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对铸魂育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具有重大的价值意蕴,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是政治之魂、思想之魂、精神之魂、情感之魂、行动之魂的内涵统一,是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活动思政、网络思政、制度思政的路径协同。  相似文献   

2.
怎样讲出政治理论课的"魂"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魂” ,在辞海中有四种解释 :一是古代人想象人的精神能离开形体而存在 ,这种精神叫做“魂” ;二是指人的全部心灵作用 ;三是泛指一切事物的精神 ;四是特指崇高的精神 ,如民族魂、国魂、军魂等。由此我们不难理解“魂”的存在和意义 ,具体事物一旦失去了“魂” ,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政治理论课也有自己的“魂” ,只有找准这个“魂” ,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讲出“魂”来 ,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政治理论课的质量。一、关于政治理论课的“魂”剖析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我们深深感到政治理论课的“魂”就是讲政治。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 ,…  相似文献   

3.
兵学的境界     
《滨州学院学报》2020,(5):18-23
中国传统兵学的理想境界至少需要具备五个方面的要素。一是仁慈。这是中国兵学区别于西方传统军事理论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离开了天下情怀,兵学或兵家便只能沦落为杀人的工具。二是担当。孙子"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担当精神,构成了中国兵学发展的主干,也成了民族精神的脊梁。三是团队。团队意识是军队凝练的必然,也是战争的需要,而具备团队意识的个体,无论从事任何行业,都会发挥出巨大的效益。四是智慧。首先,智慧必须以实力为基础,真正的智慧是建设实力的智慧,是巩固实力的智慧,是运用实力的智慧;其次,智需要建立在知的基础之上,要在尽知、先知、确知、善知四个方面下功夫;最后,要有理论的高度、历史的厚度、领域的宽度。五是超越。超越战争乃至于超越竞争,乃是人类社会的终结目标,也是兵学境界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4.
卢梦圆  万义良 《地理教育》2022,(z2):144-149
一、中国精神与地理教学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凝聚力量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中华民族排除万难、奋勇向前的不竭精神动力.建党百年以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等无数个精神在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过程中涌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精神.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5.
《滨州学院学报》2019,(5):18-24
中国兵学在近代经历了从中心逐步退隐的过程,但仍有部分的支流表现出了自省和奋进的态势。以奇正思想在哲学和实践两个方向上的发展轨迹为基础,对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关于奇正思想的认识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可以发现,他们反省中国兵学体系的不足,吸收西方军事理论的精华,从而创造出衔接中西兵学的缓冲平台,让兵学重新回归战场。这对兵学是深化,是一种反动,也是一种创造。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们树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导人们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邓廷罗所作《兵镜或问》史论兼及,论兵亦论治国,阐释中有发微,不少分析深得孙子兵学之精要,较为全面地总结和探讨了自《孙子兵法》成书后千余年战争趋势的变化和军事思想的发展。围绕孙子兵学的概念范畴,在基本战争观念、治军理念和制胜之道三个方面展现了兵儒之间的相互调适与融合的特色,在学术上延续了明代兵儒相融的孙子兵学研究传统,是清初孙子兵学研究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将伟大建党精神写入党章,成为广大党员的精神底色。弘扬好、传承好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期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更是培育时代新人的现实要求。用伟大建党精神这一鲜活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教学资源,促使学生根植科学精神,铸就信仰之魂;根植责任意识,铸就民族之魂;根植斗争精神,铸就英雄之魂;根植为民情怀,铸就中华之魂。  相似文献   

9.
纵观我国大学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大学之魂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大学之魂,即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行却不见明显成效的今天,从大学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反思中国大学之魂,对于端正当代大学生的学术态度、净化学术氛围具有实用意义,同时能为高等教育改革深化提供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0.
周丹妮 《学周刊C版》2014,(3):233-233
纵观我国大学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大学之魂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大学之魂,即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行却不见明显成效的今天,从大学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反思中国大学之魂,对于端正当代大学生的学术态度、净化学术氛围具有实用意义,同时能为高等教育改革深化提供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学是指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兵法理论及有关学问;沂蒙精神是集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于一体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沂蒙大地的具体体现。把两者紧密联系起来,从兵学文化传承、古今文化融合、地域文化形成、民族精神弘扬、先进文化发展等角度,对"孙子兵学与沂蒙精神"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必将对孙子文化的传承和沂蒙特色文化的弘扬,对促进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国防建设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追寻大学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追寻大学之魂"包含着两层意思:首先是要面对全球性文化生态危机引发的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正在出现的大学精神衰微现象,追寻普遍意义上的"大学之魂",从时代的高度和理性的视角对大学的文化本质、文化使命、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进行再认识,这是"追寻大学之魂"的核心和基础;与此同时,还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并在这个基础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与普遍意义上的"大学之魂"的有机结合,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创新"大学之道",这是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深入探讨军制、阵法、训练、边防诸问题,对“致人而不致于人”以及奇正、虚实、主客、攻守等兵学范畴作了富有新意的阐释,在继承的基础上极大地发展了孙子兵学思想,并且探索了一条结合战例研究兵学理论的新路径,开史论结合研究兵学之先河,对后世兵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古代兵学思想体系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对中国的兵学传统产生了重要影响。纵观兵学发展史,整体思维方式对兵学早熟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学习领会全会《决定》这一精神,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魂"与"体"的辩证关系。明确前进方向充分展现文化自觉与自信  相似文献   

16.
《滨州学院学报》2021,(3):23-25
《孙子兵法》自大约公元630年传到日本,对于日本各个时期的权力格局、政治走向等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战国时代,著名武将武田信玄将"风林火山"作为行动的指导方针,在日本孙子兵学应用史上最为有名。近代,特别是德川时代,基于印刷技术的进步,《孙子兵法》被广泛印刷,使兵学研究进入了繁荣期。明治维新以后,西方兵学及重视精神的日本本土兵学更受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昭和天皇关于战争败因的分析中,最重要一条是"没有重视《孙子兵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魂在草原》用独特的叙述视角,借音乐传说确认了民族身份,从而勾画出哈萨克人的文化精神,即善待生命、情感丰富、敢作敢为、笑对苦难、坚忍不拔。这是哈萨克民族文化之魂。  相似文献   

18.
宋代以"崇文抑武"为重要治国方略。这一方略一方面强化了孙子兵学"文"的方面,促进了孙子兵学文献的繁荣和发展,而且使《孙子兵法》的"慎战"、"备战"、"将道"以及形、势、虚实等军事思想与儒家统治思想相对接,上升为指导国家军事斗争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孙子兵学作为"武"的特质,其诡诈机变之术,带有强烈实践性特征的作战指导原则却遭到排斥,使之难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获得创新和发展。这就使孙子兵学出现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分裂。这种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宋以后孙子兵学的发展走向,也成为中国传统兵学文化值得关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高敬 《教育》2015,(2):48
教育之根本,应该是通过环境的"场"与教育者的"魂"将一种精神能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这样的影响下,能拥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内心,具有沉静之气、开阔之气、坚韧之气,成为一个富有担当,能应对周围环境变迁的人,从而回归教育的真实美好,以教育者的底蕴涵养学生的心灵,这就是学校文化精神之所在。基于这种认识,天津市河北区红星路小学自1983年建校至今历经3任校长,经历31个春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以书法教育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了一批有一定书法功底和造诣的教师及学生队伍,形成了学校鲜明的书法办学特色,成为了学校文化之"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