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在桂发行,不仅发挥了宣传中共抗战方针、鼓舞抗战士气的媒体功能,而且发挥了指导中共地方党部工作的组织功能,以及联系和影响新桂系共同抗日的统战功能,对指导和推动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2.
敦枫  毛婷婷 《新闻世界》2012,(1):113-114
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作为中共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发行的报纸,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中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有效地在国统区建立了自身的影响力。本文分析了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生存环境,认为造就其影响力的原因在于其高度重视读者及新闻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3.
193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太行区的沁县后沟村创刊。报社除出版报纸以外,还出版一些图书,通过报社发行系统发行。《新华日报》(华北版)是华北敌后新闻  相似文献   

4.
邱识 《传媒》2022,(16):86-87
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出版的党报,也是其在国民党统治区发行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报纸,在提高中国共产党政治影响力、达成广泛的宣传舆论阵地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受特定因素的影响,该报在当时形成了鲜明的编辑特色,而其中许多理念和范式,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对此,本文从编辑机构、版面设计、读者工作和文稿写作等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归纳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编辑特色,以期为当代纸媒的编辑革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歌  祝阳 《新闻世界》2014,(6):227-228
本研究综述涵盖国内外对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研究现状。国外不乏对《新华日报》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政治学、人口研究、应用伦理学研究、国际经济学研究等领域,但对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研究还鲜少见到;国内对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研究比较广泛,近十年的研究既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继续深入挖掘,又体现了新的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刘菁 《东南传播》2016,(9):134-137
抗日战争是一次规模宏大的集体性抗争事件,战争给这一时代所有的一切都加上了规范和制约。在这一伟大时期,作为地位特殊又具有重大历史影响力的《新华日报》,承担了抗战舆论动员的使命,为抗战胜利这一宏伟目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抗战中的腐败问题凸出,积弊重重,亟待加以规范和纠正。本文以反对腐败这个主题为基准点,采用宏观概述与点面结合的布局方式,并佐之以统计图表,较为详细地分析《新华日报》抗战反腐宣传特点、价值及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7.
8.
刘英  丁英顺 《传媒观察》2021,(4):100-104
全民族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开始建立联系的关键时期,其中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国统区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政治机关报,《新华日报》把美国的新闻通讯和时事述评列为国际报道的重要内容,先后呈现出孤立主义政策下的局外旁观者、“负有重大责任”的世界局势影响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关...  相似文献   

9.
1937年,周恩来同国民党商谈国共合作抗日时,决定办《新华日报》。经过多方斗争和努力,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终于在汉口正式出版。报头新华日报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周恩来在创刊号上亲笔题词: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10月27日,日军占领武汉,《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千山万水,辗转迁移到重庆继续出版。  相似文献   

10.
王宁  双传学 《新闻界》2023,(9):58-70+96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在全面抗战时期,作为面向全国发行的机关报——《新华日报》的任务即争夺“中间地带”的读者大众,以壮大抗日力量。但由于办报环境的复杂性,加之缺乏读者意识,早期《新华日报》并不受读者欢迎。为破解宣传困境,《新华日报》对读者需求展开调查研究。其间,新华报人灵活采用会议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和技巧,取得了良好成效。根据调查结果,《新华日报》实施了改版,目的就是将更多的基层民众纳入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网络中。在此基础上,《新华日报》的动员效果得以彰显,并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创造出新的实践形式,“群众办报”由此成型。考察这一历史经过,可为新时代党报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马阳  艾红红 《中国出版》2020,(15):54-58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的重庆《新华日报》不仅"出得早""办得好",而且"印得清""销得多",这既归功于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坚强领导和报社内部的高效组织,也依托于报社与社会各界尤其是读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研究聚焦于这一时期《新华日报》的内部组织与外部关系,探索该报如何在特殊时期的国民党心脏地带拓植党群关系,使报社与民众形成休戚相关的共同体,从而赢得读者和民心。  相似文献   

12.
蔡斐  黄肖肖 《传媒观察》2022,(8):98-104
本文以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祝寿活动为切口,以集体行动框架为理论视角,考察《新华日报》在国统区夹缝中如何利用媒介进行抗日动员,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研究认为,中国共产党将祝寿的文化传统习俗与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相结合,并以此作为一种斗争形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集体行动框架,连结和团结了祝寿对象及广大读者。《新华日报》祝寿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开展的文化运动与舆论抗争,对开创文化界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韩红星 《当代传播》2021,(3):109-112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回顾我党办刊历史,总结党在报刊阵地的政治宣传与舆论引导,社论成为记录当时重大新闻与重大事件发表的阵地,是党的思想"号角".1938年1月11日创刊并在国统区持续办报9年多的《新华日报》,被毛泽东誉为"新华军",是抗战时期"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其社论成为宣传...  相似文献   

14.
彭鹏 《军事记者》2005,(12):34-35
《新华日报》“群众路线”的时代背景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经历了十年内战,由于我党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共赴国难,团结抗日。《新华日报》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创办起来的。作为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当然是一种新闻媒体,然而它又绝对不是一般的新闻媒体,因为国共两党势不两立而又会暂时合作、在合作中又不时斗争的格局深刻地影响着《新华日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16.
吕国君 《传媒》2024,(4):84-86
重庆《新华日报》作为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党报,其出版发行长期遭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阻挠。皖南事变后,该报以灵活巧妙、寓情于事等编辑技巧,运用以退为进和另辟蹊径的发行策略,成功躲避了国民党的层层审查,向广大读者揭露了皖南事变的真相,为挫败第二次反共高潮作出重要贡献。探析皖南事变后重庆《新华日报》的编辑技巧与出版发行策略对理解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巩固舆论宣传阵地,以及党史与党报的密切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党报。《新华日报》始终关注青年问题,为引领国统区青年进行了实践探索。在引领青年的主题内容方面,聚焦于教育引导理想与信念、组织凝聚共识与行动、服务关爱工作与生活。在引领青年的叙事特点方面,探索了进步灯塔与战斗号角的叙事手法以及集中刊发加日常报道的叙事节奏。  相似文献   

18.
全面抗战时期,加强对外宣传是中国共产党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华日报》作为党的新闻宣传走向世界的"桥头堡",深度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对外宣传,为改善和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华日报》的对外宣传,注重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依托建构话语体系,以生动事实为基础讲好中国故事,以"借口说话"为策略拓展传播渠道,以内外协同为原则强化议程设置,冲破了国民党的重重封锁,把握了外宣舆论话语权。《新华日报》不仅开创了革命战争年代对外宣传的崭新局面,而且集中展示了"胸怀天下"这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也为当前的外宣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报纸《新华日报》以精心的广告经营表达了党报的商业化经营模式。它在广告人员安排、价目制定、版面设置、理念提升和创意设计等方面显示出独有的广告特色,增强了报纸的经济势力,拓展了报纸的服务功能,为党报刊登广告提供了良好的模本范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报刊宣传工作,党的"一大"第一个决议就对出版党报的原则性问题做出了规定,"二大"又专门讨论了党报宣传问题①。1921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向导》、《热血日报》、《红旗日报》等报刊,积累起城市办报的一些经验。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共产党创办的报刊被严令查封、取缔,刚刚建立的党报网络遭到巨大损失,城市办报事业时断时续。直至"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