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果 《母婴世界》2014,(12):122-123
一边是辛苦的育儿工作,一边也是忙碌的职场生涯,许多妈妈都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时候,将职场中的坏情绪带到了家里.孩子不了解妈妈的工作,就不能理解妈妈.不妨试看敞开心扉,从侧面突围,和宝宝聊聊你的职场经,给宝宝上一堂“特殊的职场课”,和宝宝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2.
本期观点     
专家经验,可以借鉴,切忌照搬对待育儿,不要尽信书本,也不要全听某某专家的经验。可以借荐,但切忌照搬!因为别人的孩子和你的孩子是不一样的,正像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以,对待自己的孩子,用别人的方法不一定管用。比如最近流行的虎妈模式,你能肯定搬来使用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逼疯吗?其实育儿并不难,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孩子,再以爱为出发点,那就没有做妈妈搞不定的,你就是那个育儿专家!每一个孩子后面,都有一个最了解他的专家妈妈。  相似文献   

3.
一起阅读     
书名:大自然教养法——最好的教育都是免费的作者:陈俊红,刘思彤出版单位:花山文艺出版社这是一个编辑母亲的10年育儿手记——在孩子快乐的时光里完成教育的使命。本书为亲子共读书,一部分是妈妈的育儿经验,另一部分是孩子的创意作品。满满童心的妈妈,站在孩子的立场在大自然中引导教育孩子,传授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无穷妙趣,还培养了孩子快乐的性格、完美的品德。值得所以父母学习借鉴。让孩子在最快乐的时光里完成学习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早教频道     
孩子心理发育的“营养剂”妈妈的爱是孩子心理发育的“营养剂”。妈妈不仅能解决婴儿生理上的“饥饿”问题,而且能为孩子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快乐。别长期离开自己的孩子,不要忽略身体抚触、体操等科学育儿手段,要尽可能多地给予爱抚和鼓励,无论是充满感情的言语表达还是搂抱、亲吻等身体的接触,都别吝啬。要知道,孩子是一个“爱”的消费者。以妈妈为核心的稳定的养育者,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培养心理健康儿童十大法则1.不过分关注孩子。否则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成为自高自大的人。2.不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5.
伟宝妈 《父母必读》2009,(10):128-129
有一本风靡妈妈圈的书叫《怎么说,孩子才会听》,这让我们在和孩子的沟通上终于有章可循。但是,在隔代育儿中,怎么说,老人才会听?这可是不少421大家庭中难解的题。  相似文献   

6.
孩子感冒、咳嗽、发高烧,又怕打针、吃药。喂药成为很多妈妈与孩子的一场“持久战”。有时候,辛辛苦苦煎好的药,吐掉和漾翻的比吃进去的还多;而给孩子打针则称得上是一场“肉搏战”了,孩子又蹬又嚎,几个大人按头摁脚,在医院也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以下四个办法,是妈妈们从自身的育儿经验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你在应用时,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综合运用。如平时给孩子讲“小猫生病”的故事,吃药、打针前用“先声表扬”法,吃药过程中,如果孩子磨蹭,用“选择”法等。打针的时候,如果孩子哭,建议对他说“就好了,妈妈揉揉”,而不宜制止他哭。平时,不要拿打针、吃药、送医院吓唬他。否则,会自讨苦吃。育儿是一项甜蜜而又充满挑战的工程。如果你有什么高招,也请和妈妈们分享,好吗?当然啦,如果你有什么育儿烦恼,也请来信求助,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相似文献   

7.
这样爱过     
30岁生的儿子,儿子与我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经常不知该如何爱他?看了无数的育儿宝典,听了数次专家讲座,不厌其烦地和同事,和BBS上的妈妈们探讨育儿经验,有一段时间我感到巨大的压力,这样一个天使,会扼杀在我手里吗?我会给他一对翅膀吗?我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吗?我能给他一个最好最灿烂的将来吗?这种折磨在面对孩子笑脸和孩子有优异表现的时候尤其明显。然后有一天,我突然就想通了:只要我爱孩子,我就是孩子最好的妈妈,一个亲吻,一个拥抱,一次抚摸,孩子都能感觉到爱的传达。爱,让孩子有一种内在的安全感;爱,让孩子有一种健康的心理。还有什么比这种给予更重要的呢?  相似文献   

8.
梁小桥 《家长》2014,(12):42-44
正妈妈不能因为爸爸在带孩子的时候错过一次,就一棒子打死,再不任用,再不信任。这样会大大打击爸爸育儿的积极性,甚至还会把爸爸从孩子的成长教育中生生地推出去。双休日带孩子出去玩,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几乎每个孩子身边都跟着一个背着大包的妈妈,似乎带小孩是妈妈的义务,小孩子是妈妈一个人的一样。  相似文献   

9.
夏晴 《父母必读》2009,(9):110-111
既是妈妈,又是专家,平时怎样和孩子一起探究?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专家妈妈的育儿智慧和独特的教育理念吧。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厨房育儿已形成一种热潮。它的开始,主要源于妈妈们的呼声。日本的妈妈主要负责做家务和带小孩。当妈妈做饭时,喜欢黏人的孩子自然而然就跟进了厨房,强烈的好奇心总使他们想动动这里,摸摸那里。看着好奇的孩子,妈妈们先是允许小孩开碗柜门,并将最下面一格腾空,放进孩子的玩具。于是,孩子们欢天喜地地学着妈妈的样子放进拿出,饶有兴致。但渐渐地,  相似文献   

11.
崔建华 《山东教育》2021,(10):24-24
2020年11月10日,安徽安庆,一位妈妈让孩子在泔水桶捡面条,孩子连连作呕的视频引发热议。这位妈妈表示,虽然自己也很心疼,但是这种惩戒效果挺好的,以前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大概两个小时能完成,现在四十分钟能完成两门课。对于这位妈妈的做法,一位育儿博主发表了自己意见院“孩子今天能因为厌恶劳动而学习,明天也会因厌恶学习而做其他的事。”  相似文献   

12.
在20多年的时间里,帮助过5000多名幼儿成长的特雷希·豪格,是美国最受拥戴的权威育儿专家。就连很多著名演员也都向他请教育儿方法。他所提出的培养独立性的“HELP育儿法”和培养自信感的“TLC育儿法”,都是目前在欧美最为流行的育儿宝典。增强独立性的HELP育儿法幼儿时期和父母的亲密关系,对孩子的情绪稳定和孩子的人际关系起很重要的作用。加强了父母和孩子的团结力,鼓励孩子发展和进步,孩子与父母之间就会形成安定的亲密的关系,有助于孩子成长成为独立性的个体。H(Holdyourselfback退一步)随着孩子的活动领域的增加,如果妈妈们不停…  相似文献   

13.
《父母必读》2010,(3):134-135
妈妈不是育儿权威;外婆、奶奶也不能全凭经验办事。隔代育儿中,特别需要取长补短的心态和做法。遇到矛盾时,也不必非究个谁对谁错,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新手爸爸、新手妈妈在养育孩子之前总是希望在书本上找到直接答案,然而现实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再详尽的育儿丛书也无法告诉父母如何来养育你“这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5.
育儿经点滴     
转眼,儿子晖晖已6岁,回首这6年来孩子成长的足迹,感触良多。我深刻体会到育儿要三“心”二“意”。所谓三“心”二“意”,是指育儿要有“童心”、“耐心”、“律己之心”;要“愿意”做孩子的朋友,教育孩子要“注意”场合、方式。教育孩子要有童心。父母要学会用儿童的表达方式去与孩子交谈,这样会使话语更生动活泼,很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一天,家里阳台的花池忽然冒出一棵小小的蒲公英,上面开出了几朵小花,晖晖惊喜地对我说:“妈妈,这里有一个蒲公英妈妈,我想看看她的孩子是怎样跳降落伞的。”说完,他就轻轻摘下那些…  相似文献   

16.
滕春燕 《教育导刊》2005,(12):17-19
俗话说:"有奶便是娘."母亲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给孩子充裕的物质满足的妈妈是否就是一个称职的好妈妈呢?一些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远比食物更为重要的要素在影响着孩子的发展--那就是"依恋",它也在深深地影响着母亲自身的心理成长.以下这些实验引发了我们对母子依恋关系乃至于早期育儿问题另一个层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畅销育儿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关于表扬孩子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1.夸具体不夸全部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相似文献   

18.
正当你快被琐碎的育儿生活压倒的时候,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制订找回幸福的计划。别忘了,成为幸福的妈妈,才有可能养出幸福的孩子。美国一本母婴杂志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496名受访者中,84%的妈妈表示她们对与自己孩子的关系感到满意,而仅仅有53%的受访妈妈表示对自己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感到满意。这说明,很多妈妈深爱着孩子,但并不觉得自己幸福。确实,成为妈妈后,照顾孩子和生活的压力会让我们疲惫不堪。还能找回幸福感吗?  相似文献   

19.
正24小时无停歇的育儿战斗,大多数时间独自一人和孩子相处,经常被看作是和保姆等同的角色,自己都怀疑自己的价值,也不知道未来还能不能重返职场。这是很多全职妈妈的生活状态。因为在上千个24小时中打磨过,所以你是育儿大咖;充分享受和孩子腻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因为你知道他终有一天远行;明确地知道你从事的是一份了不起的职业,而且没有多少人有勇气"入行"。  相似文献   

20.
用心做妈妈从事这份工作以来,看了很多关于教养孩子方面的书,听了很多教育专家的讲座,也分享了很多妈妈在育儿方面的喜怒哀乐。我以为,看了这么多,听了这么多,我以后一定会是一个好妈妈。一直设想着,等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会给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