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然语言中词项的基本语义问题是逻辑学、语言学乃至分析哲学共同关心却尚无定论的课题。本文不象传统研究——仅从某种言语的结果上回溯词项的语义,而是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依词产生发展的自然线索展开阐述,指出:语言思维是非语言思维的发展,非语言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意象,意象获得语符裁体就成了语言思维的基本单位——词项,语符外壳下面的内容——意象就是词项的基本语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逻辑学研究和逻辑学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出版发表了大量学术论著、教材、论文,而且也培养了大批逻辑学学人。目前在中国大陆逻辑学界活跃的中青年逻辑学学者,大多经过改革开放后的逻辑学专业教育与培养,具有较高的学术基本功,希望能在不久的未来实现以下突破:中国逻辑学研究走向世界、取得更多创新成果,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优化逻辑学研究与教学,充分发挥逻辑学素质功能,加强学科整合、学科交叉研究,实现逻辑学研究的认知转向等等。  相似文献   

3.
以逻辑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思考的切入点,着重探讨如何落实逻辑学工具性、基础性的功能定位。首先,将从事精端研究的逻辑学与日常思维的逻辑学分开;其次,要将逻辑学依附一个主体,以此显现其工具性、基础性的功能;再次,逻辑学要与日常思维逻辑亲和,并从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4.
逻辑学不能只是"精神贵族"的游戏,更应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有效途径。逻辑学的使命在于促进社会进步。逻辑学可以有效提高逻辑思维品质、培养理性精神,对科学研究、民主法治与社会和谐都具有重大价值。当前我国逻辑学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加以改造。为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逻辑学的地位与功能,在加强专业前沿研究的同时,大力加强逻辑学的普及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比较逻辑学是基于各类逻辑学的一门综合性理论学科,它以三大逻辑体系的平等对话为前提,突出比较意识、比较思维与比较方法的自觉运用,有自己特有的学科特性与学科视域、学科范畴。比较逻辑不在于“比较”,而在于“汇通”,“比较逻辑”不是或不仅仅是“逻辑比较”,比较逻辑有其特殊的“比较视域”,“比较逻辑学”理应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比较逻辑学可分为叙述的比较逻辑学、评价的比较逻辑学与汇通的比较逻辑学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证了逻辑学的基础地位及其对现代科学发展的作用,赞誉我国著名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的贡献,指出金岳霖的道路是把逻辑学与现代科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作者提出,应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通行的学科分类,将逻辑学列为一级学科,充分发挥逻辑学对现代科学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作者参照国际标准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提出自己对逻辑学的分类方案。最后,作者对我国逻辑学的教学与科研、高等院校逻辑学课程设置以及应该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支撑人类思维大厦的基础性学科。就是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我国却并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地位,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困境。必须采取加大逻辑知识普及力度、积极筹办逻辑学杂志、充分发挥考试的指向性作用、坚持研究的多元化原则、加强研究人员的培养与培训、改进高校逻辑学教学等措施,提升逻辑学在高校中的地位,扩大逻辑学的社会影响,提高逻辑学的社会认同,促使逻辑学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8.
逻辑学是高等院校的中文、新闻或文秘与办公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逻辑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理解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逻辑学对于提高人们思维和表达的准确性和缜密性,开发智力,增强交际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样,逻辑学也适用于体育运动训练.本文是从逻辑学的角度去研究体育游泳专项训练中的作用,是逻辑学与体育的交叉.当然从逻辑学的角度去研究体育并不研究逻辑学本身的问题,而是应用逻辑学知识讨论体育运动训练中的有关问题,研究体育创新的逻辑过程、逻辑方法在体育创新过程中的应用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等同题.  相似文献   

9.
法律逻辑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应当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摆正法律逻辑学与普通逻辑学的关系;摆正法律逻辑学与法理学等学科的关系;突出法律逻辑学的“法律”特色;突出法律推理的主体地位;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逻辑学创新问题,日益引起逻辑学研究者和关心逻辑学发展的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高技术的迅猛发展,批判性逻辑迅速崛起,这不仅导致逻辑学求真之维的否定性思维向度得到人们、特别是逻辑学理论研究者和教学者的关注,而且还蕴涵了伦理思维对于逻辑学的求真之维的引领和选择、逻辑学臻善之维的审思和逻辑学的审美视阈的拓展.逻辑学关注的重点由原来"逻辑与求真"的静态性分析,转变为"逻辑是如何求真的"的动态分析,进而引发了逻辑思维由真向善的问题式的场域变换,实现逻辑学的创新,使真善美在逻辑中契合.当代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逻辑创新与伦理思维的关系,不仅能更好地发挥逻辑创新与伦理思维对于教育人、陶冶人的重要文化功能,而且能培养人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的“神思”论是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论,刘勰以“想象”与“意象”的联系,揭示了表象运动的形式;以“具象”与“思理”的关系,阐明了理性思维的作用;以“积学”与“养气”为前提,解答了培致思维能力的条件及灵感思维的问题。这样,就从形象思维特点、运行方式、培养机制以及它与理性思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完整地阐述了艺术思维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陆机《文赋》创作构思论的基础上,又作出了新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素材思维,即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前在生活中搜集、把握、储存创作素材时的思维,是一种表象、情感活动与逻辑思维活动互动、互补、有机统一,为艺术家所特有的思维形式,同时,它直接与艺术家的形象思维相联系,是艺术家形象思维的逻辑起点,为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提供思维原料。  相似文献   

13.
逻辑学知识是法学理论通向法学实践的桥梁。在我国当前的法学教育环境下,法学人士的逻辑学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加强法学本科教育中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工作,是提高法学人士逻辑学水平的必要条件。从讲授该门课程的切身经历出发,结合案卷调查,对法学本科阶段是否有必要开设《法律逻辑学》、在什么阶段开设以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一些思考。只有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论研究中的本体论思维主要表现在:研究目标方面,相信教学有"本质"、"规律"等关于教学的"普适性"的存在,期望能从抽象的概念、逻辑的推演中获得关于教学的真理性的认识,忽视教学中那些现实的、具体的、偶然的事件和现象;研究范式方面,习惯于采用思辨的研究方法,以建立普适性的、能解释一切教学场域中发生的教学现象的宏大体系为旨归。本体论思维下的教学论研究陷入了教学理论发展僵滞和教学实践得不到有效的引领和指导的困境。实践思维是教学论研究应该关注的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深度学习是以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运用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一种学习。但知识论证不充足、知识点状分布、绝对真理知识观等表层知识教学已偏离了学习的本质及价值,产生了知识教学阻滞深度学习的困局。教学推理是教师根据已知教学条件及个体情境认知,确定问题并生成教学策略的连续性思维活动。它克服了以往僵化的教学方式,为促进深度学习提供可能逻辑。其中,学科知识逻辑能促进学习触及知识的意义世界,学生经验逻辑能促进学习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实践自为逻辑能促进学习关联自我的生活世界。最后,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推理策略应着力于以"批判与交融"为取向的教学理解,形成以"联结与转化"为纽带的教学逻辑,开展以"假设与证据"为核心的课堂论证教学,创设以"推断与评估"为特质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逻辑教学改革必须对逻辑课程的教学目的有明确认识和准确定位,即帮助学生掌握逻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坚持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有用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知识性与创新性的一致,将逻辑知识的讲授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不断提高逻辑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要上好一堂哲学课,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授课的基本技能,而逻辑技能便是曩基本的技能之一。逻辑思维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其在哲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利用自身的逻辑力量充分发挥逻辑思维的作用,还要.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逻辑思维对文艺作品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两相辅相成,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在从事艺创作的过程中,作家不但要用形象思维,而且要用逻辑思维,运用形象思维,可以更好地烘托环境与刻画人物,从而使作品获得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运用逻辑思维,可以深化艺作品的主题思想,使作品中的人物富于哲学智慧的闪光,并且常常成为艺作品的筋骨或故事情节发展的环扣,逻辑思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着对各类艺作品的渗透。  相似文献   

19.
形象思维在舞蹈教学的基础训练、抒情主题类舞蹈的训练、叙事类舞蹈的训练及综合性训练中都有相应的训练方法。运用形象思维的主要因素是对生活要有深切的感悟,要有艺术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分析中专化学知识中的辨证思维因素,阐明中专化学学科教学对中专学生辨证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