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马克思和吉登斯社会结构观的梳理,从社会结构的含义与构成、社会结构的层次与关系、社会结构的存在条件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等方面比较了历史唯物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和结构化理论视野中社会结构的异同,以期深化对社会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乡村社会结构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逐渐进入重大转型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工的出现、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农村城镇建设等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为乡村社会从封闭到开放、从同质单一性社会到异质多样性社会的过渡和转变带来了动力和契机,乡村社会结构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转折或转型阶段,这一阶段中社会结构的最突出特征是;一、新,旧社会结构要素的并存、矛盾、冲突,引发结构性社会问题;二、社会结构改革的非同步性、非同等程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三、社会结构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隐性的结构性社会问题;四、社会结构转型中结构性社会问题具有某些积极意义;五、由改革推动的社会结构转型的速度和成效,是决定转型时期结构性社会问题得以解决的特殊社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中国社会进入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二次转型新阶段,为高等教育研究及发展转向提供了宏观背景和未来导向。"社会结构转型"概念已经成为解构我国当下面临的经济社会深刻变动的重要视角,对"二次转型"期间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研究理应将其置于社会结构转型的背景之下。研究应当围绕当前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特点及趋势,高等教育结构要素划分及发展新挑战,高等教育结构转型的现实基础及转型路径,高等教育转型中的高等教育价值重建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的转型为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优化社会管理结构,大力发培育社会组织,优化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结构由“国家——社会二元结构”向“国家——公共领域_啊公民社会三维空间结构”转化。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在于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政府首先要进行自身的改革,政府只提供涉及宏观的、全局的公共产品及服务.局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交给社会组织或机构提供,即由社会自我满足。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在于培齐社会个体的公民社会意识。培养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自主、法律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6.
社会历史哲学视野中的交往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域问题是深化交往理论观察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交往”范畴在社会历史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交往”范畴对理解社会的人、人的社会联系、社会结构及社会进化和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结构的研究基本停留于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三层楼”的描述上。它远难完备反映极其复杂的社会有机体,未能全面体现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结构的丰富思想。必须作进一步的探讨,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揭示社会结构的“生活”要素系列;确立社会结构的能动作用;探索社会立体网络体系;注重社会结构的主体结构的开放机制;加强社会主义社会结构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的互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是一种非线性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教育对社会阶层结构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这不仅发生在教育的纵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而且也发生在教育的横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另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也同样影响着教育的公平和受教育者的入学机会、学业成就等。而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的这种双向互动关系则充分体现在弱势群体的社会流动与教育这一关系范畴中。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的社会结构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和谐,首先是结构的和谐,只有在结构和谐的基础上的社会和谐,才是真实的、持续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和谐。和谐的社会结构的突出代表就是橄榄形的社会结构。而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结构是一种丁字形结构,农民成为丁字形结构的庞大的一横,这种社会结构在现阶段产生了社会的结构紧张,给社会的和谐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构建橄榄型的社会结构,而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就必须使部分农民进入城市、转化为中产阶级。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正面临结构转型的严峻挑战。从经济结构转型看,当前中国已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经济结构持续向好转型非常困难,将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约束以及"中等收入陷阱";从社会结构转型看,由于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加之因制度约束导致的"半城市化"问题严重,城乡差距缩小及城乡社会结构融合面临重重困难;从人口结构转变看,由于特殊的人口转变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未富先老"、劳动力年龄结构问题、劳动力供给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等,将成为困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农民工市民化既是结构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结构转型的重大问题。无论是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无论是加快城市化建设、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同发展,还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社会融合;无论是应对"未富先老",解决未来中国的养老难题,还是应对"刘易斯转折点",顺利渡过劳动力供给难关,这些都迫切要求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转型中的“边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社会转型”的寓意,因社会进化选择“一场革命”的方式而异常厚重,以致社会系统在发生局部性结构变迁中,产生出与国家现代化同一性和主流社会发展非协调的边缘化现象及趋势。这类现象与趋势,深刻地突显在转型社会的区位结构和社会结构、社会流动、社会关系的各个层级和层面。“边缘化”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是对社会系统局部性结构变迁与分化,在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效应及趋势的整体性描述与理论表达;因而,以其作为一个理论范畴和一种研究视角,是社会学本土化研究在理论界域上的一种拓展和尝试。  相似文献   

12.
章以探究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与中国农村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为目的,强调了中国现代化的关键,难点是中国农村现代化;分析了中国农村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点以及在新时期的转型。尤其是对中国农村现代化历程中,打上传统化烙印的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与中国农村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及其调适,得出了其结论:目前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体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发展,小城镇建设上以及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等各个方面,都与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存在诸多矛盾。只有不断解决这些矛盾,中国农村现代化才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和谐社会建设有关情况和工作的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和把握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发展趋势,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加强对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深入认识和分析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情况的发展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利于深入认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技能型社会具有经济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多重内涵,同时也具有历史、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多重维度和结构。就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而言,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制度供给不足、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灵活用工模式过度扩张及技能型劳动者融入城市障碍等困境依然存在。因此,立足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多重内涵和维度,需要从教育和培训资源整合、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技能型劳动者保障体系及技能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15.
青海蒙古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在清政府的民族政策不断调整下,从人口、阶层、婚姻、文化、习俗等社会结构方面发生巨大了变化,本文从社会结构角度研究这段时期青海蒙古社会的变化,分析这些因素在青海蒙古社会变化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结构现状与变迁趋势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场域.从社会结构变迁的流动性有利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利益认同、社会结构变迁向上性有利于增进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社会结构变迁的职业关联性有利于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精准传播、社会结构变迁的非对抗性有利于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活力等视角分析社会结构变迁对我国...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结构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对社会结构的概念、特征、分类等几个基本问题作了必要的分析之后指出,社会结构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不仅在于对认清社会功能、社会规律、社会主体的帮助作用.而且对当前的实践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谚语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事迹、自然风貌、文化传统、心理状态、乡土习俗、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它是农业社会最朴素、最本真的思想表现形式。因此,通过谚语的语义结构更能从内容上切实地反映出中国农业社会的心理结构:主体优越意识中的大我与小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间阶层的文化品格主要表现为文化自觉,即独立自主、平等交往、诚实信用、勤勉理性、锐意进取、崇尚民主等。中间阶层以其特殊的文化品格在整个社会中起着缓解社会矛盾,平息思想冲突、引导社会消费等作用,既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定型现代化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结构的协调平衡是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结构的“断裂”则会对社会改革产生制约作用。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以及我们采取的不均衡发展策略,当前的社会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堕距”和“断裂”。这种状况是素质教育困境的社会根源,推行和研究素质教育都要紧密结合这个特点并遵循社会结构协调平衡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