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同志重视档案、档案工作,为历史献的保存、档案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心血和智慧。笔谨以此表达档案工作对这位伟人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2.
档案数字化是利用数据库、数据压缩等技术手段.将各种纸质、声像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有序结构,将以数字形式的电子媒体制成用数字编码来表达的档案信息库。经过数字化处理后,提高了计算机检索速度,节省了档案存贮空间,丰富了网上信息资源,有利于发挥档案部门的信息优势,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档案部门开展特色服务创造条件。本文现就档案数字化工作谈几点认识,以便和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临沭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建设"幸福临沭"为总目标,以"争一流、创品牌,抓改革、促发展"为动力,切实履行《档案法》赋予的职责,以执法带动工作开展,以管理促进服务升级,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法行政,严格查处各类档案违法行为,取得了一定成效。临沭先后获得了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  相似文献   

4.
档案上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陕西档案》2000,(4):18-18,23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时代的来临,为档案工作开辟了新领域,也为我们档案工作者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本文试图以高校档案上网为例,就档案工作如何与互联网相结合,进一步开发档案价值,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益进行探讨,并向各位同行和专家求教.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制成材料档案的结构成分、信息生成技术及其特点、信息的物质存在和表现形式等的阐述,概括了作者本人对档案制成材料的理解,并在比较分析了21世纪以来几本主要档案保护技术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试图为不同制成材料档案作出合理的归类和命名。  相似文献   

6.
档案利用和档案价值的反思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面对档案利用长期在低谷中徘徊的现象,对档案价值的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重新审视和认识,以探求深层次的原因。档案的凭证价值具有用少性、时效性、地域性、专一性和一次性的特性,这些特性把对它的利用限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并决定了它的利用率不会高。档案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而使档案的情报价值发生了转移,从而直接导致档案社会利用率的下降。档案的保存价值不是由档案的利用价值决定的。保存的本身就是其价值所在,表现在维护历史原貌及稳定社会的证明与基石、为后人而保存、保存文化遗产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档案》2012,(1):36-37
创新理念利用为本的效益理念,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以追求利用效益为目标;系统工程的整体理念,把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利用作为整体,把档案价值鉴定、开放鉴定、系统整理、网上利用等一系列问题统筹解决,追求整体大于单项之和的效果;投入产出的成本理念,引入"二·八"定律原理,积极打造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长春模式。创新内容通过多个课题研究,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正如国家档案局李和平副局长所肯定的:他们探索的更加深远的意义不仅在于他们自己这样坚定地走下去,而  相似文献   

8.
西木 《北京档案》2000,(9):20-22
自十九世纪末荷兰档案学家在著名的<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中提出"档案是某一行政机关或其某一官员正式收到或产生并被指定出它们保管的书写文件、图片和印刷品的总和"这一概念以来,世界各国的档案学者各自提出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档案概念.与此同时,各国的档案法规也都列出了各具特色的档案概念,尤以<法兰西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对档案概念的表述颇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档案情缘     
马金华 《湖北档案》2002,(12):22-23
我是一个家庭档案资料收藏的爱好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家庭档案一直是我几十年来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记录它、收藏它、整理它、利用它、欣赏它,从中获取了不少的收益和乐趣.  相似文献   

10.
《四川档案》2010,(4):9-9
阿坝州档案馆馆藏档案内容丰富、载体多样、门类齐全。馆藏有清代档案、民国档案、红色文化档案、图片档案、藏羌特色档案、现行档案和电子档案,等等。如何科学整合档案资源信息,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工程推进、民俗文化打造和广大人民群众需要做好档案服务呢?近年来,我们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有效地开发了档案资源信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不仅对传统的档案录原则构成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录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为了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分编、整理,人们研究出很多方案。档案元数据就是其中的解决方案之一,它使传统的档案录在网络环境下得到了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以体现档案特征为主线,在全面反映档案信息,维护档案全宗的完整性、保证扫描文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等方面阐述了档案信息扫描工作应有的正确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档案工作中,档案的保存和管理,既"管",是档案工作的基础,也是档案开发利用和实现其价值的前提条件;而档案的开发利用,既"用",是档案保存和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档案保存和管理的"升华".两者之间相辅相承,缺一不可.但在现实档案工作中,却普遍存在着"重保轻用"的现象.大批档案资料被封存成为"死资料",一些相当有价值的资料甚至变成废纸,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档案资料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档案工作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因此,为更好地发挥档案资料应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国家安全业务工作,必须正确处理档案资源的"管"和"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假档案不具备档案的本质特征 档案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吴宝康教授把档案的本质概括为"直接的、原始的历史记录.①"<档案法>称档案是:"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从<档案法>所称档案,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历史记录都可称为档案,只有那些直接形成并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才可称为档案.从以上论述可知,直接形成和原始记录性乃是大家公认的档案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整合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建立数据库、创新档案服务机制,是推动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档案工作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一、档案用品标准化是档案工作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标准化是以档案科学、技术和管理中的重复性概念和事物为对象,制订、修订各类别、各层次的标准,并将其付诸实施的过程。通过标准化,可统一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技术操作,节约档案工作经费,提高工作效率。档案用品标准化是档案工作标准化的重要环节。首先,档案用品标准化关系到案卷的质量和寿命。从物理角度看,档案案卷是由文件和相关档案用品(包括卷皮、卷盒、档案袋、册、目录、备考表、标签等)组成的实体,案卷能否长久保存,不仅取决于文件的物理耐久性,也与相关用品有关。从…  相似文献   

17.
档案文化产业建设构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围绕档案文化产业及其建设 ,提出了四个构想 :一是建立大档案观 ,关注个人档案观念 ,提高社会档案意识 ;二是建设档案数据库 ,提供档案整理和保管的技术与设备 ,传播档案文化内容 ;三是以档案展览为试验田 ,围绕展览开发文化产品 ,并以展览现场为推销场所 ;四是尝试举办“档案文化周”、“档案馆一日游”等活动来宣传档案工作和档案文化产品 ,扩大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雅坤 《兰台世界》2003,(10):12-13
一个家庭从它建立的那天起,就有档案产生。随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家庭活动,形成了大量的、有意义、有查考价值的文字材料和声像等材料,如果这些材料东一捆西一摞的堆放,一则零散、纷乱无序,用起来不方便;二则容易丢失,用时找不到。只有按科学方法将其分类,加以整理保管,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家庭档案。由于家庭档案的形成载体不同,笔者认为可将其分为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和实物档案。纸质档案又可细分为:爱情婚姻、孩子成长、家庭成员工作、家庭理财、医疗保健、说明书、票据、证件、房产、保险、家族历史和其它方面等等。其中孩…  相似文献   

19.
邓欢 《档案与建设》2018,(5):20-23,12
为了促进日本档案事业发展和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日本档案学会于2012年出台了《日本档案学会注册档案员规程》来开展档案员资格认证工作.论文通过对《日本档案学会注册档案员规程》的产生背景、过程、内容等方面探究,指出其为日本档案人才评价工作提供了一套较为科学、客观、完整的框架体系,以期能对我国档案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20.
档案     
4月11日,文山州档案学会召开民生档案学术研讨会。文山州档案局局长、州档案学会理事长蔡仲兰到会并讲话,州县(市)各有关单位会员代表6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42篇,涉及到婚姻登记档案、林改档案、家庭档案、农村低保档案、企业职工档案以及学校档案等方面的内容。9位论文作者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会上向获得一、二、三等奖及优秀论文奖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