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和现代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课题组对成都市7所高校5492名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目标、职业理想、职业标准、职业心态、职业评价等职业价值观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目前,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的认识视角来看,积极培育和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路径为:一是坚持日常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职业价值观教育由单一性教育向复合性教育转换;二是坚持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实现职业价值观教育由粗放型教育向精细化教育转变;三是坚持职业规划与职业体验相结合,实现职业价值观教育由空想式教育向体验式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通过对大连市5所高等院校、258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深入且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从政府、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  相似文献   

3.
激励作为大学生创业团队实现成功管理的关键环节,贯穿于团队创建、适应、巩固等过程。由于大学生创业团队运行的动态、复杂性,要求设计一种系统、科学的团队激励机制。良性激励机制使团队成员充分地发挥了才能,深度开发着团队的人力资源潜能,从而维持着团队的高效率。通过梳理成都地区六所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激励存在的问题,剖析团队实现激励面临的困境,提出构建大学生创业团队激励机制的实施路径,为大学生创业团队开展有效激励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国30所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显示,创业教育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得到了推广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家创业教育政策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意识不断增强。但逐步普及的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之间仍有一定差距。应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业培训和指导;创业指导机构设置制度化,加快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转变现有课堂型创业教育模式,实现高校和企业创业教育的合作;加强专业教师指导,制定和落实场地和资金扶持等创业优惠政策等,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5.
基于福州大学本科四个年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对大学生的创业认知、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教学方式以及课程需求等方面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高校逐步加强和重视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知识和能力不足、创业认知存在误区、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能满足需求、教育教学方式期待创新等问题仍然表现突出。提出立足于高校的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内容,通过推进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实践平台构建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实现路径,将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文章从大学生创业在创业者、创业项目、创业环境等多方面存在的制约性因素出发,对大学生创业成熟度开展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变革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也缓解了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贵州省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在实践的基础上取得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年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而创业课程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形式.在对全国21所高校创业课程质量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当前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学生创业需求虚旺、创业课程整体满意度不高、师资专业型不强、创业课程与创新课程比例不合理、研究生群体创新创业教育缺位等问题.并提出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突破口,通过重新定位创业教育、重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整合创业资源、探索建立课程评价机制等措施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培养计划的改变,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式下,自主创业已逐渐成为大学生一个新的就业方向。如今,创业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一个大趋势,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兴趣和自主创业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和把握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以辽西三所高校作为样本提取对象,通过调查发现当下高校特殊大学生群体在行为方面适应性相对较差,普遍存在学习不悦感,职业规划较迷茫,心理抗挫折能力偏低。而这一群体的心理问题未得到教育管理者足够重视,针对特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偏低。高校应健全管理机制及形成以特殊大学生为核心的家校合作联动机制,以加强特殊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咨询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屏东市两所高校166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及其相关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屏东市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创业优劣势、创业教育方法、创业课程及创业家特质等基本情况。结果表明:(1)屏东市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创业教育有待提升与加强;(2)创业政策及创业课程需进一步倡导和开设;(3)应结合创业家特质,拓展创业方法。最后从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及学生五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微商行为利弊难定,但这一群体的存在却是不争事实.在现实条件下大学生参与微商行为风险似乎大于机遇.根据政府、高校、社会和大学生的不同地位与作用,努力构建政府准入机制、高校教育机制、社会服务机制、自我约束机制,是对这一群体加以有效引导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纷繁复杂的新现象,在思想活跃的90后大学生中产生了较大冲击和波动.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出了发挥学生普遍性需求与兴趣结合点功能、发挥情感力量与时尚元素吸引力功能和构建社会支持体系等路径的研究思考,旨在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创新思想引导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灵魂,是高校各项工作科学开展的理论指引和价值准则。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实践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重要载体,是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然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存在着重个体利益、轻社会奉献等诸多不良倾向和思想误区。亟需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入手,帮扶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坚定创业意念,实现自我价值和奉献社会的有机统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让大学生敢创业、善创业、创好业。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公益创业有利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和公益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培育科学认识不足、专业教育不够、社会资源驱动不及等问题,高校既要依托校院两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公益创业活动,又要完善公益创业教育机制,更要整合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帮助大学生进一步认知公益创业、参与公益创业。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严峻,为了让大学生增加就业机会,开拓其就业思想,应当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的引导。为此,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研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希望为大学生就业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秋江 《教育探索》2008,(5):135-137
调查结果表明,宁波市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需要充实和提高。应以政府、学校、个人和家庭为四个行为主体,努力建构一个全员参与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为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提供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是指导当代大学生创业的要素之一,然而当前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现有研究较为匮乏.基于对黑龙江地区的实际考察,结合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对黑龙江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现状进行归纳梳理,并针对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创新,新媒体行业逐渐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新媒体的商业化特征也越来明显,这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寄语。党和国家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实现多渠道就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同时政府也出台了部分扶持政策,使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高涨,但是,创业的道路异常艰辛,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例如:难以持久、成功率低等。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加强创业培训教育,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积极地创业指导。  相似文献   

20.
《邢台学院学报》2019,(3):183-185
在国家政策的激励下,大学生创业活动频繁,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也逐步重视,但是创业教育中"重理论讲授和技能培养,缺价值观引导"的问题一直存在,导致大学生创业思想功利化的问题日益突出,表面上对大学生自我成长与创业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深层次却破坏了我国创业文化与商业生态。高校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中的关键性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现有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系统,形成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协同教化,引导大学生端正创业动机、转变创业理念、形成非功利性的正确创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