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均衡教育"是未来中国义务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如何调整各级学校、各类教师资源,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如何做到在班级内实施均衡教育,让学生均衡发展呢?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育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用发展教师来发展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青年教师"上路"很快,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均能得以迅速提高,较大限度地缩短了他们的适应期,为学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和智慧支撑。  相似文献   

3.
健康的教师流动,应该是受社会供求关系调节,在满足每一所学校师资需求的基础上,保证每一个教师都能够"人尽其才"。然而,现如今各地风风火火推行的教师流动制,却试图依靠行政命令,强行扯齐拉平、削峰填谷,这不仅达不到教育均衡的初衷,反而会造成教育活力的丧失。因为它违背了人的"趋利避害"的本性,降低了教师职业"稳定性"的吸引力,破坏了"优胜劣汰"的教育生态法则,助长了"教师择校",进而滋生了新的教育腐败。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义务教育已经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阶段迈进,在实践层面上致力于教育质量的优化与提升。有的地区在联合办学、组建教育集团等方面总结了多种经验模式,通过结对、整合等方式形成区域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有的地区通过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举措,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有的地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优质师资均衡;还有的地区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挖掘自身优势,构建优质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5.
《宁夏教育》2014,(11):F0002-F0002
同心县河西镇中心学校始建于1978年,辖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18所、教学点1个、教学班156个、在校学生5875人,教师331人。 近年来,学校根据河西镇山川结合、发展不均衡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优势互补的方式加大校际间的交流为主线,以进一步提高各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根本,以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为目的,以促进义务教育的内涵和均衡发展为目标"的"共同发展体"的办学理念,已逐步发展成为同心县的样板学校。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学校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出发,阐述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课题进行界定,并确定研究价值。设计研究框架,对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线路进行科学设计。该研究在理论上的认识是: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得到充分发展,重点是建构"校本的"学校特色文化。该研究在实践中的建树是:按需投入,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内并外联,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名校辐射,促进校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特色,促进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乡二元结构给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对教育水平起着关键作用,面对农村教育的相对落后,走进基层的"教师轮岗制度"便颇为引人关注。而扎根于乡村的教育现场会发现,轮岗制度的实施遇到许多困境。轮岗教师家、业两地,生活极为不便;有些轮岗教师只是教师评比制度下的被动参与者;轮岗教师与乡村教育环境还存在着教育逻辑的隔膜。"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对于乡村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并且其发展受知识背景与学习硬件的限制,难收实效。而对于乡村的学校来说,轮岗教师的衣食住行已成为这些贫困学校的负担,并且轮岗教师人少,对学校的帮扶作用杯水车薪。针对此些问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完善轮岗制度的评价体系,增加投入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并且应把"师徒制"的传授方式引渡到城乡教师的交流中来,从而提升轮岗制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我县在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又在"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实施农村骨干教师培养新举措"、"建立城乡支教和农村新教师顶岗培养制度"等方面作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为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要"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为切实破解农村学校优秀教师引人难、留人难、成长难的问题,近年来,浙江省奉化市(县级市)以人为本、顺势而为,创新"名师种教"模式,先后选派城区90多位名优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担任校级领导干部,加快提升了农村教育品质,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走在了全国城乡教师流动改革与实践的前列。  相似文献   

10.
未来我国的教育政策"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将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支点。教师队伍建设将更加重视教师初次配置的合理性,根据学校标准化建设配置教师,逐步实行教师轮岗制度,教师身份多样化,从教师培训转向教师学习。  相似文献   

11.
"以师生发展为本,为学生人生奠基"就是"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提高学生的在校生活质量,创造最适合人发展的学校教育生活"。"以师生发展为本"是学校办学的基础。其核心是建设最适合教师与学生发展的文化,具体体现在尊重教师与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最有效的教育,是能够融入学生血脉、内化为学生品格和习惯的教育,是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教育。"为学生人生奠基"是学校办学的最高境界。学校教育不仅要为学生的现在负责,更要为学生的将来负责。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发展不均衡问题,其中师资方面的不均衡问题尤为突出。文章重点论述了成都市温江区为了统筹城乡教师发展、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在既有的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教育均衡深入进行,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进行"县管校用"的创新实践,具体剖析了"县管校用"的政策制度,阐述了支持"县管校用"的相关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在逝世前一年发表了重要文章《人是最高价值》,阐述了关于"人学"的基本观点:学校为学生而存在,教师不可"目中无人";学校的培养目标是"真正的人";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增强教育魅力;从培养"平民人格"做起,逐步提高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4.
河南郑州:“班班通”助力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郑州市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2010年,郑州市政府决定实施"班班通"工程。"班班通"工程实施范围是郑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市辖6个县级市、6个市辖区和经开区、高新区、郑东新区、港区等4区的普通小学、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目前,"班班通"工程所涉及的1335所学校、19465个班级的所有设备全部安装调试到位并已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5.
陈柳秧 《考试周刊》2011,(11):232-233
造成当前幼儿教育中"均衡教育"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该辩证地看待"均衡教育",努力在教育实践中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从而切实提升学前教育的品位。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上海教育的时代使命,"卓越、均衡"被写进闸北区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之中。多年来,作为上海的一个教育大区,闸北区始终努力确保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率先走出了一条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办优质教育的可行之路。近年来,除了创造学院之外,闸北在推进优质均衡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亮点:"星火计划"、区域共享课程、创新和艺术教育链等。23项品牌教育成果在全区80多所学校推广应用,97位"特需教师"带着120门全区共享课程送教上门……"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不光是一句口号,让阳光普照正成为现实的写照。而这一切也正是闸北的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区域课程领导力不断提升的明证。  相似文献   

17.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长治市城区教育局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建设"四宜"城区的战略目标,本着"安全第一、质量为本、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面对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校与校之间办学条件,特别是硬件设施、装备水平差距较大;师资水平,尤其是专任教师配备、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校规模相差较大,“大班额”“择校热”与生源不足现象共存等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发扬亮剑精神,结合城区实际,2012年,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片区互动联合体的均衡办学新模式,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学校管理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高低,学生的应用操作和创新能力与学校的教师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必须突出对教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银川市兴庆区作为自治区城乡一体化示范试点区。近年来,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列为新形势下教育发展任务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行动计划",创新性地开展"学校联合发展"试点工作,在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改造城乡薄弱学校、缩小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办学差距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实施"三步走",阶段性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第一阶段:2003—2005年。为了帮助农村学校加快发展,开展了"城乡学校手拉手互助互学共发展"活动,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相似文献   

20.
潘磊 《江苏教育》2014,(9):59-61
说到底,"择校热"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发展不均衡。要解决"择校热"问题,必须走教育均衡发展之路。近几年来,我校为做好相关学校的均衡发展工作,根据省市教育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谋求均衡发展的"四部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