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受争议的著名人物,或日之“小人而有才者”;或日之“北洋怪杰”;或日之“独夫民贼”、“窃国大盗”;或日之“走向共和的英雄”,等等。评价历史人物须以史实为根据,史实客观,标准公正,尺度适中,如此才能对历史人物有正确的把握,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在这一系列的学术研究环节方面,史实客观是最为要紧的。史事不实或不清,其他则无从谈起。若欲厘清史事,必藉史料,史料之搜集、考证与再认识,史料范围之扩张,新史料之发现等等,不仅能丰富史实,而且也能有益于史实的澄清。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个日本记者笔下的袁世凯》(2005年5月版),正是一部有助于辨明清末袁氏沉浮史实的新史料。此书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孔祥吉教授与日本学者村田雄二郎合作整理,并被列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  相似文献   

2.
从编纂学及史料价值两大视角对新旧唐书《高丽传》进行多侧面比照。认为二者的著述相得益彰,均是记载高句丽在唐初衰亡历史的专篇。在文字润色、布局谋篇及史料内容的丰富性上《新传》要高于《旧传》;但在表现手法上《新传》较为正统守旧,习用春秋笔法,逊《旧传》一筹;在史实记载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上,就某些细节而言,《旧传》又略优于《新传》。《旧传》来自于第一手材料,《新传》又删削《旧传》一部分史料,这又体现了《旧传》的稀有珍贵价值;《新传》则具有信息量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刊中刊     
史学名家“二重证据法”探源高晓春王国维在其《古史新证》中提出“二重证据法” :“研究中国古史 ,为最纠纷之问题。上古之事 ,传说与史学混而不分。……吾辈生于今日 ,幸于纸上之材料外 ,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 ,我辈因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 ,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 ,即百家不雅驯之言 ,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二重证据法”在王国维研究、史学史研究、历史考古学研究以及人类学、民俗学研究中已经被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综观王国维的著作 ,寻求新史料扩充史料的观念是极其明确和强烈的。…  相似文献   

4.
翦伯赞所撰章与专.引用马列及经典作家的词句并不多.有些甚至不曾征引。这是因为剪氏主张:耍把史料溶解在理论之中。或曰将理论体现于史料之中。俾使观点与材料统一,让读自己从史实的叙述和分析中品出理论。然而,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统一,是至为困难的。这要求作有高深的修养。  相似文献   

5.
孙梅 《考试周刊》2012,(50):11-11
当同学们陆续走出中考考场,我知道2012年的中考结束了。2012年中考历史试卷"新在哪里?""难在何处?"……这些问题并没有随着中考的结束而消逝,相反却愈来愈强烈地萦绕在我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图文并茂""题型新颖"是我对2012年历史中考试卷的第一感觉,如非选择题部分17题"史实与推论”、18题“历史时空”都是新增题型,当然材料题仍是2012年中考考查的重头戏。这就不能不引起我对史料教学的再一次研究。史料是构成人类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史料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文字、数据、表格、图片、音像、实物、口述等。关于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我通过对2012年中考历史试卷的研究及平时教学的实践,谈谈对史料教学的看法.希望有助于以后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新的学派“新考据学派”或“史料学派”.这一学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傅斯年特别重视搜集.整理、研究史料而轻视总结历史规律.他认为“历史的对象是史料”,“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主张研究历史要让史料说话,“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他反对越过史料去推论,认为“推论是危险的事”.对于与现实联系得十分密切的近代的历史学,傅斯年更提出了近乎狭隘的观念,主张“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可逢着的一切史料”.  相似文献   

7.
<正> 《怀化师专学报》1992年第一期发表了“新编《黔阳县志》史料辨正”一文(以下简称“史料辨正”),指出新编《黔阳县志》(以下简称“黔志”)15则史实失误,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这是对我们的鞭策,在此表示感谢。作为史志工作者,我们遵循“尊重史实,实事求是,有错必改,疑点共同商榷”的原则,就“史料辨正”中涉及的史实辨正如后,以与该文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8.
丁丁上八年级了.有一天,他的表弟东东手里拿着一张长方形的纸(如图1)来找他.东东进门就问:“表哥,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丁丁满不在乎地说:“好吧,我来帮你.”东东举高手中的纸说:“表哥.我想用这个长方形的纸折成一个正三角形,怎么折?”丁丁仔细想了想,还真不好折,他说:“这样吧.表弟,你把这张纸放在我这儿,我好好考虑考虑.等我折出来再告诉你.”“好的.”东东看表哥很乐意帮自己,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时,表面上看有史有论,实际上却是史论“骨肉分离”,是理论和史实的简单堆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对史料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推论,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魔棒     
材料:84消毒液瓶或洗涤剂瓶,质地较硬的旧挂历纸。做法和玩法:(一)计算魔棒长23cm,宽3cm 的旧挂历纸5条,照图一写上数字和“ ”、“-”、“=”号。用透明胶分别将纸两头从反面粘住(这样不影响美观)成纸圈,套在洗涤剂瓶上。此棒可用来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分别转动数字和“ ”、“-”、“=”,就形成一个完整的算题。  相似文献   

11.
(生齐读补充材料——自居易的《鸟》: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引出课题。围绕“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这三句话,边读边体会珍珠鸟形态的“小巧玲珑”和性情上的“谨小慎微”)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是通过利用史料来研究和描述人类历史的学科,史料是史学的组织细胞,史料不全或不真,则绝无真实之历史,傅斯年提出研究历史应该“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从而做到“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教师特别强调学习历史要做到“论从史出。史由证来”,那么这需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史证方法,即通过收集、分析和运用史料得出历史结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人民版必修Ⅲ专题二关于蔡伦造纸是这么说的:“东汉时,蔡伦独创新意,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加工造成新的书写材料——纸,在元兴元年(105年)呈献给汉和帝。皇帝赞赏他的巧思精意,封他为侯,从此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这里,“皇帝”当然是指汉和帝,蔡伦封侯的原因是造纸。但《后汉书·蔡伦传》记载:“元初元年,邓太后以伦...  相似文献   

14.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在反对旧教育开创新教育,提倡和推行“生活教育”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的教育命题c“它不是外国洋教条的抄袭,而是地道的中国‘特产’;不是实用主义经验论的中国化.而是有其独特理论体系和现实基础的;不是社成‘做中学’的花样翻新,而是批判旧教育改革旧方法的杰出创造”。“陶行知先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由教育救国走上民族民主革命道路的一个典范”(那还超语)为改革中国的旧教育,勇于革新,不断探求。如他所言“我们在这十二…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关于"中国纸上之学问,有赖于地下之学问者"的论述,关于"取异民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材料互相参证"的方法,是其"二重证据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的形成得益于他与日本学者密切的学术交往。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在其《古史新证》中提出“二重证据法”:“研究中国古史,为最纠纷之问题。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学混而不分。……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因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二重证据法”在王国维研究、史学史研究、历史考古学研究以及人类学、民俗学研究中已经被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近来读刊,常见抨击人文性课堂的言论。比如有人认为:“很多教师不读书,不学习,不长进.靠着在大学里学的一点家底和一本教参包打天下。执行旧大纲的时候就搞“语修逻文”,实行了新课标马上就弄出“人文性”来,把语文教学理解成跟风、赶时髦,甚至是做秀。”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认为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并提出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并在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加以运用”的教学要求。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落实:统编教科书设有“材料研读”“相关史实”等栏目引导学生重视史料阅读与分析;课堂教学中“史料运用与解读”几乎是评价一堂历史课的必备维度;学业测评里“史料实证”为重要考核内容,对学生历史问题论述的考评特别强调证据链意识、论从史出;教师教研培训也对“史料实证”教学要素给予颇多关注。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些成果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词——材料,如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生物材料等等。这说明材料在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从高中开始培养我们对于材料科学的兴趣,可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为了从基础抓起,我们就使用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材料——纸,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纸具有不少的特性,如韧性、耐压力以及如可燃性等特性,我们仅从力学角度去研究纸的物理性质。通过研究,熟悉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对材料科学也能有一定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平日的教学调研中,发现部分学生反映“课本上的定理我们不知道”,“这个定理老师没推导”,“我们不学课本”,“老师只发纸,只讲纸上的”,这张纸就是目前提倡的导学案,这反映了目前在使用导学案中存在严重脱离课本,不能科学使用“导学案”的现象.翻翻学生的课本是新的,翻翻有些导学案,通篇看不到引导学习课本的“导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