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明确提出“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以及2010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指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适应“两个转变”改革高等教育沈阳工业大学白莉关键词:两个转变高等教育改革适应高校实现两个转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整体上把握住教育系统中的核心和关键,并以此带动全局,确保高等教育两个重要转变目标的实现。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办学模式的改革应该作...  相似文献   

3.
主动适应两个转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贺向东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实现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两个转变的根本任务是改善生产关系,使之适应、促进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适应“两个转变”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改革陈文宝,马世儒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为了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这两个转...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全国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全市基础教育的现状,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学历教育为主向继续教育为主转变.围绕这“两个转变”,我院的政治思想工作、行政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和教师的政治业务水平都要与之适应.这是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院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的工作重点.我们应乘党的“十五大”的东风,励精图治,把我院工作全面推向一个新阶段,再创佳绩.  相似文献   

6.
改革专业结构主动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王荣成,顾鹤清,周大农中专校的专业设置状况,是中专教育能否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不断改革、发展需要的关键所在,关系到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方向、招生、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而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投资的综合效益等各种重大问题,关系到学校本身的生存与发展。应引起足够重视。因此,中专校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适时地合理调整专业结构,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在主动服务中求得发展。为搞好中专校的专业改革,就要了解社会、了解经济、了解企业、了解市场,认清中专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在此基础上,开成专业改革的科学思路,优化专业结构体系,建立起主动适应的教育运行机制。一、认清当前形势,明确改革思路1、我国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新阶段。这时教育工作来说,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两个挑战”。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也是经济工作的一部分,它直接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中专校肩负着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批实用型中等专业人才的艰巨任  相似文献   

7.
深化教学改革 适应“两个转变”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教学改革。我省高等教育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与“两个根本性转变”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1.拓宽专业面,优化专业结构。首先要根据省委提出的我省经济发展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调整专业布点,全省一盘棋,做好专业布点的规划,明确各学校“九五”期间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以避免重复设置。对于目前重复设置过多、年度招生数较少、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专业,应进行调整,使专业布点逐步趋向合理。其次,要更新专业内容,拓宽专业面,对传统…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时期 ,党中央明确提出我国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教育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 ,两个根本性转变同样也适应于教育领域 ,这是毫无疑问的。面对这样的形势 ,我们应该积极适应“两个转变”,促进学校教育发展。教育实现“两个转变”,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把教育增长方式坚定不移地转移到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向规模教育要效益 ,向科学管理要质量 ,这是教育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十多年来,师范专科学校作为高等师范教育中一个独立的层次,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77年,我国仅有14所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已发展到183所。招生人数已达13.3万人,在校学生人数已达31.4万人,分别占当年普通高校招生数和在校学生总数的22.3%和15.1%。从1978年到1990年的12年间,师范专科学校累计培养了83万名初中教师,使初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从1977年的9.8%,提高到1988年的35.6%,缓解了初中教师数量不足的矛盾,提高了初中师资队伍的素质,为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师范专科学校的领导与教职工,在办学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做  相似文献   

10.
11.
12.
1、指导思想:逐步建立并完善适应珠海特区建设发展需要的,具有自调控、自我发展能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基本思路:以增强学校活力、培养适应特区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合适人才为目标,以落实用好学校自主权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以多元化办学、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其它各项改革综合配套;整体推进;从基础工作开始抓起,注重实干,讲究实效,保证学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  相似文献   

13.
14.
一、重视调查研究,搞好市场定位 近来,我们就珠江三角洲腹部地区(主要是佛山所辖的高海、顺德、三水、高明及城区、  相似文献   

15.
1990年9月至11月,空军首次组织新接收的地方院校毕业生,进行了3个月的入伍集训。对地方生进行入伍集训,是新形势下加强部队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使他们尽快实现由青年学生到革命军人和军队干部的转变,真正具有与部队工作相适应的军政素质,经得起新时期的“三个考验”,成为政治上合格的部队专业技术人才。在做此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对于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课程本身的属性看,它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集中体现,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育评价和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对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内在规定性,因而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或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当前,我市就业培训工作,应全面贯彻《劳动法》和《就业训练规定》,以“两个工程”为重点,坚持为劳动就业服务的方向,建立以市场确定培训方向,训练与就业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培训为就业服务,就业要依靠培训,两者紧密结合,实现“两个转变”,认真做好我市就业训练工作。我市就业训练工作,在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部门的配合支持下,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在促进劳动就业工作中显示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十多年来,它适应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紧紧围绕就业形势,以其独…  相似文献   

18.
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对于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课程本身的属性看,它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集中体现,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育评价和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对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内在规定性,因而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或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由于种种原因,机械专业的实训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模式,CAX领域教学模式进程缓慢,CAD/CAM技术起步较晚,CAE/CAPP/PDM等课程甚至还未涉足,实训教学明显滞后于企业的应用。具体而言,实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我国机械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近几年虽有所改进,但教学内容仍较陈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而在实训技能培训方面,很多学校把实习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另外,适合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机电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和数控人才实训等课程的教材非常有限,且不同程度地与生产实际相脱离。二、实训设备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受人才需求增长的拉动,各职业学校均建有不同规模的机械实训基地,有的是规模大、设备种类多的实训中心,也有设备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的实习室。尽管实训基地的模式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以下数控设备: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但是,为了与企...  相似文献   

20.
农村中小学管理体制如何改革?读读张光喜、杨栋梁同志的调查报告,对我们有些启发.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措施.如何划分县乡两级对农村中小学领导管理的职责权限,使之有利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当前贯彻中央决定精神,改革农村中小学管理体制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近年来,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一些地区对农村中小学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从各地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