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高校社团推动大学生创业的探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速度与规模、活动范围、管理框架中都显示出其新的特点。当下高校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热情、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认知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与此同时,高校学生社团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其社团组织管理、社团活动经费、社团资源配置等依旧存在方面问题,制约着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创业的积极作用。经过对现状的探析发现,创新社团运行模式、优化配置创业导师团队、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建立社团创业基地是有效解决当前问题的四大对策,能使学生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舞台上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创业社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走"精英型"、"研究性"创新的道路,是面向学生全体的地方高校创新模式。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校创新创业类社团的运行情况,对学校社团创新能力培养运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度重视,使得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对青年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高校以学生社团为平台,打造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是深入推进校园创业活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创业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手段,高等院校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以便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和优惠。其中,社团承担重要角色。这主要体现在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发挥社团教育功能、开辟大学生创业教育新途径,扶持社团创新活动、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建立社团创业基地、丰富大学生创业平台,社会需要营造"创业光荣"的环境、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政府需完善创业政策、全力支持大学生创业等5个方面,探讨实现社团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高校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大学生了解和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新疆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社团组织的现状,探讨高校有效的社团组织活动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创业教育资源指有利于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各种因素,高校学生社团创业教育资源的价值结构包括载体价值、知识价值、教育价值、实训价值和实战价值,可以通过创办校内专业创业社团,建设校外创业实训基地;优化社团导师团队,提升创业实效;寻求创业资源,培育创业项目;创新高校学生社团运行模式,探索"社会性企业"运作机制等路径,更好地利用高校学生社团创业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对创业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微商实践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成为众多在校生创业实践的主要形式。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分析,结合大学生微商实践的现状,提出通过合理利用大学生从事微商创业实践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方案,构建开设微商创业相关课程、组建微商创业学术性社团、开展微商创业竞赛以及将学生微商实践纳入素质学分"四位一体"的基于微商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体系,为高校学生培养创业能力提供了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在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竞赛,培养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着对社团价值功能认识不清,缺乏有效建设路径等问题。社团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采取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教育偏离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科研创业能力缺乏,知识转化能力不强等问题,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将"质、训、研、用"一体化,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升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增强高校学生的整体创新创业实践应用能力及社会生存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率。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具备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天然属性.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功能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学生社团促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现实路径,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高校大学生具有丰富知识储备和卓越创造力,其创新创业既可以满足国家发展需求,也能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但总体来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功率比较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自我以及国家政策认知不够,大学生自身缺乏相应的素质和能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能满足需求,缺乏系统有效的支持体系等。通过提高大学生认知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构建UEG三位一体全方位系统支持体系,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才能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专业性社团不仅体现高职院校"职业性"的教育特质,更是培养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新阵地。高职专业性社团应以培养创新思维为基础,培养创新人格为核心,培养创新智慧为追求,树立"职业性"导向的社团管理理念,实施"企业化"运作的社团管理模式,打造"互联网+社团"的网络实践平台,创新专业性社团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常州大学城高职院校创业社团迅猛发展,对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功不可没。创业素质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胜利等方面。目前,创业社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发展速度和质量不能成正比、创业社团对学生真实创业活动产生的效应低于预期、指导老师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等。建议高职院校的创业社团创新运行模式、建立有效评价机制、优化指导教师结构,从而促进创业社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在共同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趋势下,自愿组建的群众性组织,是大学生课外学习和生活的第二课堂。学生社团具有成员结构单一、自由度大、类型多样、学习能力强等特征,在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鼓励和扶持大学生社团专业化建设,对提升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高校创业就业教育应充分利用好学生社团这一资源,提升自身创业就业教育水平,帮助学生完成创业、就业准备。为此,本文主要对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促进作用及途径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5.
高校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和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的载体作用.F大学社团第二课堂活动采取社团自主设计活动内容、社团骨干自主授课的形式,不仅促进社团自身的发展,还有助于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综合能力素质培养,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益补充.通过分析制度保障、活动效果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提高认识、搭建平台、提高活动质量、加强机制研究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探索以社团第二课堂活动为路径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如何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制度创新的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根据时代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在分析大学生社团特征及其素质教育效用的基础上,以制度创新为思路,探讨了依托大学生社团建设,提升其创新创业意识、素质和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社团建设“三线五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2017年大学生就业将面临较大压力,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多项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而高校社团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有着明显优势。本文从高校社团依托社区服务出发,结合石家庄学院社团创新创业案例分析,探索社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新路径,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开展创业活动,使社团创新创业成为拓展就业创业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18.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心所在,建立科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量量表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走向深入的关键。在自我发展理论基础上创建的具有行动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模型得到数据的适配性支持,据此编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通过大规模施测发现,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把握机遇能力和果断决策能力上表现较弱;男生的总体能力显著高于女生,理工农医类学生显著高于人文社科类学生,学业优秀生显著高于“学困生”。此外有三个发现:一是学校层次类型的影响不显著;二是社团经历对创新创业能力增长存在边际递减效应;三是创新创业能力并未随年级升高而提升。这启示我们应重视科类和性别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影响,以及社团经历所发挥的增值效应,并对学校类型和年级对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机制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9.
如何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意义非常重大,也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研究课题。当前,我国高校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相当薄弱。文章主要探讨了高校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心所在,建立科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量量表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走向深入的关键。在自我发展理论基础上创建的具有行动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模型得到数据的适配性支持,据此编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通过大规模施测发现,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把握机遇能力和果断决策能力上表现较弱;男生的总体能力显著高于女生,理工农医类学生显著高于人文社科类学生,学业优秀生显著高于“学困生”。此外有三个发现:一是学校层次类型的影响不显著;二是社团经历对创新创业能力增长存在边际递减效应;三是创新创业能力并未随年级升高而提升。这启示我们应重视科类和性别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影响,以及社团经历所发挥的增值效应,并对学校类型和年级对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机制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