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扶助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媒体舆论的主力军,电视传媒更要发挥自身优势,解决好定位缺失、人文缺失等问题,为弱势群体营造宽松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体育基本利益的保障关系到弱势群体的健康与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体育事业的和谐发展.要使弱势群体的体育利益得到有效维护,首先要尊重和扩大他们的话语权.研究认为,弱势群体体育利益话语权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弱势群体维护自身体育利益的话语权缺乏制度保障,体育组织的缺失致使弱势群体的话语权没有社会载体,弱势群体没有主体意识致使他们的体育利益表达话语权缺乏主体依托.提出弱势群体体育利益表达话语权的保障措施:将弱势群体体育权益纳入体育法司法保护,让弱势群体体育组织参与群众体育管理,增强弱势群体维护自身体育权益的主体意识等.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社会弱势群体体育权利表达阻滞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社会弱势群体体育权利表达意识的缺失,政府相关部门对体育政策和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表达渠道不畅通。对此,提出通过增强弱势群体的表达能力和意识、提高政府部门的回应度、完善有序表达渠道及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组织的力量等实现路径,实现社会弱势群体体育权利的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法社会学的视角对弱势群体体育权利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现阶段弱势群体的体育权利还属于"书本上的法"和"应有权利",只有将弱势群体体育权利这种"书本上的法""应有权利"转化为"行动中的法"和"实有权利"才有真正的现实意义。对弱势群体体育权利的真正保障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以及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弱势群体自身素质、社会排斥以及公共体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社会监管与保障不利是现阶段弱势群体体育权利缺失的主要原因。而要真正实现对我国弱势群体体育权利的保障,培育公民社会,建立弱势群体体育组织、建立弱势群体体育权利支持与服务系统、"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弱势群体素质、加强对弱势群体体育权利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5.
实现对弱势群体在高等教育中受教育权的保护,是法律价值的体现,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重要途径。系统法学理论为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目前我国弱势群体在高等教育中受教育权保护制度存在效力过低、制度建构的缺失、制度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从系统法学的整体性、闭合性、动态开放性等特征分析受教育权保护制度如何实现运作自成一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大学教育要重新审视教育过程中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中对弱势群体生命关怀缺失应引起广泛关注。对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关怀,是大学体育教育的永恒主题,体育教育的本质在于对人的生命的呵护与培养。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资料法,对高校毕业生体质弱势群体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弱势群体的比例占毕业生总量的10%左右,主要存在肥胖、速度差、力量差、耐力差等问题。体质弱势毕业生健康意识薄弱,健康生活行为严重缺失,高校对此缺乏关注与监管。目前此群体比例仍在增长,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隐患,提出以高校干预为主与政府、社会齐抓共管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经商、务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其祖辈或其他亲戚照料,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亲子分离,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存在严重的亲子教育缺失。因此通过调查湖南邵阳县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现状,分析探讨其所引发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诸多原因导致高职学生的荣辱观不正,荣辱感缺失,表现在进取心不强、是非观不明、价值观偏失等方面。应该从加强制度激励,舆论引导和心灵沟通等方面增强高职学生的荣辱感。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兴起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给不良信息提供了传播平台。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在网络立法缺陷、监管体制缺失的状态下,网络负面舆论已成肆虐之势。面对"负能量"信息的窥视,如何摒除其对社会的侵害,是全球需要面对的共同难题,而加强对网络舆论的法律规制,则是逐步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我们民族文明构建的土壤,而挥汗耕耘的农民往往在传统文化中被负面化表述。透过对农民形象负面化文化成因的探析,结合后殖民主义相关理论,特别是福柯的话语-权利理论、斯皮瓦克的弱势群体研究理论,旨在厘清农民形象负面化所折射出的农民群体话语权缺失问题,讨论话语权不均以及改善办法。  相似文献   

12.
对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理健康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我们称为弱势群体,这类群体共同特征是缺乏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因此,确实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通过让弱势群体享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提高弱势群体的自身素质,是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提高弱势群体生存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实质是教育公平的问题。宿迁市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是促进江苏省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在对宿迁市弱势群体教育的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构建弱势群体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为地方教育部门解决弱势群体教育问题提供理论诠释。  相似文献   

14.
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生问题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形势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立和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鉴于弱势群体的特征,文章提出应重点完善一般弱势群体和特殊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孤残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和心理品质障碍,因此对孤残儿童生理代偿、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人格发育等方面,是需要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1].本文以阳江市福利院为例,以舞蹈为治疗媒介,探索一种适合福利院的舞蹈治疗模式,修补孤残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缺失,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和巨大的贫富差距,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亟待提高,分配正义亟待实现。实现弱势群体的分配正义,必须解决分配的不平等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初次分配无法消除巨大的不平等性,实现"分配正义"的关键是重塑国家与政府职能,发挥地方政府直接联系民众的作用,通过精准落实中央的"再分配"政策来保证弱势群体分配正义的实现。实现弱势群体分配正义的思路是:在再分配中,优先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在弱势群体内部实行分配时,优先照顾因客观因素导致的弱势群体;在具体分配中,用资格型机会平等帮扶自然天赋和家庭出身不佳的弱势群体,用资源型机会平等帮扶社会环境和文化条件不佳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命意识滑坡和缺失现象愈发严重,不尊重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越来越低龄化的轻生自杀现象愈演愈烈、校园暴力、残害弱势群体生命泄愤等事件频频发生,而虚度年华、沉迷网络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从生命学的角度解读《论语》、分析孔子的生命观教育思想,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同时,对我们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弱势群体在当今社会格外引人注目,弱势群体的形成主要是体制原因造成的贫困与贫富差距.弱势群体规模正在扩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隐患,党和政府必须切实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维护公共利益,建立完善利益均衡的协调机制,关注弱势群体,保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制时期,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弱势群体问题愈发严重,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其解决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拟从弱势群体的概念出发,在了解经济法视角下弱势群体保护的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高校弱势群体的定义、表现以及成因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如何构建高校弱势群体心理危机干预立体支持系统,帮助扶持弱势群体,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