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元录取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招生实践中都有所体现。中国近代大学的分类招生、台湾地区的多元入学、美国高校的综合评价以及韩国高校的多元依据和多样录取都是高校招生多元录取的不同实现方式。综合分析各种实践模式的特点,对当前我国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3年,我国高校开始在全国统一高考招生之外,进行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当年进入试点的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全国重点大学,选拔的对象则主要是重点中学应届毕业生中有特长的学生,人数是招生高校当年招生计划的5%。经过几年的试行,到2007年,自主招生高校已扩大到59所,招生范围则从重点中学向一般高中扩散,对象扩大到所有的考生,有的高校甚至基本不设自主招生的具体门槛。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自主招生的效度主要从两方面衡量:一是自主招生是否发挥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二是自主招生是否发挥了普通高考不能发挥的作用。自主招生在发挥大学招生自主权、为普通高考提供必要补充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离我们期望的通过自主招生各学校招到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在普通高考中不能招到的学生这一理想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造成自主招生效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是高校对自主招生人才缺乏清晰的表述,高校对自主招生人才的考查方式缺乏针对性。对自主招生目标进行细化,并在此基础上分类、分项考察,是提高自主招生效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如何实现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实现科学选才的体制机制,是各个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在新的招生制度改革下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美国六所世界顶尖大学的选拔评价方式开展调研,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对逐步完善我国高校的招生选拔制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完善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目标及实现路径,就是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分类办学战略规划为指导,在逐步消除"捆绑式"考试模式基础上,按照普通高中向研究性大学输送生源,职业高中向职业大学和高职学院输送生源模式,建立与分类办学机制相符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实现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分类办学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自主招生与招生考试专业化、常规化是高校入学制度选择的重要趋势。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其自主招生考试模式上的差异,是大学招生与考试形式不同组合的结果。复旦和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考试改革试点,有助于推动我国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进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到2003年底全国已有普通全日制高校1472所,其中本科院校630所左右,按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的分类,全国重点大学121所,普通本科院校即一般大学487所,我们就按此标准定义一般大学这一概念。一、从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分析,通过“共建、调整、合并、升格”等高校办学体制改革,我国的高教有了很大的发展,在2002年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其中,发展最快,招生数量增加最快的就是一般大学。它们在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  相似文献   

8.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任务,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大学的崇高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发展任务,并提出"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显然,大学招生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关键作用。如何选拔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是目前各高校较为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西安交通大学通过认真剖析挖掘创新潜质并建立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多元选拔人才的招生模式。  相似文献   

9.
求学视窗     
不同类型高校招生录取要求各不同1.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一般具有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强、科研水平高、设备条件好等特点。在招生录取方面,相对来说,具有录取人数多、录取新生成绩跨度较大、招生专业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教育文献研究表明,国外高校的录取标准问题,尤其是美国著名大学录取标准问题,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与探讨。本文尝试用网上文献研究法,对美国如下几所著名大学: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艾姆赫斯特学院的招生网页上的文献进行研究,为国内高校招生改革提供某种借鉴。一、录取标准的多样性 研究表明,实行独立招生的美国的大学,录取新生并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不仅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校招生制度,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选拔优秀人才苗子上大学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高考的权威性在逐年提高。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现行高校招生办法还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有: (一)文理分类考试,导致高中偏科。由于高考文理分类,考试科目、要求不一样,造成高中文科班学生不学理化生,理科班学生不学史地,使中学生知识结构残缺不全,严重地影响学生日后的发展。 (二)高校依据高考总分录取学生,难免产生“一考定终身”的不合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高校招生制度是由其构成要素既作为价值主体存在又作为价值客体存在所构成的价值系统,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价值冲突、价值异化及价值单极化的可能。以举办高等学校者公平分享高校招生录取价值作为逻辑起点,可以建立基于价值共生的高校招生制度,从而为高校招生确立大学的高校招生标准、政府的高校招生标准、公民的高校招生标准及考生的高校招生标准等四类招生标准,为考生自主选择高校录取标准提供充足的空间,有利于促进公民、大学、考生及政府之间良性互动,有效防范价值冲突、价值异化及价值单极化的发生,解决现行高考制度面临的诸多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校招生地区配额政策是让民众通过高考实现向上流动时均衡地区资源差异的重要制度,是体现教育公平、缓解各地区教育不均衡发展矛盾、让社会阶层重构的调整平台,具有广泛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研究通过对31个省份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在高校招生地区配额政策问题上,民众意愿对政策变化回应强烈。民众通过百度搜索密切关注高校招生政策变化,通过社交媒体渠道表达他们对政策变化的期望,通过高考移民、送孩子出国读大学等行为规避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在高校招生地区配额政策问题上,学术媒体对高校招生地区配额政策与民众意愿有正向调节作用。学者们通过学术论文讨论政策弊端,呼吁政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招生地区配额制度改革进入政府议程。文章最后对深化改革高校招生地区配额政策,促进教育公平的阻力、推动力及路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评析美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招生标准的多样化体系,以及选择性招生大学的综合性录取标准和美国高校招收黑人等少数族裔群体的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影响当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主张逐渐使招生首先成为高校的自主行为而不仅仅是政府行为,尤其是一批重点大学国家应尽早使其拥有完全的招生自主权;认为自主招生与公平录取并无必然矛盾,在某种意义上自主招生比统一高考可能更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指出包括面试在内的考试只是招生的一种手段,高校自主招生的考试形式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张晓鹏 《上海教育》2011,(10):13-13
高校自主招生的意义,并不在于玩什么"面试""联考"等新花样,而首先要从"自主"二字破题。随着自主招生高校的不断增加,随着一大半高水平大学在自主招生中结成令人眼花缭乱的不同联盟举行五花八门的考试,自主招生现在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吸引公众的眼球了。然而,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我国高校自主招生之路将迈向何方?目前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认识还有颇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7.
高校自主招生是自主办学的重要基础,也是高考改革的焦点之一。在要求上大学的人数远远超过大学实际招生数的状况下,如何实现大学和考生的双向选择,既保证自主招生的高质、高效,又不失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这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源于清末民初近代高等教育制度初创时期,近年来,伴随部分重点大学实行自主选录5%新生等改革试点,高考招生形式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17,(6):79-81
目前,高校学风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够,专业认知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参加课外文体和实践活动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当前高校招生制度的"学校导向"导致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具有盲目性,高中、大学教学管理模式的衔接不够,互联网时代的多种诱惑等,高校要从改革现行高校招生制度,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加强教风、考风建设,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教育,发挥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分类管理引导不同年级的学生等方面加强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10年高校招生已尘埃落定,在上期《2010年高校招生风云录(上)》中我们分析了重点批次大学的录取情况,在下篇,我们将重点分析二本、三本批次的招生录取情况,旨在帮助同学们了解高校招生动态,为明年填报志愿做准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高考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面临许多困惑和困境。招生考试制度的统一性与多样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招生考试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招生评价体系、录取方式、高校的收费政策、学生财政资助政策等问题,都应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在进行大学入学制度的改革,其中不乏可资借鉴的经验。中国的高考改革应有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