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趣"说是严羽提出的诗歌审美理论。本文将梳理"兴"和"趣"的演化历程,再结合《沧浪诗话》中有关"兴趣"的论述,归纳出"兴趣"说的内涵;同时,"妙悟"是兴趣盎然诗作所必不可少的。最后,本文认为"兴趣"说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咏物词自产生起就没有停留在单纯写物的阶段,词人往往借物寓情,抒发自己的情志,而在各家咏物词作中,"情"与"物"又展现出不同的关系,及至姜夔,达到抒情咏物的高度融合。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以词的纵向发展为线索,以苏轼、周邦彦咏物词为参照,来探讨姜夔咏物词中"物"与"情"的关系问题,也可从中窥探咏物词发展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篇当时的浙江,现在讲起来实在是人文鼎盛。大致可以把这些人纳入"浙东学派"的核心:黄宗羲、万斯大、万斯同、邵廷采、全祖望、章学诚、邵晋涵等,他们基本生活在宁波、绍兴一带……"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人攸往,主人有言。"这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三十六卦,卦象为"离下坤上",即地在上,火在下。黄宗羲把它用到了自己最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徐祯卿诗学理论中两个最主要的观念"情感论"与"复古观"是互相矛盾甚或对立的。事实并非如此。徐祯卿在《谈艺录》中提出了著名的"因情立格"之说,辩证地解决了"主体情志"与"高古之格"之间的关系,给予七子复古派一个相对合理的复古途径。"因情立格"说更有利于七子派复古意图的实现,对明七子复古派诗学理论的整体构建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徐祯卿所倡之情的特质又使得"因情立格"之说具有了鲜明的针对性与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形而上学》这部著作中。早期自然哲学着重研究事物的原理,但先哲们皆未能全面完整地阐述这一原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四因说"是对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认识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常被作为解释一切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原理。本文将尝试从"四因说"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自从郭绍虞先生将翁方纲"肌理"说定义为义理与文理的合一,研究者一直奉为圭臬,并以此为基础解释其他诗学概念。其实这是对翁方纲话语的误读。本文利用翁氏所存手稿本《石洲诗话》卷十,及《杜诗附记》等材料,详细探讨"肌理"说的真正内涵。这是翁方纲在阐释杜诗的过程中建构的诗学概念。  相似文献   

7.
北宋歌词多是侑觞佐欢的应歌之作,而南宋的"无谓之词"多为文人群体追求雅趣而作的"应社"之词。南宋词人在生活中追求"晋宋风雅",不仅常常以作诗吟赏的方式来交友酬唱,文人结社也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吟社成员在精通词乐的基础上,严格依照"音律"填词,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宣传”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为“传达宣布”之意,如《三国志》中有“宣传军事”“宣传明教”,《北齐书》中有“宣传文武号令”等语。日本用古汉语中这个词来意译英语中propaganda 一词(日文中写作“宣伝”,音为senden),所以“宣传”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外来词”,收入《汉语外来词词典》(刘正、高名凯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同不少外来词一样,它一旦被吸收入民族语言之后,含义逐渐有所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宣传”一词的释义是:“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1978年。)  相似文献   

9.
一提到“梵”,人们自然会想到佛教和印度。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经又是用印度古梵文写成的,因此,人们往往把与佛有关的和与印度有关的一些东西,与“梵”字结合在一块。比如:佛教的音乐被称为梵乐但“梵”并不只是佛教的代名词,它只不过与佛教有关罢了。实际上,“梵”是一个哲学概念,是印度教的核心。按照古代印度思想家的观点;“梵(Brahman)是事物的灵魂,是无限的、是超越概念和想象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其哲学(美学)的现代性开拓,更是一种对存在论哲学(美学)的思考和建构。首先,通过艺术生命化方式,王国维实现了对"第一义"的追询,完成了其生命哲学(美学)的现代性创构。其次,王国维的生命本体论的价值归宿是"境界",在生命存在状态和艺术哲学形态上,"境界"和海德格尔的"栖居"互文见义、彼此印证。这是因为,"境界"和"栖居"都源于"天人合一"哲思,为人的生存确立了终极性价值依据;而且,两者都呈现出特定的艺术哲学和文化诗学意味:诗意的栖居赋予人的存在以超越性意义,人的生命则在"天人合一"境界中得以审美化生存。不过,两者所体现出的"主体间性"表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与诗学观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再现,而是现代性意义上的重构与新生。  相似文献   

11.
"元气"说主张自然文学观。其中的禀气成文说认为人因禀气而有心神,心神的思虑功能让人具有写作能力。由于天下一气,人禀气而生,神作为气之精粹就能达到"道"的自由。然而,思虑著述耗气伤神,反而会限制神的自由。只有放弃智思、虚静养气,神才能实现正常的思虑功能与自由特征。在这样的知识传统中,刘勰发现了神思自由和语言有限、禀气有限和智用无涯两对矛盾,提出了以养气为核心的自然文思观。他承续"元气"说生成论和玄学的自然心气观,承认语言不能穷尽人的精神世界,主张以才气掌控技巧,以虚静养气畅神,用任物自得的方式为恰当的气神关系、思言关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际台的“两会”报道也与时俱进,节目形态越来越丰富,通过现场直播、口头报道、录音报道、新闻、专题、评论、专访以及多语种网站,图文声并茂的报道,及时准确生动地向广大海外受众传递有关两会的信息。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我们在选题策划和稿件采写方面是如何不断改进报道方式和方法,探求“我们想说的”与“人家想听的”结合方式,以取得对外说明中国的最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盛""衰"之辨是清初词学的重要话题,清初各词派围绕词史发展的"盛""衰",讨论了三个核心问题:南北宋何者为"最盛"?明代是否词的"中衰"时期?清初词坛之"盛"是否真正的"盛"?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各词派深化对词史的认识,也让他们在同一问题上展开思想交锋,促使他们对词的体性作进一步的思考,对清初词的创作作进一步的反思。这些"思考"和"反思"的结论在后代便成为新词学建构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古史辨派”的兴起及其评价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此“世纪之交”的不平常的时刻,在对百年以来学术的发展演变进行回顾和总结之中,“二十世纪疑古思潮回顾”确实是一个值得从多方面探讨的、很有意义的题目。二十世纪疑古思潮的主要代表,即是顾颉刚先生及其创立的“古史辨派”。对于这一在本世纪曾经产生巨大影响的学...  相似文献   

15.
福柯在《词与物》的前言中引述了博尔赫斯曾提到的“某种中国百科全书”中的动物分类,并由此开始了他全新的哲学思考.中国学者对此做了不少论述和阐释,但思考一般都是从中西差异的角度切入,对福柯持一种批评态度.比如认为福柯过分强调了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强调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忽略了文化的普遍性和可交流性,把中国视为与西方全然不...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是我国古典美学时期重要的总结人物,其美学理论十分丰富,尤其是其现量说中含有的"当下性""直感性""整体性"三种含义,与我国当代民族审美教育有很多契合点,对当代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王夫之"现量说"的美学内涵,以及"现量说"与当代民族审美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好新闻"热实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简化说法,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将其按照英美两条脉络来梳理。一为基于英国的积极新闻实践和建设性新闻理论尝试,其代表媒体即为创办于1998年的刊物《积极新闻》(positive news)。《积极新闻》发展到今天已有纸版报纸和同名网站,均有一批忠实用户。与这一媒体实践相辅相成,近年渐具影响的一个提法则为建设性新闻(constructive journalism),这一提法的主力倡导和  相似文献   

18.
张义顶 《职业圈》2013,(24):81-82
如今,伴随世情、国情以及党情的不断改变,给检察机关部门带来了严峻考验,为了全面服务于社会经济各行业的需要。尽快实现科学创新发展道路,就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自身建设。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管理整个检察工作,坚持改革开放、勇于创新,全面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时刻将检察工作的发展动态牢记在心.严格遵循上级领导、市委部门的部署要求,倾力打造“实力检察”、“创新检察”、“法治检察”、“人本检察”、“文明检察”五大品牌,全力推动检察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台阶发展,为城市未来经济发展搭建稳定长久的施展平台。  相似文献   

19.
楚简文字中"师"、"保"、"傅"诸字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和意义,结合传世文献进行研究,可知先秦的"师"、"保"、"傅"制度的确立,具有设置普遍、男女并立和男外女内等特点,而女性的"师"、"保"、"傅",同时还兼有女巫的某些职能。  相似文献   

20.
日语指示词由三项对立的"コ系列""ソ系列"及"ア系列"构成,而汉语指示词为两项对立,即由表示近称的"这"和表示远称的"那"组成。汉日指示词所属体系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日语学习者在日语指示词方面的习得。日语指示词本身的用法也非常复杂,目前我国高校所使用的日语教材仅对其"现场指示"和"文脉指示"用法有所介绍,几乎没有涉及其"观念指示"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