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话本体小说史,在明末叠起重峦,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三言》和《两拍》。(注)以后,又出现了《幻影》《三刻拍案惊奇》《(别本)拍案惊奇》——自郑振铎为学术界留下了《三刻》成书于辛末还是癸未的疑案以后,多少年来,大家对于晚出的这三部话本体小说集,兴味盎然,纷纷整理出版,却弄不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作品的来龙去脉。于是,众说纷  相似文献   

2.
传神阿堵     
[例文] 至演义①一家,幻②易而真难,固不可相衡而论矣。有如《西游》一记,怪诞不经③,读者皆知其谬。然据其所载,师弟四人,各一性情,各一动止,试摘取其一言一事,遂使暗中摸索,亦知其出自何人,则正以幻中有真,乃为传神阿堵④。——明·睡乡居士《二刻拍案惊奇》⑤ [注释] ①演义——古代长篇小说的一体,根据史传及传说敷衍成文,并经过作者的艺术再创造而成,如《三国演义》等。②幻——即想象,虚拟,在文艺上即为再创造,属浪漫主义范畴。③怪诞不经——怪诞:离奇古怪;不经:不合正道、常规。  相似文献   

3.
万历刊本“三刻五种传奇”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四十年代,郑振铎自陶氏处得署名“李卓吾先生批评”字样的“传奇五种”,其中《浣纱记》卷首附《三刻五种传奇总评》,自是始知有“三刻五种传奇”之说.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刻“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后又有《琵琶记》、《幽闺记》、《玉合记》、《红拂记》四种,是为“初刻”五部;此后三四年内又相继刊刻《荆钗记》、《明珠记》、《玉玦记》、《绣襦记》、《玉簪记》五部,和《浣纱记》、《金印记》、《香囊记》、《锦笺记》、《鸣凤记》五部,是为“二刻”和“三刻”.“初刻”五部时,书坊也许并无刊刻十五部规划,因销路好,才继有“二刻”与“三刻”,合计十部此谓广义上的“三刻五种传奇”.所含十五部传奇皆非李贽亲批,伪托者可能为叶昼一人所为.  相似文献   

4.
毛宜敬 《大观周刊》2011,(47):16-16,40
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它们共同代表了汤显祖在戏剧方面的艺术成就,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丁宏海就有诗赞道:“起衰八代有文章,海内争推玉茗堂”。  相似文献   

5.
在汤显祖"临川四梦"的众多版本中,柳浪馆刊本常为人们提及,它们分别题为《柳浪馆批评玉茗堂紫钗记》、《柳浪馆批评玉茗还魂记》、《柳浪馆批评玉茗堂南柯记》、《柳浪馆批评玉茗堂邯郸记》。由于它们是评点本,这些  相似文献   

6.
我们是河北大学的教师,向你们反映一个情况。一九七九年以来,河北大学的某些同志,以教学需要为名,大规模地翻印《拍案惊奇》、《清平山堂话本》、《十二楼》、《石点头》、《五色石》等一类内容复杂的书,计有十多种,四、五百万字,印十万多册,以十七、八元一套的价格,在社会上出售。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非法行为。上述书籍过去是经过专家学者校勘整理、标点注释,由国家出版社出版的,版权所有,不容窃取。特别是《醒世恒言》、初刻、  相似文献   

7.
辽代续刻《房山石经》经历了圣宗、兴宗、道宗、天祚四个时期。刻经条目主要见于辽代石刻记载,20世纪的考古发掘又对石刻所记有所更正。辽代续刻《房山石经》对我们研究辽代社会史、文化史、佛教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俗文艺编辑凌濛初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他是明末有名的通俗小说家和通俗文艺编辑。他青壮年时期,在仕途、文场都不得意,便专心于刻书,编辑通俗读物。他18岁时补廪膳生。24岁时评《东坡禅喜集》,天启元年(1621)刻成《东坡山谷禅喜集》。48岁时编撰《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年,崇祯元年(1628)刻成。53岁时,编撰成《二刻拍案惊奇》。崇祯七年(1634)55岁时授上海县丞,从此步入仕途,专心做官,没有再做编辑工作,也没有什么创作。在上海做了8年官,63岁时擢徐州通判。第二年入何腾蛟幕。他仇视农  相似文献   

9.
储皖峰致胡适函 1930年7月24日 适之先生: 顷阅清梁恭辰《北东园笔录》四编卷四,有关于《红楼梦》的一段记载,兹将全文抄录如下: 《红楼梦》一书,诲淫之甚者也。乾隆五十年以后,其书始出。相传为演说故相明珠家事,以宝玉隐明珠之名,以甄真宝玉、贾假宝玉乱其绪,以开卷之秦氏为入情之始,以卷终之小青为点睛之笔。摹写柔情,婉娈万状,启人淫窦,导人邪机。自是而有《续红楼梦》、《后红楼梦》、《红楼后梦》、《红楼重梦》、《红楼复梦》、《红楼再梦》、《红楼幻梦》、《红楼圆梦》诸刻,曼衍支离,不可究诘。评者尚嫌其手笔远逊原书,而不知原书实为厉阶。诸刻特衍诲浮之谬种,其弊一也。  相似文献   

10.
前言、后记,古称序、跋,是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明者写的序、跋,半页、一页足矣,两页的都少见。《牡丹亭·题词》仅234字,突出“情之至”。《搜神记序》仅287字,突出“发明神道之不诬”。《聊斋志异·自序》,370字,吐出“孤愤”。《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小序,81字,表明“劝戒”。《拍案惊奇》序,1页零3行,希望“闻之者戒”。中国名著如此,外国著作也如此。《大卫·科波菲  相似文献   

11.
刘辰翁是宋末元初影响颇大的诗人、词人和文学评论家,他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但学界鲜有论及这些著述的编刻流传情况,本文对其《须溪先生记钞》、《须溪集》、《须溪四景诗》等进行了详细考述。  相似文献   

12.
《二刻拍案惊奇》全书共40卷,有多卷内容提到茶。书中各类故事反映了明朝时关于茶的一些社会文化,包括茶的通俗表达法、喝茶时的习俗文化、茶与女性群体的联系以及其他一些社会文化内容,成为研究明朝社会茶文化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3.
一、点不断理还乱《龙图公案》及《初刻拍案惊奇》均有子婿据遗书争讼遗产、包公智断其案的故事,争讼是因遗书未加标点而起.两书所载大略相若,现抄录《龙图公案》中之遗书如下:"八十老人生一子人言非是吾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如果对这遗书施以不同的标点,则遗产继承权属子属  相似文献   

14.
最近翻阅有关国了监刻书的论著,发现对元国子监刻小字本《伤寒论》的两种不同说法。程千帆、徐有富著《校雠广义》版本编中说:“元代中央机关掌管刻书的有兴文署和艺文监。国子监刻书不多,《书林清话》卷四《元监署各路书院医院刻书》仅提到元裙三年(1088)刻小字本《伤寒论》十卷。”(齐鲁书社1991年版,  相似文献   

15.
刚刚结束的第17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有三篇作品获通讯类一等奖。它们分别是《英雄赞歌——记独臂英雄丁晓兵》(作者朱玉、张东波、冯春梅、责编马利,《人民日报》2006年1月3日)、《闪耀在手术刀上的道德光芒—记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好军医、北京军区原外一科主任华益慰(上篇)》(作者武天敏、王士彬、刘明京、郭建跃、雏维荣,责编刘明京、武天敏,《解放军报》2006年7月13日)、《风雪中,伫立着四位"厚道"的农民工》(作者付海厚,责编郑勇,《工人日报》2006年1月24日)。  相似文献   

16.
《文献》2005年第1期所刊拙文《况周颐和暖红室(汇刻传剧)——读况周颐致刘世珩手札二十三通》,刊出后细读,发现存在部分疏漏,特更正于此。刘世珩《汇刻传奇杂剧自序》云:"今垂二十年,刊成传奇杂剧三十种,附刊六种,附别行一种,《西厢记》附录十三种,《还魂记》附录一种,都五十又一种。"实际上《汇刻传剧》中只收了传剧十六种,附录十四种,附刊三种,别  相似文献   

17.
谈谈《古今书刻》上编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曾将明高儒《百川书志》和周弘祖《古今书刻》排印问世。关于《古今书刻》,前有《出版说明》、叶德辉《重刊〈古今书刻〉序》;后有瞿凤起先生《〈古今书刻〉校记》六条,古典文学出版社辑《〈古今书刻〉叙录》九条,以及综合索引。这书的《出版说明》中说:“〈古今书刻〉所作的版刻与石刻的记录,对于目录学者和文化史学者,同样有很多用处。举例来说,都察院刊本记录中有《水浒传》,是小说史上有关这个版本的唯一记载。内府刻本中有《永乐大典》,为我们提供了《大典》曾有刻本(或者只是一部分的刻本)的线索。梧州府石刻记录了元结的《水井铭》,指出这  相似文献   

18.
《五石斋文史札记》(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一月一日 星五冬月二十五日 晴二九起草《滇语》得千余言。杨明照来,言殷桐前日病死。一月三日 星期 冬月二十七日 晴 草《滇语》千余言。一月四日 星一冬月二十八日 晴 草《滇语》干余言。招杨明照来谈,闻陈援巷被逮是一目晚问事。得孟劬两书辨《宋遗民广录订误》。松崎书嘱将元刻《欧集》送阅。  相似文献   

19.
初审意见(节选) 一、稿件总评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一书,清阮元撰.阮元生于文武兼治之仕宦世家,家资殷丰,颇有书藏,父母皆通诗书,家学渊源;本人师从戴震,为徽派朴学之重镇巨擘,乾隆进士,历任高官,在儒生中颇有号召力.阮主政江西于南昌府学所刻《十三经注疏》今为《十三经》通行经典刻本,然此次刻经源起实为其更早一次学术活动,即始于嘉庆六年的校经活动.有感于当时通行之毛本经书错舛流沿,阮元以其与自藏善本对校,成《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一书,刻印于文选楼.今通行本《十三经注疏》所附《校勘记》多以此为祖本,抄写过程中,难免益误.今对文选楼本《校勘记》进行校点整理,并与南昌府学《注疏》所附《校勘记》进行对校,单独出版,实有益学者,也是对《校勘记》这部校勘学集大成之作的首次校点整理.  相似文献   

20.
重言重意本《春秋经传集解》在今存宋刻版本中数量最多,也最不为人所重。本文选取四种重言重意本《春秋经传集解》,包括宋潜府刘氏家塾刻本、宋龙山书院刻本及两种宋刻巾箱本,考察其附入内容的异同及相互关系;并与今存其他类型的宋刻《左传》版本相比较,考察各本经注、释文文本的异文特征、文本源流,希望对宋刻重言重意本《春秋经传集解》的文本来源及文字质量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