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末民初的公共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社会对公共图书馆特点与作用的认识、介绍与宣传,为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兴起扫清了观念与思想上的障碍。清末民初公共图书馆的兴起,以及图书馆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奠定了现代公共图书馆系统的雏形。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年,革命党人政治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使清王朝赖以维持统治的封建专制文化体系受到强烈冲击,新旧势力之间的分野越来越严重。在清末社会危机总爆发前夕,革命政治文化迅速传播和扩展,用革命和排满的办法来解决中国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革命党人政治文化的传播时变革政治体系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时期是我国女子体育活动获得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社会有识之士的倡导、知识女性的倡扬和政府的重视下,女子体育活动在学校和民间普遍开展起来,同时还参加了国际性和区域性的体育竞赛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大妇女的思想解放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确立.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时期 ,社会的变动引起了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婚姻主权的变动、婚姻礼仪的删繁趋简、封建家庭及其伦理道德观念的淡化 ,则是这一时期婚姻家庭观念变迁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论清末民初"童子"文学的美学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期,这一时期新兴的“童子”文学洋溢着“少年气”的壮美格调,其形成原因与当时将童子看作未来之国民的“儿童观”有密切关系。注意儿童性与文学审美性,成为建立“五四”儿童文学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的新闻出版法中有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也有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报章应守规则》属于越权所立之法,法律规则也不完备。《报馆暂行条规》没有规定法律适用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之间缺少一一对应关系,不符合法应明确、肯定的要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法律规范。《大清报律》《钦定报律》是符合立法主体和立法程序的法律,《民国暂行报律》属于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越权所立之法,《报纸条例》《修正报纸条例》《出版法》是不符合行政立法程序的行政法规。  相似文献   

7.
李劼人在不同时期谈起文学,多例举清末民初文学的例子。他在晚清报馆的文学历练,符合清末民初以报人为主体的中国第一代专业小说家应运而生的现实情形,这表明了一种并非是在中国新文学内部发生的,而更多是与清末民初文学实践的关联。并且,由这一关联及其延续带来的李劼人作品面貌的整体取向与底色,使其在地域历史的文学书写上,有着异乎寻常的宽广性与人文性,最终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种个性与边缘的文学选择。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时期的农业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传统农业遭遇内外冲击与压力,日渐危机。为突破农业发展的困境,清末民初时期的政府实施了农业推广,民间也做出了努力,然因多重因素的制约,实际成效并不显著。不过在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农业推广方向的选择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董俊  王芳 《文学教育(上)》2011,(19):151-151
清末民初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先进知识份子大量的翻译促进了新式教育在中国的传播。清末民初的翻译与近代中国新式教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清末时期,袁世凯手握军政大权,主张派遣军事留学生学习国外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民国初期,袁世凯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留学教育理念,其主政的北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留学教育的法律规章,规范了留学生的选拔、管理、经费等问题,促进了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婚俗的演变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民初对婚姻陋俗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使当时的婚姻习俗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结婚、离婚自由的出现,婚姻法规和契约的颁行,结婚礼仪和服饰的改变,以及婚姻介绍方式的更新。虽然这种变化在其践履过程中因处于初始阶段而缺乏普遍性,但它在中国近代婚俗流变中却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维新变法时期“前识者”婚俗观演变的继续和拓展,也是五四时期婚姻文化变革的基础和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1884年新疆改制建省的同时,开始对省级行政官制及地方行政官制进行革新,建立起与内地相似的文官制度.至清末新政时,再次对新疆官制进行了调整.辛亥革命爆发后,杨增新根据北洋政府的指令,对清末的官制进行了改革.从新疆建省至民国初年新疆官制经过了三次变迁,官僚机构及官员设置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官员的任命是换汤不换药,前清的官员摇身一变成为民国职官.尽管如此,因俗而治始终是历代政府治理新疆的思想,在屡次变迁中,新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趋势逐渐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我国的师范教育体制逐步形成。发展近代教育,必须优先发展师范教育的认识初步统一。政府对师范教育采取重点扶持优先发展的政策,对师范生实行优待鼓励政策和毕业效力义务规定,迅速扩大和稳定了师资队伍,对推动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过积极作用,对目前如何发展师范教育,稳定教师队伍,亦可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的文学翻译有其显著的特点,译者不再仅是被动地参与语码转换,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译文叙事。因此对原作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写在这一时期较为普遍。然而,对于这一通过语际改写建构译文叙事的现象却鲜有研究。国际著名翻译理论家Mona Baker借用叙事学理论阐释翻译叙事建构,为我们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我们探究这一时期译者如何通过不同策略建构译文叙事,使翻译成为社会变革以及创建新文学和新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下,传统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逐渐削弱。辛亥革命爆发后,随着清王朝的推翻,传统中央集权体制也彻底解体,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发生了彻底改变。但当时的袁世凯中央政府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依然试图恢复传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重新建立以个人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遭到了地方势力的抵制,最终导致了五代式民国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蔡廷干是根据容闳留美教育计划派遣去美国的第二批幼童中的一员,回国后起初服务于海军,但因个人出色的英文能力、与外人的良好关系及袁世凯等当局者的信任和提携,在清末民初的政治和外交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辛亥革命前后,蔡廷干担任袁世凯的重要助手,为促使清帝退位、助袁出任临时大总统和定都北京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袁的对外宣传和争取外国人支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蔡廷干还参与了遣送敌侨、修改海关进口税则、处理五卅惨案善后等许多涉外工作。他的所作所为,顺应了中国从专制走向民主的潮流。在外交活动中,他有意识地维护中国利益,尽力挽回利权和宣传中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蔡廷干是留美幼童中少数能够在政治和外交舞台上一展才能的人物之一。具有留美经历的蔡廷干,受到过西方思想和社会风气的熏陶,对外部世界有较深的了解,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高远的人生抱负,政治上有敏锐观察力,在诡谲的政局变异中能够作出准确的判断,故而在复杂的环境中一再有机缘贡献自己的才智。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是中国文学史非常重要的时期,翻译文学是该时期文学活动的主流。文章以多元文化系统理论为视角,从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中的地位、翻译对近代中国文学规范的重塑、翻译文学充分性等角度分析了翻译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认为翻译文学对清末民初中国文学系统起到了中心重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通过规定师范生毕业效力义务保证师资来源;实行教师任职资格检定制度,建立了教师职业准入机制;从对教师注重精神奖励到立法确定教员薪俸标准,这些做法初步构建了师资管理与待遇的大体框架。清末民初大学、中学、小学教师的薪俸依次递减,差别较大,不尽合理,且因教育经费的短缺难以保证全额发放,因而出现了师资队伍动荡不安,中小学教师流失严重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反过来又制约了清末民初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清末民初教师的任用与待遇史实昭示: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属于创造性的复杂脑力劳动,只有择优录用教师,并切实改善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充分发挥其从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教师真正成为具有竞争性和吸引力的职业,赢得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是从清末民初在"中国意识"影响下而突显出来的新的精神特质和思维模式的角度,考察了"中国意识"对清末民初文学想象力的引导、构建和规约的情形.  相似文献   

20.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作为中国书院的一个缩影,在清末民初南通教育转型的艰难历程中,书院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由书院脱胎而来的学校,经民国初年之发展,逐渐成为当地普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其次,书院公产为南通新式教育的兴办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经费;第三,部分新学化书院的肄业生为南通新式教育的创办做出了重要贡献;第四,大批新学化书院的肄业生任教于新式学堂,并从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名家,其中不乏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