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文旅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皖北地区文化资源深厚,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基础.立足皖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文化资源特色,深入分析文旅产业要素发展现状,指出皖北地区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仍然采用资源依托型发展模式、文旅产品体系以传统游览观光型为主、文旅产业发展活力不足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以文旅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文旅产业发展模式、优化文旅产业发展投资环境、重视文化创意和旅游科技赋能、升级各类乡村旅游供给要素配置等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乡村声景是乡愁产生的重要因素。以四川成都乡村旅游地为案例,通过扎根理论构建声景对乡村旅游地在地居民和旅游者乡愁触发影响机制模型,对两者在声景识别和乡愁感知维度的异同展开比较与讨论。研究发现,声景能激发乡村旅游地在地居民和旅游者的乡愁,其中,自然地理声最能激发两者乡愁情感,生物声次之,而人类活动声触发乡愁情感的作用最弱;在地居民和旅游者产生的乡愁维度基本一致,情感体验是对在地居民和旅游者影响最大的维度;乡愁维度中存在主观精神层面的乡村想象。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推动因素.黄陂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已经跻身于武汉市城郊乡村旅游的第一梯队.以武汉市黄陂区乡村旅游作为研究对象,从游客网络游记的角度,通过游客评价数据,分析该区乡村旅游总体形象及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该区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安擞旅游强省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快全省三大旅游板块的均衡发展,其中,皖北区域旅游急需大力发展。加快皖北旅游业发展,振兴皖北旅游经济已迫在眉睫。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消费者皖北旅游意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较高学历和较低收入的中青年消费者是皖北旅游市场的主要客源。对省内游客来说,皖北地区的主要旅游吸引物是自然风景;对省外游客来说,皖北地区主要旅游吸引物是历史和民俗文化。影响省内游客来皖北地区旅游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卫生问题;影响省外游客来皖北地区旅游的主要因素是对皖北地区的了解较少。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认知-情感共识是检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实现形象经济和体验经济转换的重要方式之一。以网络用户为代表的旅游者拍摄的旅游照片为逻辑起点,结合对应的游记文本内容,围绕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逻辑主线,运用隐喻抽取技术法,解读并揭示了游客关于西溪南古村落的乡村旅游认知-情感共识。研究发现:认知要素上,枫杨林、丰乐河、拍照、网红桥、民宿、徽派建筑、鸟雀、黄牛、荷塘、蓝天绿树、溪水、百年老树、浣衣、当地人、散步等是游客对西溪南古村落的乡村旅游记忆定格;情感共识上,西溪南古村落的乡村旅游发展情感共识揭示为我国传统乡村旅游向现代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供了可以深思的路径选择。新时代传统乡村旅游突破路径依赖、提升竞争力,应从培育优势生态旅游品牌、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推动主客关系的互动与维护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新农村发展的主题之一,乡村旅游与社区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念来源于对乡村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社会系统整体性认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影响乡村旅游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新农村背景下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新的发展模式,这将使我国乡村旅游规范发展,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旅游研究面临“情感转向”,但学界仍缺少游客情感体验是什么以及如何发生的理论探讨。以乡村旅游为背景,在SOR理论支持下,采用隐喻抽取技术,探索乡村游客情感体验的发生过程和诉求本质。结果显示,乡村游客情感体验的发生遵循了从刺激-激活-反应的基本逻辑,游客在乡村旅游地情感符号表征系统刺激下,通过对特定的评价过程和方式,生成八种积极情感以及失望、难过等负向情感。游客乡村情感最终统归为对“在家感”的诉求。研究对促进游客情感体验本体性研究有一定理论价值,对我国乡村旅游产品体验提升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皖北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的实证分析,运用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以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民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基于调查问卷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皖北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民产生的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和生态影响,探讨了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态度和满意度。基于此提出对策与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农村、农民在休闲农业旅游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融合,推动休闲农业旅游与农村文化的融合,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17,(11):85-89
旅游意象作为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对增强游客感知、提高识别度、扩大影响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借鉴"游客凝视"理论的基础上,以游客网络评论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游客评论中所凝视到的三亚旅游意象进行分析,总结出沙滩、海水、阳光是旅游者感知最为强烈的旅游资源,除本地旅游景区外,邻近市县的著名旅游景区也成为游客涉足的范围,对三亚的情感整体以正面、积极为主.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社会中,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持续提升,大众更加热衷于旅游活动.乡村由于生态环境优美,民俗风情丰富而成为现代旅游热点,乡村旅游模式也随之形成.新型乡村旅游突破运输业、服务业、花卉业等产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在美丽乡村视角下,通过分析西部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重点探讨其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及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西部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社会中,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持续提升,大众更加热衷于旅游活动.乡村由于生态环境优美,民俗风情丰富而成为现代旅游热点,乡村旅游模式也随之形成.新型乡村旅游突破运输业、服务业、花卉业等产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在美丽乡村视角下,通过分析西部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重点探讨其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及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西部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旅游市场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的一支劲旅.皖北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潜力广阔,其对皖北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首先运用问卷法对皖北本科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得出其旅游消费行为具有出游时间相对集中、方式较多、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较高、希望旅游产品新奇并且富有地方特色、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能力普遍较低等特点.然后从旅游企业的产品创新、定价策略、宣传渠道等方面给出建议,希望对促进皖北地区旅游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城乡交流、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三化”协调发展的大环境下,河南乡村旅游发展受到现代城镇建设、产业集聚、政府职能转变、农村产业结构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支撑体系和支持体系发生了明显变化,也为河南乡村旅游带来新机遇。充分利用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河南旅游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的文化功能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乡村旅游是城市旅游者"回归传统"、追寻异域文化以达到怡情、增长知识目的的活动.文章通过对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分析,指出乡村旅游具有展示城市文化生活、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及激励教育等功能.应该努力发挥乡村旅游积极的文化功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皖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分布广、种类多、品味高、影响大,时间跨度长、地域特色明显,但目前皖北历史文化旅游产业仍没有得到长足发展,文化底蕴开发不够,特色旅游没有得到充分展示。笔者认为,发展皖北历史文化旅游产业,一是相关部门牵头,尽快出台皖北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皖北历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妥合理布局,促进皖北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四是要突出重点,实施皖北历史文化旅游品牌战略;五是要创建优良环境,提升皖北历史文化旅游旅游服务质量;六是要加快人才培养,加大皖北历史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七是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推动皖北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一直是国外旅游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通过检索近五年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乡村旅游供给、乡村旅游需求、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社会影响和乡村旅游管理.研究方法主要以社会调查和实证分析为主.展望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趋势,分析其对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皖北旅游文化资源丰厚,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现代审美价值。但长期以来,皖北旅游业发展滞后,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业错位发展。通过对比分析皖北地区各市旅游发展现状,发现生态意识薄弱、基础设施不足、区域合作机制差、产品创新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的瓶颈因素,提出加大空间合作、完善基础设施、深度开发资源、加大人才培养等协同发展策略,旨在合理开发利用皖北旅游文化资源,打造皖北区域性旅游目的地,推动皖北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贵州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成为贵州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产品的热点之一.但是贵州在开发乡村旅游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为此,本文提出了贵州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乡村居民点的布局优化是调节耕地、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对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能够为协调乡村规划布局提供重要参考。以皖北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统计法计算皖北地区乡村居民点的平均密度和最近邻指数,以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皖北地区乡村居民点分布类型整体上为聚类型分布,局部表现为扩散型分布,旱涝灾害频繁的地区居民点分布密度相对较小,乡村居住点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20到50m之间,且沿河系两侧呈集聚分布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皖北地区乡村居民点整治的几点建议,为后期乡村人居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2019-2021年公布的前三批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借助最近邻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自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立至今,我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一直呈东密西疏、整体分布不均的态势。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地理探测处理后得出:影响力较强的因素为交通运输能力、自然资源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加强乡村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保护乡村地区自然资源环境,增强政策扶持力度,发挥旅游发展基础较强地区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