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学院是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新型组织。从战略需要、企业参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转变固有人才培养范式三个方面探讨产业学院校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意义。针对产业学院师资队伍缺乏稳定性、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定位不明确、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任教师缺乏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等一系列问题,应从明确目标、规范标准、完善机制三个方面入手,找出应用型本科高校行之有效的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
提升应用型高校教育质量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代产业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的新型组织,迫切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赋能应用型高校教育提质增效。基于共生理论及其观点,从质参量兼容度、系统稳定度、环境支持度三个维度界定了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针对当前应用型高校现代产业学院优质资源跨界流动效率不高、共建主体持续共生动力不足、产教融合政策协同效应不明显等发展困境,从共生主体、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现代产业学院的共生体系,提出建立基于优质资源要素供需匹配的质参量兼容机制、基于资源增值的共生动力机制、基于对称互惠的弹性利益分配机制、基于政策协同的环境保障机制等路径保障,推进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拓宽人才培养资源,企业需要与高等院校加强合作,借助高校智力资源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安徽科技学院是应用型高校建设示范校,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建设和企业参与实验室建设的研究,探索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方式,并分析校企共建实验室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理念,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模式改革进行实践研究。依据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定位、经济社会变革要求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通过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教学、产业需求的关系,围绕行业产业相关领域,以递进式和平行式一体化融合优化学科专业知识体系组建学院,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本研究对深化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全方位深层次推进高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主动服务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现代产业学院的演变历程来看,我国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其功能与内涵,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建设方案。然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定位认识不清、缺乏“产业”元素、合作机制不健全、治理体系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为促进现代产业学院的高质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明晰现代产业学院的定位与建设理念,创新企业、行业多方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现代产业学院组织机制与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反馈体系,提高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师资团队的适配度,并形成促进它们之间有效联动的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历史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很多学校拥有了自己的特色专业、省级一流专业,辅修双学位也在吉林省部分高校有序展开。文章利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对开展辅修双学位的吉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通过辅修双学位教育的方式来对主修专业进一步补充和延伸,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生涯的持续性发展。但面临与学术型高校的区别,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存在培养模式单一、共建教学资源薄弱、理论和实践学时配置不合理等情况,文章选取五所吉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从政策设置、专业关联、课程设置、资源共建共四个维度为辅修双学位的教育模式提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鲲鹏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计算机大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融合,以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问题,本研究探索并构建了大类专业与产业教育融合的应用型高校鲲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该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鲲鹏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计算机大类专业课程体系有效融合,促进了应用型本科鲲鹏产业学院的“培养服务鲲鹏计算平台软件适配、迁移和开发的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多角度阐述了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新建本科高校必然选择的客观事实,结合辽宁科技学院建设实际剖析了特色鲜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理论与实践内涵,强调了党的领导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滁州学院为例,基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科学研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与方法。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开设应化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实践课程、将地方企业技术需求及技术难题制作成教学案例融入课堂、搭建产业学院平台提升教师应用型研究能力、通过“科研导师制”及“三早育人机制”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这些创新实践做法,对凝练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成效,提高专业办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滨州学院学报》2022,(1):42-47
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建立现代产业学院,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指向。现阶段,我国民航运输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共性问题是专业院校培养能力不足、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学生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亟待提高。探索建设基于产业学院的民航运输类本科专业集群基本思路是以优化体制机制确保飞行技术专业培养质量,以提高综合素质对接管制签派专业培养要求,以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机务维修专业育人水平,以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空中乘务专业岗位技能。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在学生规模和办学模式上均有突破。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进入提质增效、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如何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建设的核心内容。文章阐述了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外方教师服务管理机制、搭建中外教师互学共建平台、提升行政人员国际管理水平以及建立师资队伍激励管理体系四个方面探讨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发展阶段,推动产教融合发展能够促进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活力持续激发,使人才培养和产业创新“两翼齐飞”。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面临着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不匹配、高校公益性与企业逐利性融合紧密度不够高以及人才培养形式与企业社会功能融合广深度不到位等问题。文章提出共建产教融合现代产业学院模式、产教融合紧密型利益共同体模式和产教融合纵深发展模式三大新模式,旨在实现学校和企业资源共商共建共享,构建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产教融合发展格局,以期为产业转型升级、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迫切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共育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分析了“三高四新”战略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新要求,阐述了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四维联动”模式,并提出了构建“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嵌入项目、泛在多元”的校企合作课程、打造“校企共享、教创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互聘互认、德艺双馨”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深度融合、共生发展”的产学研服务平台、构建“多元协同、共建共管”的管理体制机制等产业学院建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产业学院是在传统产业学院基础上的新发展,是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载体和新模式。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可以助力高校提升工科建设水平,强化培养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改革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能力,充分发挥应用型高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服务作用。在新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力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已成为各类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应用型高校要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发展道路,以现代产业学院为载体,以软件工程专业改革为动力,通过建设软件项目实训课程并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全面培育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卓越工程人才,以此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合行业特点培养适应专业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是河北省高校正在探索实施的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本文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探索实施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为实例,对其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思路进行了归纳总结,可以为应用型本科的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是实现转型升级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突破口,也是主动对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重要抓手。通过客观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部门、应用型本科高校、行业企业等三个层面提出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三元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近年来正在探索的一种成效显著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强调,在宏观维度上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模式、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教学制度体系;在中观维度上三方共同开发应用型课程体系、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应用型教学组织形式;在微观维度上,推行项目式教学方式、创新开放合作教学管理方式和完善多元化教学成效评估评价方式。该模式基本上解决了应用型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校企两张皮、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实质性参与应用技术研发等创新项目较少、学生接触世界产业前沿技术较少、国际化视野缺乏等问题,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具有普适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蔡蔚  印凯 《教育与职业》2022,(17):55-60
现代产业学院是应用型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实现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产教融合经验,应用型高校以国际产业学院为载体,探索具有“国际引领、产业导向、融通共赢”特色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文章提出完善中外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中外产教融合平台、打造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新高地的国际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要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建设若干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是时代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也是产教融合深入推进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产业学院是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时代价值体现为产教融合逻辑分界的应用性和学科交叉现实选择的融合性。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进模式呈现出“系统性驱动的政府+高校协同育人模式”“个性化驱动的企业+高校协同育人模式”“协同化驱动的政府+高校+企业协同育人模式”“一体化驱动的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在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未来建设中,要有效提升产教协同融合度、产业需求契合度,真正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实现育人模式与产业需求契合度的不断提升及瓶颈突破;产业定位要精准,学科优势要突出,建设特色要鲜明,以强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特色的凝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