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受众的"新闻胃口"越来越高,他们要求媒体不仅回答"是什么",还要挖掘出新闻背后的新闻,回答"为什么"。不仅要知道这件事,还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知道与此相关的方方面面,帮助其在纷繁的信息中认知、评判、选择,满足其深度需求。作为地市级党报,在第一时间对重大新闻进行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是全面、系统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的产生、过程、结果、解释其意义 ,展望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深层的报道方式。新闻链接是近年来新闻编辑学上的一个新概念 ,它是“大新闻”、“大时事”、“把新闻做透”、“把新闻资源吃干炸尽”等新闻理念的产物 ,同时 ,也是深度报道理念在编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进入21世纪 ,全面深入的改革开放使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提高了 ,他们不但要求知道发生了什么新闻 ,有什么信息 ,而且要求传播媒介在报道一些重要新闻事件或问题时 ,回答“这意味着什么”和“为什么会这样” ,从而使受众活跃思想、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3.
写新闻的目的就是要传播一种信息,让人知道在什么时间以及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新闻的概念有多种表述方式,所揭示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但基本的特点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写事。二是要写清楚事。不写事的新闻恐怕没有,写不清楚事的新闻,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发誓不让人看,因为看了也不明白。如果在新闻写作中没有抓住这两点,恐怕算不上是好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信息极其丰富、受众选择媒体的时代,新闻工作,一是去发现,什么事情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就去报道什么,二是把一些想要受众知道的既平又淡的事物弄得容易引人注意,这是困难且见功力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好准备,去做一个优秀的地市级媒体记者,要  相似文献   

5.
任昱玮 《新闻窗》2014,(5):44-4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新闻,不仅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还需要满足受众的心理。因此,在进行新闻采编工作时,就需要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不仅要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还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一、受众对电视新闻的心理需求电视新闻,不仅要及时、准确的传递社会信息,还要得到受众的支持与认可,从而提高收视率,增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受众对信息需求加大、要求更高。人们不再满足了解过去发生什么,而是渴望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还将要发生什么。可以这么说, 现在电视观众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已由“今日的消息今日报道”转向了“现在的消息现在播报”。追求新闻事件的现场同步报道,扩充单位时间内的新闻信息含量,满足观众的现场同步感受和参与,是现代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而直播电视的出现,使人们有可能看到、听到刚刚发生,甚至是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7.
国际媒介     
新闻越是铺天盖地,越是不能让人满意。数字时代。受众在海量的新闻和选择的多样化中陷入“新闻疲劳”。《应对信息过载的逆向思维》提出媒体的应对之策:媒体不仅要提供有深度和背景的新闻,还要当好信息的过滤器,引导受众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也不断加快,而在如今这个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新闻传播,特别是电视新闻传播,不再是以前的那种模式,而变得高速发展起来,并发生了质的飞跃.电视新闻报道所传播的信息不仅要快,还要让受众在众多信息中关注起来,并感兴趣,这就对参与新闻采访的记者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它要求记者在有新闻发生的时候必须第一时间去采访报道,还要求新闻有吸引力和可视性,并做到及时性.因此新闻所要做到的就是把新闻做新、做深,电视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在新闻报道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各种资源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新闻,它让人们及时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以及将要发生什么,它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闻采编工作是信息媒体传播工作中的核心部分,而新闻采编人员是新闻采编工作中的主导者,他们传递的信息能够引导舆论的走向,对社会的正常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他们传递的信息要有高度的真实性,能够净化社会风气,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能产生错误报道,否则不仅影响媒体信誉度,而且误导群众,危害社会。因此,新闻采编工作对新闻采编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极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电视新闻传播中,观众对信息的需求由守望型转向窥视型,电视新闻也出现新的发展趋势:风格化、戏剧化、娱乐化、多元化,媒介正在发生着剧烈而深刻地变革。受众理念的变革受众消费新闻的倾向如何影响电视新闻的内容和形式?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从考察受众对新闻的需要和态度的角度出发。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受众对新闻的期待有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守望"的需要转向"窥视"的需要。在对新闻的要求上,受众关注的不仅是事件,而且是事件中的人的思想观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的必要性新闻采编工作主要是负责对一些新闻材料进行收集、整理的工作,虽然表面看似机械和重复,但实质上却也充满媒体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而且非常具有创新潜质。在新闻作品的激烈竞争过程中,新闻采编的优劣已经上升到直接影响新闻作品的高度。传媒发展迅猛,而且信息爆炸的时代,广大的新闻从业人员每天都要进行新闻采编工作,以完成传播新闻信息的目的。但是面对日益挑剔和需求多变的受众,普通的新闻采集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对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是赢得市场的必然选择。另外,新闻采编工作不仅体现出媒体工作人对于新闻事实灵敏嗅觉的职业要求,而且还要体现出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的介入角度与报道态度。在快速消费的时代,新闻作为商品,能否吸引受众的眼球就是新闻最大的价值体现。如果在新闻采编过程中没有新闻从业者创新的报道视角,独特的内容发布,那么在千篇一律的新闻信息中就不能最有效抓住受众的眼球,当然也不能让新闻信息被广大受众接受,所以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也是顺应消费者的必然之路。最后,随着传媒行业不断向前发展,自身的有效变革能增强新闻传播的竞争力,所以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是抵御未来行业风险最好的行动,这是传媒行业进步的必然选择。所以,不论从市场、还是消费者,或者从新闻传播自身发展的需求,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都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张相春 《青年记者》2002,(11):24-25
在多种信息获知渠道激烈竞争的今天,受众希望知道发生了什么,而且需要媒介的分析和判断作为自己思考和判断的参照。财经报道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一是要主动发现,发现信息背后的本质;二是要敢于以独特的方式做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福布斯》杂志就  相似文献   

13.
“新闻,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新闻的这一概念已经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受众所熟悉。但是,在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早已不仅仅满足于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他们还要知道新闻事件正朝哪个方向发展,将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以及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新闻体裁——预测性新闻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进步,人类已进入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新闻信息通过新型媒体进行着高速而广泛的传播。与此同时,受众也在逐渐改变对新闻的接受方式,开始有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看待事件的角度。简单报道已不再受欢迎,更快、更新的新闻信息正被大众所关注。因此,新闻采访报道不仅要让受众关注并感兴趣,更要及时,这就要求媒体把新闻做新、做快。由此可以看出新闻采访报道的及时性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所谓“理性新闻”就是新闻事实所提供确信息,要使人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后,能受到某种(或某些)教育、启迪,明白一点(或一些)道理,让人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获,在思想上打上较深的烙印,收到“雨过地皮湿”而不是“雨过地皮干”的宣传效果。 怎样才能多写出一些“理性新闻”呢? 一、立意侧重明理。就是要在确定稿件意境时,要侧重于让受众明白某一(些)道理。平铺直叙,就事写事,清汤寡水,味同嚼蜡,就会陷于“一般化”,在预选中就淘汰,寓理干事,事中有理,编者相中,读者(听众、观众)喝彩,即为佳作。诗有“诗眼”,文有文  相似文献   

16.
<正>全媒体时代,受众最需要什么?大信息量。受众最想要了解什么?信息背后的深思。广播作为全媒体家族的"长者",若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秉承"短·快·活"的新闻报道传统,在有限的时间内集纳最大的信息,传递给受众;与此同时,还要有"新·深·思"的睿智"目光",扫视新近发生的新闻同类事件,提出共性问题,深入分析,为受众解惑答疑。一、"短·快·活"曾几何时,"短·快·活"是广播媒体引以为骄傲的优  相似文献   

17.
谢斌  邵娟 《新闻前哨》2007,(1):15-16
最大的关注面追求的是最大阅读量,也就是争取让最多的人阅读。最深的着力点,是指借助最有效的“抓手”,牵动受众阅读敏感,激发阅读兴趣,进而形成阅读习惯。本文试图借此概念,探讨楚天金报教育新闻的品牌打造。最大的关注面与最深的着力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教育新闻的特质决定了它要用细致全面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阅读。与此相应的是最深着力点,因为阅读并不一定有效,这就要求在新闻选择上不但要着眼于读者喜欢,还要兼顾产生的传播效果;不但要关注普遍的教育信息需求,还要关注个性化群体;不但要改变僵硬刻板的传播模式,还要实现人性化表达,只有这样,教育报道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引起受众共鸣,赢得受众信赖。  相似文献   

18.
播音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反映生活的新闻稿件内容也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播音员的播音不仅能准确地表达逻辑、语法关系,还要感情真挚、准确、鲜明、生动地再现浓厚的生活气息。我们知道,庄重性是新闻播音的魅力所在,抒发感情是播通讯要掌握的特点。新闻稿件中的喜事、忧事、振奋人心事,叙述论理的不同表述,通讯稿件中人物的等各种复杂感情的表达,以及不同风格稿件的特定背景所规定的特定氛围和其中有着不同经历、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物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同心境等一些微妙的变化,都需要播音员有“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与泣偕”的表达能力。当然…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不仅要达到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作用,更要有可视性、体现"三贴近"、"走转改"的原则。对此电视新闻写作的"四化"即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和命运曲折化就应运而生。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是电视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观众通过电视新闻获取信息和知识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受众的信息需求日益增长、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电视新闻报道的叙述模式,电视传媒的新闻节目不仅要关注电视观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还要在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更好地服务于观众,把电视新闻报道故事化,让观众在观看电视新闻时,不仅能见其人、闻其声,还能身临其境、如感其情。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从事专职宣传报道工作的,很容易陷入一种“围墙”中:只关注本企业围墙内的新闻,只从本企业的角度写稿。但新闻媒体是要向广大受众负责的,要满足受众对新闻的需要。受众可能更关心的是该企业的生产和产品同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该企业遇到的问题和挫折对他们的企业有什么警示作用,该企业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对他们有什么启发,等等。要满足受众的这些要求,就要善于立足企业看社会、看世界,多从基层企业的微观信息中抓出有宏观价值的新闻;要尽力打破认识误区,改变只关注围墙内新闻、工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