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包拯家训     
包孝肃公(即包拯,生于公元999年—卒于公元1062年,字希仁,谥号孝肃,庐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人。北宋名臣,以秉公执法的“清官”而著称于世。历任监察御史、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等职,官至枢密副使)家训(教)云(说):“后世子孙仕宦(旧称任官职。宦,音huàn),有犯赃滥(贪污财务。赃,  相似文献   

2.
陈鸿是中唐时期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士大夫和作家。其《庐州同食馆记》是一篇颇有价值的合肥地方史文献。首先,它提供了一组合肥的地方史知识,如唐朝时合肥的城池、庐州的“郡道”以及“郡米”的漕运情况,尤其是关于“同食馆”的记载非常珍贵;其次,它反映了中唐社会藩镇跋扈、作乱及其对合肥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三国时为扬州治所。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1952年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合肥市。合肥自然景色颇为优美,西依蜀山,南临巢湖,南淝河萦绕城区,市内道路宽阔,绿树成荫,既多现代建筑,又有名胜古迹,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经济发展合肥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快速发展,据统计,2005年GDP增长17%,增幅预计会在中部城市中居首位,财政收入预计超过130亿元。目前合…  相似文献   

4.
包公,名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卒于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从宋代至今,在中国老百姓中可谓妇孺  相似文献   

5.
《高中数理化》2011,(8):F0002-F0002
合肥一中前身是庐州中学堂,由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创办,是合肥地区最早、历史最久远的一所新式学校。学校百年来风雨沧桑、几经更名、几易校址,  相似文献   

6.
据说我祖家大门的一副对子是请雕工刻的,长年挂着,一到腊月底,卸下来朱漆雕版墨漆字,重髹一遍,焕然如新.联语是这么两句:"诗书继世,忠厚传家."迁了新居,便成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有时下联也写作"大地回春".  相似文献   

7.
什么跟什么     
"事"过境迁我对李允说,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我们总该和好如初了吧?李允白了我一眼,用低沉的声音说,都"事"过境迁了,还折腾啥?然后在我背上擂了一拳。呵,"事"过境迁吗?那就好,刚才吓了我一跳呢!  相似文献   

8.
《安徽教育》2010,(1):58-58
<正>合肥一中前身是庐州中学堂,由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创办,是合肥地区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学校百年来风雨兼程,几经更名、几易校址,到全国解放后方定  相似文献   

9.
情系一中     
我于1934年清华大学毕业后,来合肥一中(前身庐州中学)执教。1937年随校迁址永绥组建国立八中。抗战(8年)胜利后又迁回合肥。  相似文献   

10.
当下,"普世价值"之说渐见流行.一些人或宣扬西方自由主义的"普世价值",或赞颂民主社会主义的"普世价值",或把所谓儒家经典中的"圣心王意"、"天道性理"奉为"普世价值".既然是"普世价值",似乎就符合世间一切人的利益,凡是世人都应趋而奉之,不会说"不"了.这就不免使人有些神秘感.更有趣的是,有的人一面把意识形态性很强的内容说成是"普世价值",一面又把所谓"淡化意识形态"宣扬为"普世价值",叫人摸不着头脑.  相似文献   

11.
李晓  Ernest 《高中生》2012,(13):26-27
70岁的父亲被我接到城里居住以后,一到黄昏,总喜欢站在阳台上,望着雾气迷蒙的天空发呆。有一天,父亲问我:"儿啊,这城里的人家都不用柴火做饭了吧,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烟和雾?"父亲在城里总是迷路,他说:"儿啊,乡里迈过一条田坎就回家了,城里回家的路也太多了。"来到城里,父亲总觉得腿发软,步子不像在乡间田野上那样轻快。吃饭时,父亲也  相似文献   

12.
安徽中华职业教育社已经办起了七所中华职业学校。我在1993年4月间参观了五所,就是合肥的省中华职业学校、合肥的庐阳中华职业学校、合肥的庐州中华职业学校、安庆中华职业学校和黄山中华职业学校。此外,阜阳中华职业卫生学校和宿州中华职业学校因路不顺和时间关系未能前去。这五所“中华牌”职业学校,虽然我只是走马看花地参观,但经过一定的座谈和  相似文献   

13.
据说我祖家大门的一副对子是请雕工刻的,长年挂着,一到腊月底,卸下来朱漆雕版墨漆字,重髹一遍,焕然如新。联语是这么两句:"诗书继世,忠厚传家"。迁了新居,便成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有时下联也写作"大地回春"。  相似文献   

14.
郭茹 《生活教育》2011,(10):20-21
我所在的学校是个农村小学。一次偶然的外出培训,我和一位城里的老师谈起城乡孩子的差距。她说:"单就考试成绩而言,农村孩子的数学成绩绝不比城里的孩子差,甚至一些计算的基本功还比城里的孩子要好。  相似文献   

15.
梦幻三人组     
王泱 《同学》2002,(12)
庐州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合肥某中学校园内就有一个“梦幻三人组”,此组合的基本构成元素为:须立、孙锴、王泱。说起“梦幻三人组”的成立经过,正是:不打不相识。以下便是对该事的记载:  相似文献   

16.
李虹 《家教指南》2007,(10):56-58
乡下婆婆与城里媳妇不合2006年春节前,王学山跟妻子张洁说要把他妈接到城里来过年。他说:"我娘风湿病严重,乡下屋子冷,咱们搬新房了,让娘过来住吧。"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与同龄孩子相比,我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差,经常生病,隔三差五就打针吃药,并且患上厌食症的我整天茶饭不思.父母看着我面黄肌瘦的小脸,时常唉声叹气,焦灼万分,四处求医问药.最后听城里的亲戚说,这是儿童的常见病,需要"扎脾",疗效很明显.于是父亲当机立断决定也带我去城里"扎脾".  相似文献   

18.
一天,毕加索先生家里来了一名乡下小姑娘,说要跟毕加索先生学画画. 毕加索看了看乡下小姑娘,说:"你既然从乡下来到城里,你就到厨房去给我做饭好吗?我正要找个厨娘."意思是,他不想教她学画画.  相似文献   

19.
陈宇祝 《江苏教育》2022,(82):21-23+30
“整个教育”是龚家骃提出的教育思想。20世纪30年代,龚家骃发表的《整个教育的理论与实际》等系列文章,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了继承发扬和生动实践,同时又有着创新与积淀。梳理和解读龚家骃的教育思想,对当代学校办学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矢簋铭文"侯于宜"之前一字应读为"迁".而其字形不应隶定为表地名的郡字,而是从口声表迁邑的专字,此字后来并入"迁"字. 是"迁"的初文. 应分析为从邑省鼻声,是地名用字,隶定为 ,隶变为 ,表示"迁移"义是假借用法. "遷"是"迁移"义的后起本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