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杨佳莉 《考试周刊》2015,(12):155-156
本文分析独立学院文学教育本质特性和人才培养特点,发现文学层面的精神探索与现实层面的职业规划之间的断裂,提出审美实践的教学模式,回归文学本身,减少功利性教学,以审美为教学目标,以求更好地培养文学领域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2.
审美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是多层面的整体关系的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始终纠缠着功利性目的,它选择了精神却并不否定实用,它选择了情感和愉悦却并不排斥理性和认知,中西方文艺观因各自文化传承和地源因素的影响,对审美功利性的表述各有侧重,但审美有功利性的观点是主流,而且这种观念正影响着当下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批评的审美意识包含着对文学作品的感性体验,也潜藏着理性的审美判断;通过对文学批评中的审美意识、审美和功利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阐释文学批评的审美特性和功利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的一日》为开端的“一日”征文活动使报告文学这一新兴文体迅速成长起来,使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获得了长足进步;这些活动还具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功利性,显现出非常浓烈的政治色彩。而活动的直接成果——数量众多的征文,则是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中政治话语的文学阐释。活动中出现的悖逆文学规律的现象和征文存在的审美价值缺失的问题,与活动的政治功利性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兰芳  郑伟 《福建教育》2023,(42):20-23
儿歌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也是幼儿园开展文学活动的宝贵资源。从审美和教育两个维度解读儿歌作品,能够充分展示儿歌丰富的审美内涵和教育价值,有助于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儿童文学专业素养,避免其对儿歌过于功利性的教育应用,也为幼儿园教育活动引入优质文学资源提供文本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美学史上中外几大主要流派对美的本质的界定,和对审美超功利性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的考察中,悟定禅宗同庄子一样,把审美超功利性与人的精神自由融通起来,把绝对的心灵自由作审美超功利性的内在本质来界定,与希洛和克罗齐把审美超功利性当作事物表象描述相比要准确、明白、深刻得多,从而认定在社会条件下,把主体审美态度和审美快感的超功利性当作审美的本质征来审视无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文学教育初始,就确立了培育人精神品性的目标。在文学发展过程中,文学教育之工具性、功利性、审美性的凸显,时或遮蔽了文学教育之人本目标。当代视野下的文学教育,应该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坚守文学教育的人本目标,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文学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文学欣赏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审美的眼睛、审美的耳朵和审美的心灵,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教育。正确的做法是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幼儿及幼儿文学的特殊性出发,遵循文学欣赏的规律,从审美的角度来进行:1.体现文学审美的整体性和形象性;2.注重文学欣赏的情感交流;3.培养幼儿的审美兴趣。  相似文献   

9.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文学教育存在功利性的目的,导致学生在精神层面失去了审美情怀和人文精神,成为社会异化的工具。在市场经济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文学教育需要把重点放在审美情怀和人文精神培养上,通过研读经典文学作品、课堂讨论和写作实践,以及多学科的综合学习,使学生内心丰富而强大,有审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论文学的意向性接受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接受是一种意向活动,对文学的接受主要是一种意向性接受。它具有主观指向性、实用功利性、关注历史语境等特征。这种接受图式表征为批评性接受、借鉴性接受、实用性接受和背离性接受等形态。而审美性接受是与意向性接受有别的另一种接受图式。  相似文献   

11.
韩愈、柳宗元赠序文审美意蕴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功利性、审美性、功利性与审美性的有机融合。其深刻处在于集天人合一的哲思、实践理性精神的重视和人道主义情怀的高扬三个方面于一体。  相似文献   

12.
全面而辩证地理解文学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理性与非理性,才能准确把握文学的精神实质,才能实现《红楼梦》的完善的教育价值,才能开展健全的文学教育。在文学教育的高度理解《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既需要挖掘《红楼梦》在语言与思维发展中的“有用之用”,也要发挥其文化浸染与审美熏陶的“无用之用”,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所说的文学活动一般是指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 ,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是人类社会文学现象的核心要素。文学活动的实质是文学传播 ,它以语言文字为符号 ,传递人的情感世界、美的理念和美的信息 ,因此 ,文学传播也属于审美传播的范畴。文学活动的审美传播特性展现了人的精神世界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鉴赏答问什么是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  相似文献   

15.
回归功利:90年代审美文化研究之走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界定审美文化的功利性,成为90年代以来审美文化研究的焦点问题。传统美学的功利观,更多关注的是美和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其审美文化的内涵相对而言是狭窄的。而当代审美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相互融合,大大扩展了审美文化的内涵,其生活化、实用化、技术化、商品化及其与大众生命活动的同一性特征,宣示了审美文化向现实社会生活的功利性回归。这种回归,是美学的进步而不是退步  相似文献   

16.
文学欣赏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读者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作为审美活动,文学欣赏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文学欣赏的重要特质是美感享受。美感是由审美对象引起的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文学欣赏中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感受、理  相似文献   

17.
石英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170+172-170,172
文学欣赏是一个从文本中提取意义的过程,因为欣赏主体的特殊性,幼儿的文学欣赏活动有其独特之处。本文认为,幼儿的文学欣赏活动需要注意幼儿审美接受的情感性、动作性和想象创造性三个方面特征,合理调动这些因素,注意文学作品本身特征与幼儿心理特征的契合,做到"随物宛转,与心徘徊",幼儿对文学的欣赏才会成为一种自由自在令人愉快的游戏。  相似文献   

18.
朱熹在文学实践活动中显示出慎重和严谨的审美态度和创作精神,他在实际文学活动中所流露的文学思想非常具体,是在矛盾的心理状态下对文学审美和文学创作辨证思考的产物,与他在其他文学研究中所显示的文学思想具有互相印证的意义和价值。在他最后的文学活动中,由于政治的原因导致了他在实践和心理上都有可能更进一步地理解文学的价值和命运。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本性决定人类具有审美能力。在早期的人类社会里,审美观念中审美与功利是紧密联系的,中外最早的艺术史资料和美学史资料都证明了这一点。随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发展,审美活动的功利性逐渐退隐,由显性功利变为隐性功利。在人类心理发展史上,功利、道德都是先行先在的,它们必然积淀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形成审美的隐性功利性。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永恒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文学是一种新兴的优美的电视表现形式。电视艺术家创作出能引起观众审美再创造的文学作品。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都需要想象;“虚”与“实”共同创造了电视文学的美感,形成了电视文学特有的意境;电视作品的美感是通过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情感交流来完成的。电视文学的审美就是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