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面积与面积单位”是空间度量领域的重要节点,也是量感发展的重要契机。空间度量包括长度、面积和体积,三者紧密关联,其中一维长度是空间度量的基础。长度单位是人为规定的,而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则是长度单位在二维和三维空间构造推演的结果,是空间度量的衍生单位。面积单位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尝试在不同维度之间进行单位转换,  相似文献   

2.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认识了长度单位及其单位间的进率等一些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从线到面,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而,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就要考虑学生的这种状况,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以旧引新,注重知识的深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一些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以及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然后运用已学过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  相似文献   

3.
<正>“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认识全部长度单位后设计的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测量实际物品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认识,丰富长度单位的表象;体会测量的实质,选择合适的标准表示物品的长度,培养学生的量感。长度单位的认识与运用是学生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是让学生初步感悟测量本质就是度量单位的累加的种子内容。  相似文献   

4.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教完“面积”概念后,小学生往往会对“面积与周长”两个概念搞不清,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乱用。因此,新课教完后,我设计了一堂活动课,引导学生对“面积与周长”的联系进行讨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辽海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101至103页。教学目标1.知道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能区分周长与面积的概念、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图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有序操作,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3.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进而形成合作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教学关键帮助学生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具学具…  相似文献   

6.
“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是长度概念教学中常见的考查方式,作为小学阶段最后一个长度单位的“千米”也不例外。千米不像厘米、米等长度单位可以直接提供可视性材料,而需要借助单位“米”进行间接推算建立概念。为此,“米”成为与“千米”内在联系最为紧密的长度单位,然而两者也成为学生填写单位练习中容易混淆的一组对象。  相似文献   

7.
在《量的计量》的第一课时“常用的计量单位”的教学中,由于存在的单位多(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进率杂(进率有:10,100,1000,10000,1000000),造成了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的困难。学生中普遍出现单位混淆、进率乱用的现象。同时,由于这部分内容又是对学生已学的内容进行的知识整合,  相似文献   

8.
一、对于千米和吨这样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怎样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对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的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相关的计算以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相应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表象以及质量观念、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9.
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长度的量化把握离不开长度单位。“厘米”是最基本的、学生最容易感知、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因此,《认识厘米》...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八册———常用的计量单位中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材简析本单元涉及的所有的量与常用的计量单位在以前的各册教材中均已学过,学生都有一定的记忆和认识,对学生来说都不属于新知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量的计量源于生产和生活实际,系统地整理、归纳、总结常用的计量单位,掌握相邻计量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并能充分认识到计量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及单位间的进率。对每一种量的常用计量…  相似文献   

11.
教学小学数学第六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首先要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面积单位”等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础,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才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建立这些概念,我采取的步骤是:第一步认识“面”;第二步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意义;第三步认识“面积单位”;第四步弄清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两个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的具体安排是: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能正确地说出面积的意义。2.认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知道它们的实际大小,并会使用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大小。3.能正确区分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教学过程: 一、讲解新课,动手对脑,层层深入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还认识了长度单位。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1.面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案例】“九义”教材数学第八册“常见的计量单位”,其内容在前几册书里学生已分别学习过,本册是对其进行归纳整理,为名数的改写奠定基础。我采用了让学生小组集体“自备、自教、自评”的形式,让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充分展示。周五的数学课上,我对同学们说:“下周一我们要上‘常用的计量单位’,它分为长度单位、时间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四个部分。我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教学’比赛。每组选择其中一部分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具由各小组自己商量准备,老师随时为每个小组提供技术支持和后勤服务。”话音刚落,同学们就欢…  相似文献   

14.
[教学思考] “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测量”内容。苏教版教材把这一内容编排在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二课时。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在二年级上册认识了“厘米和米”,在二年级下册认识了“分米和毫米”,建立了长度单位的表象。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是《面积与面积单位》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认识面积单位的起始课。学生在这之前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常用的长度单位,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等有关的知识,在这之后将学习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面积的计算等知识。本课承前启后,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在经历用不同的图形度量面积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82-83页例4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出示练习:1米=( )分米1分米=( )厘米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 ) 2.什么叫面积? 3.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教师依次在屏幕上显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相似文献   

17.
这种单位换算的教法欠妥初二学生刚一接触物理时,就要进行长度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在小学三年级讲过,是学生已经非常熟练的最简单的单位换算,但历届初二新生对长度单位进行换算时,结果都使我不满意。一次,我问学生:“在小学时,老师是怎样讲长度单位换算的?”学...  相似文献   

18.
第一单元《测量》,主要由7个例题及相应的练习组成。这7个例题及相应的练习内容涉及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千米的认识和质量单位吨的认识。通过教学,让学生建立起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观念。对于比较大的长度单位的质量单位,学生要形成观念难度较大。如何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我们的思考是:以生活中的素材为资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活动,由形象到抽象,由感知到推理,逐步建立起长度和质量单位观念。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广告语,就是“今天,你量了吗?”让学生在生活中测量,在测量中学习。“量”就是体验,就是生活。  相似文献   

19.
刁悟 《辽宁教育》2005,(1):112-113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八册——常用的计量单位中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85~88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表象。2.在学生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观察、重叠、数方格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掌握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长短不同的两根绳子。(1)这两根绳子有什么不同?(2)计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3)用手势表示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2.演示一张人头画像从长方形纸上剪下来(图略)。这两张纸有什么不同?3.点题并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