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晓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33-36
1993年,我在写作自己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时,是把“现代诗歌符号美学”当作一种普遍性诗学来看待的,亦如我所理解的克罗齐的诗学或者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新批评诗学。但在该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已经感受到其中的问题。问题的引起正是由于语言。在此期间,我读到叶维廉先生的《中国诗学》,叶先生谈到文言作为诗的媒介的特性和白话在表达上的限制及新的可能性,讲到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以物观物”、“目击道存”的艺术方式,类似于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在谈到白话新诗时,叶先生引用了余光中《钟乳石》的两行诗句,认为由于运用了“依然”、 相似文献
2.
刘军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1):40-42
主要通过语感培养、词汇教学、写作训练三方面展开论述,针对HSK六级以上学生的汉语水平,提出高级汉语教学的重点和目的。注重学生综合语言素质的提高,体现结构——功能——文化的语言教学理论。由此希望推进高级汉语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有效应对即将实行的“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MHK)”。 相似文献
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的现代汉语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教学方法都不能很好满足专业的需求。该课程教学应从教学实践出发,培养学生从汉语知识到汉语教学能力的转化,使学生既能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又具备一定的解释和教学现代汉语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4.
如同世界上许多优秀的民族语言一样,现代汉语以其纯正精美和极富表现力而永葆生机。但是,若千年来,汉语的健康肌体却遭到令人触目惊心的伤害,汉语表达呈劣化趋势蔓延,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与不安。 相似文献
5.
6.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语言交际能力,而对于汉语教学来说,语感教学和语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学生只有有了较强的语感才能对语言的输入有准确、敏锐的理解能力,才能使汉语学习者有正确、熟练的言语输出能力,因此说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能力,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语感教学.笔者试图从语音、语调等方面谈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汉语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林有苗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30(3):1-7
在时下的汉语教学与研究界,越来越频繁地听到或看到“当代汉语”这一称谓。然而,对于当代汉语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现代汉语各自分期问题之讨论与看法,学界目前还存有分歧。如以学界的各家观点为基础,并参照国际语言学的视野与背景、语言变化的连续统观以及现当代文学史分期的思路,或许能更为清楚地认识“现代汉语”和“当代汉语”分期的相关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辨析,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理论价值和史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柱林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1(5)
广西少数民族作家一般情况下只能选择汉语进行创作,这是由特定的文化条件决定的.在这种非母语创作中,他们获得了新的身份和希望.由于共同的生产方式和历史境遇,他们书写的,常常是整个“中华民族”中的个人所拥有的命运.粗略地说,这种书写常常反映的是普遍的生活状况,而与特定的民族身份与文化身份无关.当然,也有些作家强调了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汉语境况令人担忧——从《汉语的危机》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正视“汉语之危机” 是在媒体上知道有人编了《汉语的危机》一书,是文化艺术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触及了不少问题,评者甚多。一时间网上也有很多评说。后来见了书,被里面的文章所吸引,更被“汉语”与“语境”、与“危机”、与“失语”、与“暴力”、与“忧思”、与“未来”等这些凸显了编者内在思想与价值判断的栏目名所震撼。 相似文献
10.
吴莉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2):90-92
通过分析当前高校现代汉语课程现状,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可分化为四门专题课,即“现代汉语语音专题”“现代汉语词汇专题”“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专题”“现代汉语汉字专题”。通过这四个专题的讲练,学生既可以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又可以具备一定的解释和教学现代汉语的语言能力,从而更加符合专业要求。 相似文献
11.
颜水生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31(2):75-78
中国古代"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理论对当代文学史写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集体写作存在矛盾与困难,影响了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发展;个人写作改变了当代文学史写作模式,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洪子诚和陈思和的文学史著作是新时期30年里具有重要影响的当代文学史著作,体现了"成一家之言"的学术精神,也暴露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05方案中开设的一门新课。面对课程学时少、内容多、时间跨度大等问题,为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教学体系、内容、方法、手段和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使教师顺利完成从有效教学到优质教学的飞跃,使学生在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收益广博,体验深刻。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通编版本.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在认真研读该教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认识,主要表现如下:首先,教材章节的调整;其次,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与历史学专业学术前沿的融合;再次,改进教材内容及丰富其形式.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合理地开发应用乡土资源,有利于拓展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提出乡土资源的开发应用要有所选择,并采取合理的形式,以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宋小明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7(1):160-161
丁帆先生《文学的玄览》是自1979年以来部分论文的合集。作为活跃的批评家,作者以强烈的思想锋芒和审美才气,与作家作品共同构筑、显现了一个敞开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6.
研究型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运用研究型教学是实现该课程教学目的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教师素养;组织和实施研究型教学,应该遵循教学规律,从课前准备、小组研讨、汇报交流、活动评价等环节规范其教学流程;同时,要精心设计研究问题,解决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7.
赵俊贤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1,20(1):58-63,71
文章对作者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综史》的成书过程做了回顾,旨在对这段科研过程留下记录,并对这一过程中所体现的有关科研思想、理念、思考进行了表述。 相似文献
18.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江平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9(5):24-26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当前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急需。要上好该课,教师应尽量将综述融入专题,注意使多媒体的运用紧扣专题,同时,多用引导式和互动式教学配合专题讲解,用实践教学深化专题。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形成一个以专题为中心的体系,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型教学向以培养认知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转变是当代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重点从课程讲授、课程作业、课程教材、课程考试、课程教师等教学环节对研究型教学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了该教学模武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在校大学生必修课程,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教育的双重责任。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它要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三个选择";同时它又是国民教育重要载体的历史课,担负着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渊源、"用历史教育青年"的重任。就医学院校而言,目前的《纲要》课教学虽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中央决定开设这门课程所设置的教育目标相比较,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面临许多困境。其原因很多,教学对象历史知识的匮乏和他们对《纲要》课的学习态度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