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冯小刚因导演电影《甲方乙方》一炮走红后,在各路电影逐鹿中国影坛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异军突起,短短几年便确立了中国贺岁电影的霸主地位.冯小刚的崛起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神话.本文通过对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叙事视角、叙事风格和叙事效果的初步探讨,揭示其商业电影大众化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力图通过对冯小刚贺岁电影在近年受到国内电影观众普遍欢迎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提示出冯小刚贺岁电影不同于同一时期国内其他电影人作品的一个明显差异——节奏慢;并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习惯)方面进行探索和论证,启示当下的国内电影人、甚至是所有华语电影人把传统和现实结合起来,表达华人的现实生活情绪,这也许将是使华语电影进一步取得成功值得尝试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冯莉颖 《文教资料》2010,(13):82-83
冯小刚早期贺岁片的喜剧性主要体现在调侃式的语言和游戏化上。在喜剧手法上,冯小刚并没有按照香港或是好莱坞的模式章法进行创作,不是依靠夸张的面部表情和滑稽的肢体语言表演,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语言、戏仿、游戏化的故事和结构上。  相似文献   

4.
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在近十年间一直在本土电影艺术和电影产业化中名利双收,取得了认识、审美、娱乐等方面的效益.关键原因是他把握住了大众文化时代市场的娱乐化要求,以拼贴化的方式将各种娱乐元素很妥贴地镶嵌进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中,赢得了各方的一致赞誉.  相似文献   

5.
在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冯小刚的电影以其独特的诙谐调侃的方式,渐趋清晰地构建了其独一无二的消费品牌。冯小刚的"贺岁片"相当程度地挽留了人们对于国产电影的信心,同时也为其他电影人提供了一个商业娱乐电影的操作理念。根据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创作特征,分别从虚实相生的游戏化情节,葛优式的小人物,大演员的小角色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冯氏贺岁电影的表演特色。  相似文献   

6.
运用托马斯·沙茨提出的融合仪式电影理论对冯小刚电影创作进行关照。通过对人物身份与主题、矛盾冲突与解决、背景音乐与主题歌(曲)、场景与"类公路片"四组影像关系的分析和论述,剖析了冯小刚电影作品在当代中国影像生态里呈现出的明显的融合色彩。冯小刚的贺岁电影是一种运用了融合仪式型叙事策略的类型电影。  相似文献   

7.
"零度"和"偏离"是修辞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本文以四个世界为出发点,拟在四个世界范畴内对冯小刚贺岁电影里的台词作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都市文化的角度来讨论冯小刚的电影,按照都市镜像、都市话梦以及都市救赎三个方面展开,提出了冯小刚电影类型化思维、贺岁主题缺失、欲望故事背后的多元主题、自由人角色背后的启蒙告别,以及拯救都市的乡村化退守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消费为主导的,由大众传媒支配的,以实用精神为价值取向的,多元话语构成的中国式的后现代语境中。冯小刚的贺岁片电影从影片的题材选择,剧情构造,情节设置等方面都体现出后现代特征。本文试探究其电影中蕴涵的后现代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贺岁档,是中国电影业一年一度的大阅兵,阅兵式能让我们明白国家有多少家底,贺岁档则能让影迷们明白我们的电影产业到底给不给力。  相似文献   

11.
冯小刚的三部贺岁片,从观众接受经验角度看,适合新年贺岁的市场需求;冯小刚贺岁片因平民化的取材视角使之贴近生活;三部贺岁片也因其俗中求雅的美学追求,使之既获得商业性成功,也具备了一定的化品质。  相似文献   

12.
美国黑色幽默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色幽默"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风行于美国的一种文学流派,事实上黑色幽默文学源远流长,至少可以追溯到华盛顿·欧文、爱伦·坡、马克·吐温等作家的一些作品。通过分析《睡谷传说》《焦油博士和羽毛教授的疗法》《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黑色"和"幽默"成分,总结得出以上三部作品具有典型的黑色幽默小说因素。这些美国早期作品可以认为是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一个源头。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西方黑色幽默出现于中国当代小说中,进而扩展到中国的电影领域。虽然中国电影尚未形成特定的流派,但黑色幽默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电影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黑色幽默在影像表达中有其独特的视听语言,其寓言化的镜像语言、"戏仿"、"拼贴"的娴熟手段、"挪用"、"误置"的台词等,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西方影片中的黑色幽默相比,大陆电影中的黑色幽默已经具备一定本土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黑色幽默特点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黑色幽默的几部学代表作品可以看出,黑色幽默具有以下几个显特点:幽默与恐惧相结合,但这两种成分的份量并不是对等的,而是成反比例增减的。情节混乱无序,但无序的下面掩盖着的是一个完整的框架,读可以从无序中建造有序。以游戏字为特色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5.
黑色幽默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非常规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库特.冯尼格特的《汤姆.爱迪生的长毛狗》展现了黑色幽默技巧,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荒诞和无意义。本文介绍了黑色幽默的产生与特征,从变态的情节、荒诞的人物和病态的语言三个方面分析了黑色幽默的应用,体现了该小说的非理性主题。  相似文献   

16.
黑色幽默小说中的语言游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游戏是黑色幽默小说所呈现的后现代语言特点。黑色幽默小说采用了否定的语言、意义缺失的语言、不确定的语言、欺骗性的语言等语言游戏  相似文献   

17.
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对传统小说的创作模式进行了彻底的背叛和消解,他以怪诞、夸张、超现实等叙事手法和话语方式,表现社会生活中的混乱、恐怖和疯狂以及带给人的惶恐与无奈。它对传统文学艺术的超越性,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反英雄”的主人公,“反小说”的叙事框架和以喜写悲,语言夸张荒谬。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最新力作《羚羊与秧鸡》具有深厚的生态关怀意识。小说以黑色幽默的艺术手法,深刻批判了人类对自然的疯狂掠夺和盲目破坏。拟从冷峻幽默的叙述风格及滑稽歪斜的人物形象两个方面,来探析黑色幽默艺术手法对生态灾难图景和文明末日景象的深刻揭示与反思。  相似文献   

19.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风行于美国的一种文学流派,约塞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经典代表作,以夸张、超现实的手法,成功地运用黑色幽默深刻地批判了美国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0.
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以幽默讽刺的语言、荒诞戏谑的情节安排、夸张意外的故事结尾以及鞭挞批判的主题,充分体现了黑色幽默的艺术特色,使读者在无可奈何的苦笑中深刻体会到了荒诞不经、黑白颠倒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宿命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