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锐 《当代教育论坛》2007,(11):111-114
同理心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核心思想是"无条件积极关注";苏霍姆林斯基的同理心教育观提出同理心是"和谐发展的一般基础",要求教师不要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同理心教育观包括对儿童认知特性的同理、对"差生"行为的同理、培育孩子的同理心三部分;同理心教育的最终意义是促进思维和情感的统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
创造力,未来教育的核心。《科学》杂志曾预测,到2045年,全球平均会有一半的劳动岗位被人工智能技术所替代。在此背景之下,人们愈发深刻地取得共识,人类所独有的创造力、同理心、想象力和情感是人工智能所无法取代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明确指出:“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人机协作能力等将成为人的必备能力。”  相似文献   

3.
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站在他人角度感同身受的心态。其实,同理心不仅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人对待世间万物也应该有同理心。唤醒人们的同理心,唤醒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同理心,让我们生活的世界会变得愈加美好,这是教育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同理心是构成完美个性、良好品德的要素,是幼儿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在某公立幼儿园中选择60名小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对实验班幼儿进行为期6周的绘本阅读实验干预,用问卷来测评绘本促进小班幼儿同理心发展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同理心绘本实验干预,实验班幼儿较对照班幼儿同理心水平有较大发展,同理心的各维度差异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孙旭红 《湖南教育》2005,(12):39-39
在情商所描述的五项重要能力因素(自觉、自律、励己、同理心和人际管理)中,同理心占据关键性的位置。什么是同理心?同理心是个心理学概念,它的基本意思是说,你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英国有句谚语:“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英里。”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说的都是这个意思。在人际交往中同理心非常重要,人际沟通中几乎所有的误解、冲突都是当事人双方或一方在当时当地缺乏同理心造成的。师生间的冲突也是如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有时会看到有些教师习惯用武断的、…  相似文献   

6.
成功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而决定沟通质量高低的首要条件则是同理心。一、认识同理心,掌握同理心同理心不等于认同和赞同对方的行为和看法。认同和赞同中包括沟通双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一致性,这些都融入了自己的主观评价。同理心是对学生有一种亲密的理解,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由此产生共鸣。同理心也不等于同情。在同情的心理活动中,交往的双方有高低、尊卑地位的差别。在同理心的心理活动中,沟通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无高低之分。也就是说,教师要放下架子,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7.
同理心是个体通过设身处地地识别、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并释放体贴与关怀的一种能力。同理心、虐待动物和暴力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缺乏同理心不是潜在的暴力行为的唯一因素;虐待动物可能与缺乏同理心、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以及基因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儿童缺乏同理心不一定会产生虐待动物的行为,缺乏同理心只是产生虐待动物行为的一个潜在的诱因;虐待动物可能会促使个体产生人际暴力行为,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有虐待动物行为的人一定会产生人际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8.
同理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师生交往中的同理心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同理,也包括学生对教师的同理.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认识论问题。诸如:人工智能对于认识论的研究有何促进作用;人工智能的这种促进作用是否导致出现了与人类智能平行的独立的“人工认识主体”,人工智能的出现和不断改进,是否意味着人是自然界的主人这一原理的改变;等等。正确地看待这些问题,对于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及其认识论意义,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及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谈现代教育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主义的教育观着重强调了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而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中“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同理心”这些要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出发利用“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同理心”这些重要的工具来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代,将计算机、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中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这些新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作为教师,应积极探索在日常教学中应用新技术的策略,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变革,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革新引发了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的变革,并对人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所引发的问题,密切关注其发展,更好地管控风险,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加安全高效地为人类服务,在分析人工智能涵义与本质的基础上,利用文献分析法总结了人工智能“热”的主要表现,并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归因分析,强调了人工智能存在的问题及局限,针对性地提出了充分发挥人类创造主动性、建立伦理道德规范、保护人们隐私安全以及让人工智能为产业赋能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人工智能的决策和行为开始从外部设定转向内在发展,智能主体逐渐具有不同程度的自适应能力、决策能力和行为能力,它的自主能力也不断增强。出于道德考量,自主决策和行为的人工智能开始被视为道德主体。因此,传统道德如何在智能技术中自主发挥作用就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后果论、道义论和美德论都具有解决此问题的潜力。要构建能够进行道德决策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确保人工智能的自主推理能够受人类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约束,与人类价值观保持一致,担负起决策“责任”。实现有“道德”的人工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价值敏感设计、透明度设计及道德学习设计是开发道德人工智能的三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等领域应用广泛,“人工智能+X”日益成为社会共识。人工智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开辟了新的途径与机遇,已然成为推动社会各领域前进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应用在继续教育领域具有可行性,但是还存在数据难以采集、人工智能本身发展不成熟、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和课程体系、教师对人工智能存疑等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继续教育应抓住机遇,从教育理念、教师素养、政企学研、着力打造继续教育智能化发展空间等方面入手,促进继续教育智能化。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人工智能教育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重视。从文献分布、关键词词频、关键词聚类、突现关键词等4方面,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1984-2019年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911篇中文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发现,国内人工智能教育相关研究起步早,但缺乏实践经验。要将人工智能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宏观层面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规范数据共享标准;微观层面需对相关教师及教学资源开发人员进行培训,构建合作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是未来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遵循人本主义理念并形成人本人工智能教育新应用,将有力促成一种新型的研究与应用范式——教育人工智能(educ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AI)的形成。eAI注重以人为本的协作教育理念,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以人和机器的交互、协作为研究对象,理解教育活动并揭示其发生的规律,从而促进人和机器智慧的共同成长。因此,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引领下,eAI必将是人本人工智能的持续动力和新的研究范式,也是未来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诉求。文章深度融合人本人工智能与教育,开展eAI的理论探究。首先,从人工智能、人在回路和奇点生态三方面阐释了人本人工智能的内涵,并解析eAI创新所需要的支持智能、增强智能和人机协同智能的一体化联动。在此基础上,剖析eAI的核心要素,构建了人本人工智能引领下eAI的研究框架,以人在旁路、人在回路和人在领路模式贯穿三大智能(支持智能、增强智能和人机协同智能)来透析eAI生态。最后,从基于混合智能的eAI环境、面向协同增智的eAI技术、底线思维引领下的eAI实践理性、面向设计思维的eAI创变力量、基于和谐共生的教育伦理等方面探寻了人本人工智能视域下eAI新范式,以期为构建人本人工智能视角下人机协同的eAI新生态提供设计思路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Peer sexuality educators' accounts of their work reveal two approaches to empathy with their students: affinity and alliance. ‘Affinity-based empathy’ rests on the idea that the more commonalities sexuality educators and students share (or perceive they share), the more they will be able to empathise with one another, while ‘alliance-based empathy’ is an analytical process of considering the social contexts that shape others' lives. We assess the potential for each source of empathy to equip peer sexuality educators to counter hierarchical model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 social change and promote the interests of youth. Because shared identity categories prove difficult to manage and sustain, we find affinity alone does not offer peer sexuality educators lasting opportunities to work with young people. In contrast, developing alliance-based empathy prepares peer educators – indeed, all sexuality educators – to identify inequalities or barriers that others face and seek ways to foster social change. We conclude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8.
王路 《成才之路》2020,(1):140-141
青少年时期是人体迅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时期,促进其脑智提升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体育运动对人体感觉、认知、情绪的影响,探讨其促进青少年脑智提升的内在机制,据此阐述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脑智提升的策略与方法,以期对体育工作者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应用始终无法逾越技术乐观主义、悲观主义、“转化”主义的藩篱,进而堕入了教育应用中的“盲区”“禁区”“误区”。因此,目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三种错误取向还需从批判的视角审视,进而人们应充分认识工具的意向结构,极力抵制坠入历史的虚无之中,拒绝陷入随意转化的虚假幻想。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三点批判体现在忽视了师生的真实需求,漠视了培养完整的人的意义,轻视了人的存在价值。人工智能人文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提出的教育主张。由此,人工智能教育的相关者必须要认识到人文主义的合理性论点,将人始终视为教育活动中的核心所在,继承“天人合一”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以智识的人文精神气质在教育活动中应用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20.
历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变革与超越,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技术如同历史上历次工业革命一样,必然成为课堂教学变革的重要推力。概率分析是人工智能计算思维的运行特性,互动交流是课堂教学生命灵性的实践特性,二者“相向”的特性决定了技术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改变不了课堂教学的本质。人工智能时代,课堂教学需要坚守三个向度,即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多维复杂性、课堂教学本质具有生命互动性、课堂教学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未来可期,人工智能时代课堂教学需要在“教”与“学”之间的生命逻辑、“教”与“不教”之间的价值逻辑、“学”与“非学”之间的时间逻辑等三重逻辑框架下寻找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