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来大连旅游的韩国和日本游客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两国游客对大连旅游形象的不同认知,研究结论有利于旅游目的地实行不同的营销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游客需要,并对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也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理论多样化,彼此融汇。在综合考虑现有“二脉”“四脉”等理论的基础上,对原有旅游形象的构建程序进行细化与完善。创新之处在于:将“目的地相关者意见”这一新的参考要素融入其中,将“地方性研究”分解为“地脉”“文脉”两项,将“受众调查和分析”分解为“现实游客”“潜在游客”两项。以完善后的程序为依据,对广西武宣县旅游形象进行构建,将该地旅游形象确定为“山水仙城,豪情武宣”,并设计了武宣县旅游品牌标志,以期为其他地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知名旅游城市重庆合川的旅游营销问题主要有旅游营销水平低、产品开发重规划创意轻开发实践、旅游市场粗放定位不准、旅游目的地形象不准难吸引游客、促销力度有限等问题,结合重庆市合川区旅游营销实践,应采取开展旅游细分市场的调查研究、更改重庆市合川区行政区域名称、准确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开发创新的旅游产品、加大旅游促销和实施旅游产品组合等策略,提高重庆市合川区旅游营销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罗平县旅游形象定位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体系及其对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功能。作者基于目的地形象定位的基础理论,以罗平县旅游形象定位为例.阐述了旅游形象定位的基础性工作、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借鉴前期研究成果和采用德尔菲法基础上,拟定21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指标,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用IPA分析方法测量游客对都江堰市的旅游感知形象和期望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都江堰市在交通便捷度、舒适度和旅游地文化气氛营造方面需重点改进;在景区游道设计的合理性、景区门票价格"物有所值"的阐释以及旅游宣传和营销活动上需继续努力;在饮食特色、购物特色和丰富游客夜生活内容方面也应适度考虑。建议都江堰市从旅游活动要素、旅游地文化环境和旅游形象的宣传营销方面着手,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6.
在借鉴前期研究成果和采用德尔菲法基础上,拟定21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指标,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用IPA分析方法测量游客对都江堰市的旅游感知形象和期望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都江堰市在交通便捷度、舒适度和旅游地文化气氛营造方面需重点改进;在景区游道设计的合理性、景区门票价格"物有所值"的阐释以及旅游宣传和营销活动上需继续努力;在饮食特色、购物特色和丰富游客夜生活内容方面也应适度考虑。建议都江堰市从旅游活动要素、旅游地文化环境和旅游形象的宣传营销方面着手,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7.
当大部分的旅游营销学者们还在对"无障碍旅游协作区"、"旅游圈"等旅游目的地的整合营销津津乐道时,在珠三角,一个以客源地大型组团社为中心,整合客源市场的媒体、销售门市、游客组织和其它营销渠道,同时整合旅游目的地的产品,把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市场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的旅游营销圈早已经出现。旅游营销圈实现了旅游整合营销的再整合,是整合营销在旅游行业的更高形式,其形成与运行过程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值得学术界着力关注。  相似文献   

8.
从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基于营销传播学的学科理论,从人本主义理念中情感因素着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生成机制,解析如何树立、推广、维持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关联因素,就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目的地形象资产、构建"个性化"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标识系统、准确定位并树立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宣传推广、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整体营销及长期维护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到了某地,但不知道玩什么”“不去某地终生后悔,去了某地后悔终生”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经常面对的两种尴尬。造成上述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抽象化旅游目的地营销与旅游目的地具象化构成要素之间发生了断裂。文章重点分析了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断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在抽象化旅游目的地营销与旅游目的地具象化构成要素之间建立联结的若干举措。进而依据市场本位原则重构了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以此推动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来源国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形象一直以来是两个相对独立、平行的研究领域。作为长期以来的热门概念,旅游目的地形象一直是旅游研究的焦点。对于来源国形象来说,从解释消费者行为到指导国际营销,来源国形象一直是营销学研究的主流领域。从理论基础来看,来源国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形象均是基于心理学的态度理论作为解释基础,且两个构念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和关联性。文章在对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来源国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形象交叉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该交叉研究领域的文献发展脉络,对归纳出的三种研究类型进行评价,并对该交叉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旅游目的地形象被认为是影响选择一个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以及市场营销的重要因素。许多城市和社区都致力于举办标志性事件以改善其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北京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一直被人们视为"东方古都"、"长城的故乡"或"文化之都"。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最新的北京城市形象,试图确定其更新更积极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本研究通过对在北京机场的176名入境游客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取7个可以很好表现北京城市形象的因子,同时调查研究的结果也显示受访者普遍认同北京良好的整体城市形象,而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被认为是北京最有特色的城市形象。不过对于城市整体拥挤和繁忙的形象认知也很高。  相似文献   

12.
安康旅游形象塑造和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康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安康定位为“具有通道型、集散型和休闲观光型旅游目的地特征的休闲型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和深度游憩目的地”。根据这一定位,从创新、整合休闲文化旅游资源的视角,探讨安康旅游形象塑造策略和多元化旅游产品结构,并通过整合旅游营销策略,提升安康旅游整体形象和产品的知名度、吸引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参观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提升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旅游客源市场的经济效益,本研究通过分析上海历年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的需求特征,研究和预测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在人数、区域、季节、交通、住宿等方面的市场定位特征,提出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在营销重点、区域增量、整体形象、营销效果、网络预售、政策优惠等方面的拓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品牌经济的发展,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显得尤为重要,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是针对永州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的相关研究并不多。为了提升永州市旅游竞争力,论文针对永州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构建和营销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了解其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主题形象定位不准确,主题式品牌产品开发不全面,软硬环境的建设不够以及营销方式缺乏创新、单一落后等现象。在总结这些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的相关理论,对永州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和品牌构建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优化品牌环境和创新营销方式对永州市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系统进行完善。为永州旅游目的地品牌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游客感知的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彖重要性和表现绩效进行调查,运用IPA定位模型将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象划分为四个发展目标各异的象限,识别出开平碉楼在提高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的轻重缓急项。针对开平碉楼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研究成果可为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上海是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系统评价其服务质量水平,对于打造上海“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提升城市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竞争能力,保障和满足游客的多方面旅游需求,实现较高的游客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从服务、风景、环境、设施、流量、特色、体验和购物等8个方面构建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服务质量水平进行了综合性测评。研究发现,上海作为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水平总体上略高,其中游客对“服务”的评价最低,对“流量”的评价最高。上海应该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旅游特色,丰富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17.
通过网络文本收集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价和感受,并运用数据挖掘手段,得到游客感知目的地形象属性与特征,已成为旅游形象研究的重要途径。以武当山为例,采集官方网站及微博和游客游记作为样本,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尝试对道教名山的旅游投射形象与旅游者感知形象进行分析,提取两个样本的高频特征词,了解投射形象与旅游者感知形象的内容和主题,分析两种形象的差异所在,为武当山旅游形象完善与提升提供依据,完善以网络文本为数据来源的旅游形象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浙江旅游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旅游营销面临来自形象宣传、营销体系建构、品牌塑造、国际营销等四大方面的问题,旅游营销创新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到形象宣传主题个性化、营销体系精准化、旅游品牌体系全域化、国际旅游推广长期化。  相似文献   

19.
旅游目的地品牌构建是青岛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基于实证数据分析了西海岸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群体特征、消费者需求以及满意度和期望,为青岛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市场定位、开发、产品设计及营销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发展理念背景下,旅游业成为绿色朝阳产业的典型代表,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通过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塑造来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扎根理论,探讨文化展演对桂林阳朔县旅游形象的影响,通过对文本资料的编码分析得出文化展演诱导下的推动性行为、生产性行为、调节性行为、营销性行为和保护性行为等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主要维度。因此,推动文化展演对阳朔县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塑造,有利于提高阳朔县旅游市场竞争力,实现旅游高质量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