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唐宋诗之争的论争性有滋其生的文化因缘。首先,擎受轴心作用的《易》之变易意识乃是促成唐宋诗之争发生的观念根源,而宋代《易》学与《孟子》汇通形成的义理内蕴及新铸的理性精神则如两翼一般更加强化了宋诗内涵与唐诗之别。此二者导致了唐宋诗之争的"必有争"。其次,"经""文"理念的转型是促成唐宋诗之争发生的重要因素。宋人潜心以新的"经""文"理念替代汉唐旧的"经""文"理念,即注重致用义理,官、文、学三者一身的宋人身份与强烈精诚的个人修养意识。唐宋经文观念的碰撞、对比及后世对两者的取舍、选择和融合导致唐宋诗之争的"须有争"。最后,两宋"士"精神的形成与发酵、当时强烈门庭意识与"帜别则辩"的时代风气则主观上促发了唐宋诗之争的"能有争"。  相似文献   

2.
1991年,接到日本千叶工业大学中国史教授安野省三赠送的他的数篇学术论文。其中题为《中国的异端·无赖》的论文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安野先生专用一节谈了他之所以谈“入墨”,即中国通行所说“文身”,是因为相田洋先生在《东洋史研究》上发表了《红巾考》的论文,谈到了红巾军“入墨”的独特作风。安野先生感到不够,便又补充了一点。可见,“文身”对日本汉学家来说,也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 安野先生考证说:“文身”是作为“黥刑”起于周代,在前汉文帝时代被废止。魏晋南北朝又复活,唐朝的法律上未见到。五代后晋天福三年,“文身”作为向边境发配的犯人向其脸上用墨汁刺字的新奇刑罚又被设立,从此以后至宋元明清的一千多年中,“文身”一直存在继续着……安野先生举了南宋庄绰《鸡肋编》中“张俊一军”择卒之少壮长大者,自臀而下文刺至足,谓之‘花腿’,京师旧日浮浪辈以此为夸”这条史料,用此来表明宋代“文身”为无赖之习俗。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中,音乐与礼的关系渊源已久,自先秦时期就有着“无礼不乐”的说法,“礼”“乐”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互不可分。“礼乐”的音乐教育思想自先秦开始直至汉代,贯穿于中国上古时期的始终,教育家常将“礼乐”并称。“不学礼,无以立。”在中国古代的道德思想体系中,“礼”的地位仅次于“仁”,孔子认为“礼”是人们立身处世的根本。显然,“礼乐”合一的音乐教育实践在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中尤为突出。该文从音乐文献学视角展开中国上古时期“礼乐”音乐教育思想的探讨,论述“礼”与“乐”的辩证关系,阐释“礼乐”音乐教育思想在上古时期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当今音乐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荣林 《文化学刊》2014,(5):148-152
"唐人七律第一"是中国诗歌批评发展中一个十分有趣的命题,很多人都对这个命题发表过意见。通过对这些意见的研究,可以考察出不同时期审美取向的变化,以及学者们不同的文学主张。这种讨论也可使人们对七言律诗独特的文体特征增加更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于“出世”、“入世”之间 无论是阿拔斯的“苦行诗”,还是唐宋的“出家诗”,都是宣传“出世”思想的诗歌,这一点,在本文的上篇中,已经交待过了。除此之外,“苦行诗”和“出家诗”在内容的分类上,亦极其相似。纵观这两种诗歌,恰恰都可分为下列三类:一,剖白信念之作;二,阐发哲理之作;三,讥切时弊之作。  相似文献   

6.
7.
牛青 《职业圈》2014,(4):64-65
马群为何总是给人以充满活力的感觉?因为马蝇对它的叮咬时刻都不放松。在任何一个马群里,都可以发现这个充满哲理的现象:马蝇会不时地在马匹身上叮上一口。  相似文献   

8.
9.
从文献学角度看国学研究的新起点刘跃进所谓“国学”,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关于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态度以及现在谈论国学研究的意义,涉及的问题相当多,范围也很大,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就学术层面而言,我个人觉得,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就...  相似文献   

10.
形塑现代中国的价值形态,离不开对传统价值资源的发掘和创造性转换,传统儒家"格物致知"论,具有明显的基于经验的认识论命题特色,这对于以社会伦理和修身为主的传统儒家思想体系来说,是十分宝贵的现代性转换思想资源。应该挖掘它本身所蕴涵的探究事物规律以获得真知并付诸实践的精神资源,进行扬弃,实现其合理性的重新表达。本文从传统儒家"格物致知"论的伦理价值、传统儒家"格物致知"论的认识及实践价值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唐宋上品茶的观念沈冬梅任何一种产品,由于其原材料及加工工艺的不同,品质都会有高低上下之分;而与农业产品有关的几乎所有产品,原材料的品质都至为重要。未经加工即进入销售和消费领域的农产品,与其品质相关的重要参数,除产地这一非人力所能为的参数外,几乎都是...  相似文献   

12.
王铭镜 《文化学刊》2023,(4):130-133
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包容性极强,常看常新不断发展的研究性文化学科,它既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又是讲究实证精神的“实学”,必须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构建科学的方法论不仅要在内涵、基本原则上与古典文献学研究相契合,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对古典文献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的古典文献学科是一个多面体,依靠单一、僵硬的视角是看不到全貌的,要研究这个多面体,最重要的是视角的发展、变化以及对观察客体的透析度、契合度,用最科学的角度看古典文献、学古典文献、用古典文献。  相似文献   

13.
信向如 《职业圈》2014,(33):104-105
软件是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产品,软件的应用也已经渗透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选取了“用友软件”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盈利能力方面对企业进行分析与评估。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新的估价思路,让大家了解“用友软件”真正的投资价值,以便合理地做出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4.
所谓“苦行诗”,就是指那些宣传苦其身、洁其心、绝红尘、祈来生的诗作。而这种厌世绝俗、低徊抑郁的诗,恰恰是在阿拉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鼎盛时期——公元750年到公元1258年的阿拔斯王朝时期大大发展起来的。 无独有偶,在阿拉伯阿拔斯的“苦行诗”大大发展的同时,在阿拉伯的东邻——中国的唐宋盛世(618——1279)也正蓬勃兴起一种汉地佛教色彩的“出家诗”。顾名思义,“出家诗”所宣传的要旨与阿拔斯“苦行诗”是一脉相通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六韬》成书的文献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韬》一书旧题周太师吕望撰 ,但自宋代以来 ,不少人认为该书成书很晚 ,其具体时间有种种说法。出土材料促使人们对《六韬》重新进行认识 ,从《六韬》书名的演变和与其它文献进行对比 ,不难看出其确为周初兵家著作 ,其出于当时史臣应无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北京的人口密度大,爱好运动的人们不得不在居民区边缘寻找活动场所。可是,马路旁跑步、河堤上做操、围墙边打球终究不合适,还容易出危险、惹麻烦。越来越多的居民感叹:住房宽敞了,生活富足了,想参加些文体活动,却找不到地方。  相似文献   

17.
《汉书·艺文志》最早赋予"小说""类"的意义,并将其溯源至稗官。秦汉简牍表明稗官系具有附属性质的低级官吏,但"小说"源出稗官之说难以坐实。《汉志》所著录的"小说"大多与黄老、方术有关,战国以降兴起的黄老、方术有一部分滑向"小传统",并被归入"小说家"。《汉志》中的"小说"更多的是价值定位,其内容定位与文体定位相对模糊,且没有确据表明记事是小说家的特征所在。目录学意义的"小说"所确立的价值取向与内容取向,又为作为文体的"小说"奠定了重要基础。由于"小说"标准的不确定,《丹》《泰原有死者》《妄稽》《赤鹄之集汤之屋》等简帛文本是否是"最早的小说"引发学者争议。《丹》《泰原》与后世的志怪小说相似,然而形式与功能仍有差距。《妄稽》虽是俗赋而非小说,但为认识小说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线索。《赤鹄》与"书"类文献关系密切,"书"的叙事与战国时期涌现的叙事文本一道,反映了中国叙事传统的萌兴。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2015年11月27-2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主题为"中国文化的世界价值"的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在致辞中指出,研讨会从历史、现实、理论和实践等多个维度,探讨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生成方式,探寻在相互沟通、理解、尊重基础上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来自国内外的近80位嘉宾出席了会议,其中8位嘉宾分别就以下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理论与实践:构建当代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上的沟通》《中国文化的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2025"的伦理价值,首先体现为它是当前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的共同意愿。第二,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将导致对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重新规范和协调。第三,"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制造业共同体成员的责任。第四,其中各项具体目标和相关标准的设定,需要充分的社会共识,制造业技术及其标准的民主化进程与社会民主化建设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20.
"那谁"是北京方言中的常见词汇,是在日常交流中出现舌尖现象情况下用来表示指称对象的权宜之称,同时,它也可以作为指别语和称呼语。本文基于语用标记论视角对"那谁"进行分析。首先,就"那谁"结构特征、语境依赖性以及不对称性和标记性特征进行分析,然后从关联论和省力原则的角度探究"那谁"的语用标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