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纵观美国文学史,涉及妇女形象的文学作品俯拾皆是。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文学作品中的妇女形象大多是贤妻良母、贞女、情人或聪明机灵的女人。她们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多是男性的附属品。这些对妇女传统的描写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末。到了二十世纪,一批女作家崛起,他们作为女性对女性的角色进行了新的探索,在她们的作品中,女作家们打破了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时代的社会控塑下,妇女的社会形象是不一样的。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妇女获得了历史性解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进步。但在妇女解放的道路上,妇女形象的理想化与妇女形象的现实性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女性的个性发展与社会的整体发展之间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进入新世纪的形势下,塑好妇女形象,必须实行正确的形象控塑,切实维护妇女的正当权益,把提高妇女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3.
19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的俄罗斯学中,出现了四类具有叛逆意识及其行为的贵族妇女形象,即以达吉亚娜为代表的“妥协式叛逆”,以丽莎为代表的“逃避式叛逆”,以叶琳娜为代表的“英雄式叛逆”和以安娜为代表的“死亡式叛逆”。虽然她们选择的叛逆方式不同,力度不同,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潜在意识却是相同的。她们的觉醒、反叛和抗争,形象地反映了俄罗斯妇女独立运动从屈从到妥协,从逃避到成熟的艰难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中非洲妇女的形象被边缘化﹑丑化﹑异化,福.恩瓦帕率先打破男性作家一统文坛的局面,延续了阿契贝等人的创作手法,将非洲文化巧妙植入英语,采用大量的对话来铺展故事,重塑了非洲妇女艾福茹自尊﹑自立﹑自强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5.
女权主义批评是西方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随着女权政治运动的日益高涨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批评方式。这是一种以女性为主体的具有强烈政治性的文学批评。它试图抛弃男人的“眼镜”,用妇女自己的眼光去重新审视整个文学史,并努力创造妇女自己的新文学.长期以来,由于妇女在社会中受到岐视,相应地女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一直很低。正统文学批评完全以男性的批评标准和审美理想去衡量女作家的创造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抹煞了妇女文学的独特性。毫无疑问,女权主义批评的产生是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大转  相似文献   

6.
妇女解放运动是一个漫长而又悠久的历史进程,这从中外文学作品中富有反抗性格的妇女形象的比较中可以得到验证。《美狄亚》和《窦娥冤》这两出古典悲剧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反映出古代妇女的复仇意识及其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从娜拉和简·爱两个离家出走的妇女形象中可看出近代妇女人格独立意识的觉醒和妇女解放运动的萌发。从近代和当代两个世纪的两部中外文学名著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薇拉和林道静,看到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妇女的真正出路。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汹涌下,妇女解放面临着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 2 0年代 ,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 ,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 ,就是中国两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要想对中国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进行深刻揭露 ,在文学作品中创作反映社会现实的妇女典型形象 ,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鲁迅先生用他那敏锐的眼光洞察到这一点 ,创作了小说《祝福》 ,可谓匠心独运。在这篇小说中鲁迅先生创作了不少妇女形象 ,如祥林嫂、四婶、卫老婆子、祥林嫂的婆婆和柳妈。下面从中选取三位有代表性的妇…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呐喊》,《彷徨》两个小说集中,深入描写了各种不同的妇女阶层。在众多的妇女形象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祝福》、《伤逝》、《离婚》中刻划的祥林嫂、子君、爱姑这三个富于反抗性的妇女形象。在鲁迅描写的妇女形象中,受封建压迫之重,摧残之烈,莫过于《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从她身上,集中反映了旧中国千千万万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命运。  相似文献   

9.
杜甫诗歌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其中妇女形象占了很大比重,形成杜诗一大特色。杜诗中的妇女形象分为三类。1、劳动妇女形象。通过她们反映了社会动荡,人民疾苦。2、贵族妇女形象。批判她们的奢靡,反映社会不平。3、寄托诗人感慨之情的妇女形象。表现诗人的理想、操守,抒发人事沧桑之感。  相似文献   

10.
尽管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仍然是封建妇女政策。但是从许多流传至今的民歌民谣中,又表现出广大妇女在军事战斗、劳动生产、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与中国封建传统妇女显著不同的妇女形象和精神面貌,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阅读课本的课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学作品,一类是科学知识的文章。大家都知道,不同的课文要采取不同的教法。很显然,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是不同于科学知识文章的。但是,文学作品中又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谜语、谚语、诗歌、剧本和文艺性散文等。文学作品有着共同特点,可是也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必然的大同中还有小异。这里就谈谈寓言体裁在小学文学作品教学中的小异。  相似文献   

12.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一部展现法国资本主义社会全貌的"百科全书",共包含90多部独立而有联系的小说。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塑造了不同的上层妇女形象,本文对贤良型、弃妇型和反抗型的上层妇女形象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揭示女性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烙印。  相似文献   

13.
傅玄是一位由魏入晋的重要作家,其妇女诗创作成就颇大,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文从作品和史料分析入手,通过对傅玄妇女诗中的妇女形象进行归纳、分析,说明傅玄笔下的妇女形象不同于前人,若对这些妇女形象进行全面、细致的探讨,将有利于深入认识其文学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傅玄是一位由魏入晋的重要作家,其妇女诗创作成就颁大,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文从作品和史料分析入手,通过对傅玄妇女诗中的妇女形象进行归纳、分析,说明傅玄笔下的妇女形象不同于前人。若对这些妇女形象进行全面、细致的探讨,将有利于深入认识其文学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诗经》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而其主人公的构成往往与妇女形象有关。为此,《诗经》中塑造了千姿百态又富于个性化的妇女形象。从妇女的出嫁、被弃、拒暴、盼夫、私通,到爱国等内容无所不包容。用当时妇女不同形象的方式去揭示社会生活的深层矛盾,反映各个角落的现实生活。这其中以妇女婚姻问题为题材的诗占有较大比重。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里的已婚妇女形象,大多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在小说中,曹雪芹有着明显的褒女儿贬妇人的倾向,这一方面反映了曹雪芹对男权社会伦理环境对妇女人格的扭曲及人性的异化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传统文学的女性塑造模式对曹雪芹的影响,这使得他也在已婚女性(尤其是中年妇女)的形象塑造上。出现了一些类型化的倾向,缺少对已婚女性的丰富复杂的人性的刻画。  相似文献   

17.
时代激流中的一湾清泉──论许地山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地山小说中的妇女形象在他小说的整体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说“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激流,那么许地山笔下的妇女形象就是汇人这股激流中的一湾清泉。他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反映时代的;不写时代的生活,却能折射出时代的光点,因而与同时代诸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有着迥然不同的独特风格,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本文从“于情感中见理性”方面对其笔下的妇女形象进行分析论述,揭示出其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同世界各国的统计比较之后描绘出的日本妇女的生动形象是:学历高,晚婚,子女少,长寿。日本的传统观念认为,“妇女的幸福在于结婚,生儿育女”。上述现代妇女风貌打破了这种固定观念,体现出一种强健的妇女形象。  相似文献   

19.
社会刻板印象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它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也有人称之为“定型现象”或“固定形象”。社会刻板印象与认知对象有着松散的联系,但与认知对象的实际情况又存在一定距离,而且这种距离常又不为人们所知,即使知道也不容易改变。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人们如何对待认知对象,认知对象又如何根据人们的态度评价自已。这些问题甚至左右着认知对象的发展和命运。妇女向来是社会偏见的重点,是社会最容易产生刻板印象的认知对象,她们往往和某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命运不同、形态各异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往返于幽冥仙界的花妖狐魅,精灵鬼怪;另一类则是平凡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妇女形象.本文拟通过对《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帮助我们了解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品行、情感和愿望等,以加深对封建社会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