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现性评价是质性评价,往往多元评价者参与评价活动,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出如"优秀"良好"等这样模糊的质性描述.相对于量化评价来说,这对综合评判学生是不客观的和不科学的.而模糊综合评判法为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的结合提供了新思路.现以网页作品展示为例,分析了如何运用模糊数学手段,将模糊综合评判应用于表现性评价中.  相似文献   

2.
质性学生评价体系解析与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质性学生评价是从"质性研究"的视角来关注学生评价,以新课程为背景,以系统科学和当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对学生评价的要素、结构和功能等进行设计的评价体系,是对量化学生评价的批判、革新和统整的一种评价范式.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的质性观,是基于对质性学生评价体系的整体认识,包括对质性学生评价要素、结构和功能的清晰认识.  相似文献   

3.
从对评价及学生评价的认识入手,分析了学生评价的基础──多元智能,提出了科学的学生评价方法应该是质性评价,论述了质性评价的有关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建筑工程招投标模拟综合实训的教学改革中,探索实践了"档案袋"评价体系.通过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引进教师、专家、学生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形成先定量后定性、量化表格与质性评价一致的评价模式.通过统计分析运用该体系评定的学生成绩,表明多元化的"档案袋"评价体系能较好地评定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为职业技术院校类似综合实训的学生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中质性学生评价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性学生评价是从“质性研究”的视角关注学生评价,其评价途径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探索学生评价的基本路径,让评价者走进质性学生评价的“时空隧道”,寻找学生评价“显性”的路径,开发“隐性”的路径,凸显其“质性”特征,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实现质性学生评价的基本途径及案例。  相似文献   

6.
学生评教作为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种重要制度,往往推崇量化评价的方式。 学生评教作为西方社会的舶来品,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量化评教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形成“鸡肋”困境。 突破这一困境需要转变学生评教的评价范式,适时引进质性评价的方式。文章从理念层面阐析质性研究的范式在学生评教活动中的适切性,论证质性评教的合理性,从实践层面解析质性评价在学生评价中的实施路径,论证质性评教的可行性,并分析质性评价在学生评教中存在的困难,找准提高质性评教成效的着力点,以此促进学生评教有效性的达成。  相似文献   

7.
尽管量化评价在学校德育评价实践中具有合理性,但过度的量化评价会导致如下弊端:窄化学生的全面发展,割裂道德结构的完整性,忽略德育的境遇性和人文性,助推学生的功利心理,忽略德育评价的情感属性。第四代评价理论强调“人”而非“数据”,强调多元价值主体之间的协商,强调从科学主义评价范式向人文主义评价范式转型,为超越德育评价的量化困境提供了可能性。据此,德育评价应实现对过度量化评价的质性超越,在理论层面框定质性德育评价体系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在实践层面实现德育评价方法的质性转型。具体措施包括:搭建动态、多元、开放的德育评价方法体系;以学生的真实道德需求为根基,回应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主张;加强叙事性评价团队建设,以多元责任取代单一责任;完善质性德育评价方法,理解并欣赏德育评价过程本身;评价结果的运用回归育人本质,构建叙事性、连续性的评估报告。  相似文献   

8.
质性评价的提出在理论上有效地弥补了量化评价的不足.但在现实学生评价中,质性评价仍不能被合理的应用,存在评价体系与新课程目标不一致、班级规模大、教师精力有限、难以操作及有效性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归因分析,尝试提出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质性评价要让学生做主和以成长记录袋为主,开发和使用多种形式的质性评价方法等策略,以期提高质性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童炜 《教学月刊》2014,(7):49-52
正新课程要求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始终。评价标准从一个维度转向多维度标准;评价方式从单纯的考试、"打分"转向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各种方式;评价内容从单一评价学生成绩转向评价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评价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师生多元;评价过程从静态地评价结果转向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本文就在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采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为了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发展性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质性评价是与传统教学评价有较大差异的评价方法,它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重视人文关怀,不仅关注学生的最终考核结果,还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质”的发展。教师需要采用质性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质量评价。文章对质性评价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协商式"主体评价是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质性评价.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需要遵循主体发展性、多元综合性与情感体验性原则,采用自我反思、同伴鉴定与家校合作等"协商式"主体评价方法,更好地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评价功能看,强调本体性功能;从评价的内容看,注重综合性,尊重个体差异;从评价的方法看,强调质性评价;从评价主体看,强调协调互动,多方参与。  相似文献   

13.
贾静 《考试周刊》2007,(41):52-53
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育方式、方法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质的飞跃与发展,从单纯地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转化为考查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但是,开放的教学内容如果仍然使用条条框框的评价,那我们的开放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SOLO分类评价理论即是融合了信息加工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而产生的,在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质性评价方面有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是教育评价方法中两种基本的评价范式,共同构成了教育评价体系的基础.针对当前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新课程教学评价需科学分析"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特点,实施整合式评价是优化对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评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档案袋评价作为质性评价方法之一,具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互动、评价结构内容多元、教学与评价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等优势。因此,将其引入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应用能力为目标、实行"双证书"制度的高职教育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中,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6.
陆启越 《江苏高教》2021,(10):74-80
强化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有助于彰显评价目的 的发展性、增强评价功能的激励性、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受困于过程性评价不受重视、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与标准难以统一以及过程性评价缺乏方法技术的支撑,过程性评价在实践中困难重重.借鉴DNA双螺旋模型,构建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双螺旋模型,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链)在过程性评价(醋键)的作用下实现非线性的螺旋递进、协同化的提质增效、共生式的融合发展.基于双螺旋模型,协同教师教学子系统和学生学习子系统,聚焦知识传授、思想引导和实践转化,以及课堂教学表现、课外实践表现和自主学习表现等核心要素,并从评价理念、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探讨其实施过程,最终构建起"一体两翼三维四元"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刘海燕 《小学生》2012,(12):42-42
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中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  相似文献   

18.
初中阶段,数学知识与小学相比,已经从文字发展到符号,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静态发展到动态,难度一下子提高很多。传统的数学教育评价方式,是形式单一的"排队型"评价。这种评价,持续不断地用分数和排队来甄别学生学习的优劣,给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留下太多的阴影,使得许多学生"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数学学习的热情与愿望"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评价方式多元化",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依据评价方法的性质不同,我们可以把教学评价方法分为量化评价方法和质性评价方法两大类型。量化评价的方法论基础是科学实证主义,价值取向是"工具理性"的,其主要功能是甄别、鉴定和区分;质性评价的方法论基础是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价值取向是"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的,其主要功能是沟通、理解和改进。两类评价各有其合理性,在新课程中实施教学评价,应自觉地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过程性评价的组织策略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程性评价是新课程实践的基本要求.如何有效实施过程性评价,评价组织至关重要.本文以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中的"评价组织"这一关键环节为研究出发点,分别对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三种基本评价形式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三种评价形式各自在过程性评价中承载的作用,着重强调了学生自评中的"反省"作用、同学互评中的"借鉴"作用和教师评价中的"诊断"作用;其次,结合过程性评价实施组织中的评价案例,分别就有效组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提出了基本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