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纸的宣传“一哄而起”不好,与此类似,宣传中信息过量的问题,也值得引起注意。“一哄而起”,表现在一个短时间内,倾盆大雨式地集中宣传一个问题,反来复去地传播一种信息;而且各新闻单位之间,互相攀比,层层拔高;形成“一面倒”。这样“一哄而起”的宣传,必然会出现信息过量的问题。这是两者的一致性。但是,宣传中的信息过量,并不一定全是由“一哄而起”产生的。有时由于宣传者没有正确地掌握好宣传的度量界限,也会造成信息过量。所以两者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的报纸经常宣传反对“一哄而起”。“一哄而起”是“文革”的后遗症,历史上我们就吃过它的不少苦头,应该反对。但,反躬自问,我们自己在宣传中是不是也有“一哄而起”的问题呢?不能说没有。3月6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里,就有人写文章对此提出了批评。文章说:“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的报纸经常宣传反对“一哄而起”。“一哄而起”是“文革”的后遗症,历史上我们就吃过它的不少苦头,应该反对。但,反躬自问,我们自己在宣传中是不是也有“一哄而起”的问题呢?不能说没有。3月6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里,就有人写文章对此提出了批评。文章说:“宣传报道上的一哄而起,可以说是一个老毛病。远的不说,以近几年为例,报上批‘向钱看’的时候,好象沾不得‘钱’字的边,连‘时间就是金钱’这  相似文献   

4.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宣传上都不能搞“一刀切”、“一阵风”、“一哄而起”。改革的宣传尤其如此。一旦刮起风来,势必乱了思想,乱了阵脚,乃至给改革带来某些挫折、失误和损失。改革宣传中的“刮风”现象,近几年  相似文献   

5.
新闻宣传“度”的把握新闻宣传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经常性的极为重要的工作,与人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负有重任。实践证明,片面性、绝对化、一哄而起、大起大落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大忌。既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贯...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形:某个先进单位或个人,在一段热热闹闹的连续报道后,不久便垮了下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它往往与报道的一哄而起有关,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正确处理典型报道中“热”与“冷”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外宣传“入门”谈胡安森对外报道似同中国人给外国顾客烹饪中国菜肴一样,存在着一个是否适合外国人口味的问题。既积极地宣传自己,又非常适合外国人的需要和口味,这是对外宣传“入门”的课题,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思考。要面对国外读者对外报道由于读者对象是外国人...  相似文献   

8.
当前网络传播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应用功能较难很好地满足政府和企业的信息传播需求;“数字鸿沟”问题依然严重,部分社会公众难以接触网络.主旋律宣传较难全面覆盖,党和政府的重要信息较难一杆到底地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9.
今年2月18日,新闻出版总署发文:《关于对含有虚假宣传信息的图书进行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24、25日,在总署召开的座谈会和北京出版工作会议上,总署和中宣部各级领导就整治含有虚假宣传信息的图书问题发表讲话。至此,在全国范围内,一场声势浩大的“伪书声讨战”就此打响。一个早已在出版业内人人心知肚明的“伪书”现象,终于在官方力量介入后,浮出了“水面”。其实,“伪书”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提到《第三只眼看中国》这本书也许很多人不会陌生,这本在改革开放后不久引起巨大反响的著作就是一本“伪书”。该书托名德国人“洛伊宁格尔”所…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形:某个先进单位或个人,在一段热热闹闹的连续报道后,不久便垮了下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它往往与报道的一哄而起有关,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正确处理典型报道中“热”与“冷”的问题。刘明金,是湖北省特等农业劳动模范,闻名全省的养猪专业户。可是,他近几年在生产上经历了一场大起大落,由“万元户”变成“负债户”。去年4月,老刘在接受采访时对我说:“当专业户,搞商品生产,不能头脑发热图虚名。说句心里话,当初接二连三的报道,也是促使我头脑发热的一个因素。”听了老刘这番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媒体的新闻实践中,有一个问题值得研究:长期以来,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三化”现象:即,内容工作化,报道程序化,效果一般化。既影响媒体所肩负的责任,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认真分析原因不难看出,这与误解了新闻的宣传功能,弱化了信息的传播功能有深刻的联系。所以,要解决当前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三化”现象,应该不断提高传播意识,提高宣传艺术。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产面向市场,对农民来说致富信息至关重要。作为直接为农服务的农村有线广播,及时、准确地宣传致富信息,为农民当好参谋,显得尤为重要。因而研究、探讨致富信息直传的成功经验,是县级电台编辑工作的一个新课题。对农致富信息宣传注重“准确”少偏差致富信息的准确性,是致富信息的生命所在。农民选用一条好的致富信息,就有可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反之,就有可能劳民伤财。可见,信息准确与否,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了防止宣传上的偏差,我们在工作中注意了三点。一是选播外地信息时切忌生搬硬套。许多报刊杂志刊登的致富信…  相似文献   

13.
党的新闻机关要宣传各级党组织的代表人物,这是一个客观实在的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宣传领导”.所谓“宣传领导”,主要是讲宣传地方各级领导人,其内函是指正面宣传,批评领导人的报道当作别论.  相似文献   

14.
一个时期以来,各新闻媒体把下岗职工再就业宣传列为重中之重,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深度报道,为“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也有少数报道不同程度地存在“推贴凑”的问题,值得引起高度注意,加以防止,以免误导。 下岗职工再就业,是指在国有企业失去工作岗位,没有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有就业要求但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员,重新谋取新的职业。这个问题,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为“热点”宣传无可非议。然而,有的作者或出于对某些政策、定义不懂,或出于追求“热点”上稿率,故意拔高报道,采用了“推贴凑”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5.
出版社是图书的信息源,读者是信息接受对象。怎样才能在出版社和读者之间建立一种密切联系呢?这就需要研究图书信息的科学传递问题。大概是在三年之前吧,有个出版代表团访英,带回来英国出版界广为流行的一句话:“一本书至少要宣传两百次。”这大概是极而言之,无非是强调宣传的重要性。近来广告的声誉不佳,图书宣传不免受到了“池鱼之殃”。轻一点的,被人讥之为“老王卖瓜”;重一点的,则被加上了“花嘴媒婆”的恶名,于是,有人从“宣传两百次”转向取消主义:“酒好不怕巷子背。”宣传不宣传似乎都无足轻重。凡事最怕走极端。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往往会导致实际工作的摇  相似文献   

16.
“企业形象”和“报纸形象”言微现在广告事业大有发展,对于扩大企业影响和活跃经济很有作用。广告的“学问”也大有发展,形式日见出新,努力做到引人入胜,宣扬自己。比如,做广告可以集中力量,一哄而起;也可以细水长流,让你天天加深印象;可以长篇累牍,让你看得发...  相似文献   

17.
对外宣传工作,是联系和沟通海内外、国内外的纽带和桥梁. 中国要走向世界离不开对外宣传工作,而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就不能不掌握其内在特性。“内外有别”的原则是对外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特性。现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内外有别”是客观存在对外宣传必须做到“内外有别”,这不是人为的规定,而是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8.
张卫山 《图书馆杂志》1994,13(4):16-17,45
1992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国家科委根据科技情报界的要求,决定把“科技情报”这一名称改为“科技信息”……,在今后的宣传中,特别是外事活动中,少用或不用“情报”一词,而以“信息”代之。于是乎,各地文献情报部门纷纷改名为××科技信息中心,××科技信息研究所。事实上,情报并非如此简单。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来仍然有必要对此问题再进行一番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宣传的效果和影响力如何提升,着重分析“时度效”问题。【方法】通过使用文献资料法,深入研究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宣传的“时度效”问题。【结果】研究发现,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宣传在“时度效”三个方面展现出显著的能力,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在时的方面,需要更加精准地抓住时机,快速作出反应,并及时传播相关信息。在度的方面,需要恰到好处地掌握宣传的程度,避免过度宣传和虚假宣传的情况发生。在效果方面,应更加注重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不断追求更好的宣传效果。【结论】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宣传需要更加注重“时度效”的把握,以不断提升传播效力和影响力。另外,也需要积极探索新的传播途径和方法,以应对融合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0.
财经报道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有其较为特定的观众群,但作为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性栏目又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些宣传任务。如何既圆满地完成宣传任务,又不脱离自己的栏目定位,不使观众流失,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这次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结合自身特点,以连续报道的形式推出了系列报道——“红色财经之旅”,节目播出后受到各方的肯定。作为主创人员之一,笔者认为这一系列节目的策划和拍摄较好地解决了兼顾宣传任务和节目定位的问题,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