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恨水小说创作是张恨水对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文学表达,是对民族文化现代化的一种文学实践,它展示了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种自我认同。因此,无论是作为现代中国民族文化叙事,还是作为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学实践,张恨水小说创作与民族文化认同有着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对体育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用“自我”、“他者”的观点来审视当今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现实,是文化自信视角下武术文化身份认同的题中之意;以“他者为镜”才能审视“自我”,进而认同并建构“自我”;武术的民族性文化身份认同必须秉承中西会通的精神.研究旨在为武术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世界体育文化坐标系中形成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3.
对于"去国诗人"这一特殊群体来说,由于处于异质文化环境之中,他们的身份认同、价值观念认同、文化认同和语言认同,都具有更为丰富的辨析空间。李笠诗歌中的文化母题意象诸如"历史人文意象"、"家族意象"、"母语意象",体现了民族文化认同中十分丰富的意味。  相似文献   

4.
北朝音乐系统中,一直有两种文化并行,一种是代表中原正统文化的儒家社会政治文化,另一种则是草原文化。北朝统治者对于中原社会政治文化的继承并没有同步到艺术精神领域。一方面他们以汉化的方式建构自己的国家文化形象,另一方面则又保留了强烈的民族艺术特质。具有少数民族特质的音乐文化中的民族性的彰显,正是北朝时期北方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北美华文诗歌的中华民族想象是北美华人作家通过中西族裔文化的比较和参照而展开的。这种想象表现为文化濡化、文化疏离、文化播化等模式。文化濡化过程使得华族文化和华族精神在北美华族中得以保存、维系和传承,文化疏离过程使得北美华人发现了中国社会的封闭性的社会循环模式和华族民族根性的缺陷和不足,文化播化使得北美华人能产生对华族优秀的传统精神和西方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的双重认同。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升华,是贯穿于整个民族文化之中的“主心骨”;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一个民族所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其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集中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全球化对我们国家的民族认同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公民责任感的教育、开展以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主体的文化认同教育、进行民族精神与世界公民意识相统一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身份认同是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后殖民作家迈克尔·翁达杰提供了身份认同过程的全新模式——跨界,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身份认同,这种观点在他的作品《英国病人》中表现尤为明显。跨界有助于阐释身份认同与语境的关联性,化解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9.
关于"认同"的理论探讨近年来成为学界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关于身份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集体认同等概念也是众说纷纭,以致对"国民认同感"的内涵迄今未有详细论述。分析和探讨国民认同感的内涵,全面、科学理解和认识国民认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化与现代性昭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适应的真正根源,其中伴随现代性而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西方体育文化强势扩展,文化认同与适应特别是基于少数民族弱势体育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适应存在四种主要模式:整合;同化;分离;边缘化。整合态度是文化适应中最佳的一种文化认同态度,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适应。"和而不同"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适应的选择。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经历一个从排他性冲突到认同性选择再到包容性并存的历史过程,也即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的培育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保持文化认同的一股重要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古代、近代、当代文化的辩证统一,体现在"和合"、"五常"、"自强"等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现代化之中。  相似文献   

12.
裕固族作家的文学寻根的自觉性缘于裕固族族群的流寓情结和民族文化的边缘情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裕固族作家的文学寻根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回家.对传统根性的书写,是借助一系列的民族文化意象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以及在母语的思维方式下实现的民族身份认同,裕固语转写的背后是对民族文化深沉的爱恋.文学寻根的过程中,裕固族作家捡拾民族文化的碎片并进行缝补,是对族群历史的再叙述,在现实的文学需求中对工业文明下的工具理性思维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湿地和精神植被,是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重要源泉。在当代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有待进一步展现,其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资源价值,对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挑战,创建具有鲜活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积累的革命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民族精神的延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应该充分了解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情感中。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作用,强化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同,创建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汤亭亭在《中国佬》中以家史想像的创作方式误读了传统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刻画了吃苦耐劳的华裔祖先形象,追溯了华裔祖先早年来到美国的奋斗史;在《孙行者》中,她又以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美猴王形象为基础塑造了一个融中西方文化基因于一体的华裔形象,借助这一人物传达了她对华裔美国人民族身份的思考。这两则误读都传达了作家对华裔美国人的民族身份认同问题的思考。具体解读小说中两则中西文化误读,深入探讨汤亭亭如何回应主流社会对于华裔美国人民族身份的争议,又是如何在文本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建构了华裔美国人的民族身份认同想象。  相似文献   

16.
舞龙习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仪式象征与生命隐喻,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以舞龙习俗作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内生逻辑。研究认为,舞龙习俗是在国家和地方并存机制的双向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以民间信仰为核心内容的仪式活动,它蕴含的原始文化意象和价值诉求已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普遍认同,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集体记忆和精神纽带,也成为国人呼唤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它所具有的优秀文化基因,对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抓住“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这一主线,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提振民族精神,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左翼文学“发生”过程中,既有对域外左翼文学理论资源的接受,也有对本土传统“革命”精神的吸纳,前者激活了左翼作家建设无产阶级文学的文化冲动,后者彰显了中国文化精神中对民族国家的终极关怀。这些都与当时左翼文艺理论者的文化想象和自我认同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8.
贵州传统文化尽管丰富厚实、绚丽多姿,但却缺乏可以整体反映贵州文化身份的标示.蚩尤文化不仅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且与贵州多样传统文化联系密切,更为可贵的是,蚩尤文化在贵州依然以活态方式存在.而要以蚩尤文化为基模构建贵州文化身份,则需要构建各民族皆认同的仪式活动和增强蚩尤文化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西方文化批评将边缘群体的精神困惑和生存困境作为研究的焦点,致力于颠覆和解构所谓权威的话语霸权,为被剥夺话语权的"他者"正名,积极探寻他者的"身份认同"策略和途径。美国黑人戏剧文学生动、真实地呈现黑人的生存境况和精神迷茫。采用西方文化批评理论来研究美国黑人戏剧将有助于我们在解读黑人戏剧中的身份探寻主题的同时,更好地了解黑人群体的文化身份诉求。  相似文献   

20.
以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对南岭走廊民俗体育的分类现象开展研究,探讨分类观念对社会认同建构的作用。研究结论:1.南岭走廊民俗体育分类观念与当地独特的环境和历史传统有关,不同类型的身体活动隐喻社会系统的不同方面,通过对族群原初性符号反复表征、文化维模功能呈现、社会秩序反复强化等路径,划出了我群与他群的界限;2.传统上南岭走廊的身份认同呈现出自下而上“从家族到族群”的建构路线,新中国成立以来,自上而下的“国家-民族”路径对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影响力逐渐增大;3.南岭走廊民俗体育的分类观念、身体隐喻、社会系统表征体系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家族-族群”建构逐渐过渡到“家族-族群-民族-国家”的多层次身份认同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