强度居首钓快鱼和钓慢鱼却有不同认识。攻中带守,钓时速200尾、尾重不足50克的鲫鱼用0.2/0.4号线组,除直线强度之外还对子线和主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守为主,钓鱼种不定、尾重悬殊的混养鱼则有主线耐磨耗、低延伸、快切水,子线免缠绕、抗卷曲、结节强度高等等。  相似文献   

20.
绵山,因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为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绵延百里,最高海拔2566.6米,跨山西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的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介休境内景区75平方公里,由龙头寺、龙脊岭、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介公陵、栖贤谷、水涛沟等12个景区、300余个景点组成。2005年1月介休邮政局启用风景日戳10种,戳上序号为“0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