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水平亟须同步提升,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同高水平大学建设相适应,因此,有必要重新界定高校行政管理概念与内涵。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参照政府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服务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核心任务,建立现代化大学行政管理体系并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是新时代高校行政管理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全过程,为“十四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系面临深刻的变革。本文通过对温州社区建设及社会管理创新的深入调查,认为温州通过"三分三改"、村级组织"转、并、联"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实现了基层经社分开、政经分离、社区重建,推动了村民自治向社区自治和居民自治的转变,基层治理从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转变,初步形成了"政经分开、城乡一体、联村建社、合作共治"的社区建设和基层治理模式。温州改革不仅是温州基层治理模式的再造,也是我国城乡统筹、社区建设、管理创新和政府转型的探索、创新和发展,为新时期我国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升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治理效能应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坚守高校治理的价值导向;变革科研组织体系,完善高校治理的制度建设;优化产学研融合机制,坚持高校治理的多元协同,切实提升治理效能,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助力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时代城乡基层治理体系重建——温州模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整体上已经步入了城镇化时代。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现有的城乡分割的基层管理体制越来越无法适应社会管理的新要求,重建基层治理体系愈来愈迫切。一直走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浙江省温州市,在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中根据城镇化发展要求,以镇街为基础加强国家政权建设,以社区为单元创新社会治理,以合作社为单位配置集体产权,努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探索了一套全新的城乡一体的基层治理体系,使之与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相适应,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温州模式"对于促进步入城镇化时代的中国城乡基层社会融合、统筹发展和治理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羚 《东吴学术》2023,(4):69-77
我国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关键环节。探索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成为“后扶贫时代”的重要任务。我国民族地区基层现代化治理要注重差异性,显示出实践创新的鲜明特点。参与式清单化治理可解决我国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发展的现实难题,提高治理成效,更好地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和发展的内驱力。我国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参与式清单化治理离不开四个着力点:一是坚信基层治理与民族地区发展是一体两面,二是提升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功能作用,三是重视乡村文化生态的社区营造,四是将发展型社会工作纳入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指南。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成和发展逻辑看,经济新常态的重大论断、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这一思想体系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课题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党建"的治理模式是党建基层工作理念符合现代化社会建设的体现,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推广"互联网+党建"模式,可以促进社会基层治理理念全面升级。只是作为一种创新理念,"互联网+党建"的模式运行与发展尚不成熟,仍需要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促进理念、规划、体制方面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河北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增长乏力、在全国地位不断下滑。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河北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河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战略重点是转换新旧动能,推进供给侧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并举,实现产业与区域协调高质量;严格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文明高质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对外开放高质量;关注民生问题,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治理的总体战略、乡村治理的历史发展和实践逻辑决定了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取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政治制度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和城乡共同富裕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议题。这些核心议题决定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推进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乡村自治与乡村振兴战略彼此促进、协同推进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完善党委领导下的乡村"四治"新体系,提升乡村善治能力;构建和优化共同富裕治理机制;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厚植乡村治理社会资本等。  相似文献   

11.
社会治理关乎社会发展,良好的社会治理是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基层社区治理是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社区治理是否良好,影响社区发展好坏。因此,要推进国家社会治理的良好发展及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势必要重视基层社区治理,进一步完善基层社区治理制度,多层面多角度促进基层社区治理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新优质学校是我国地方省份多年探索形成的学校成长样态之一,近来成为国家教育政策话语。新优质学校的新内涵在于“标准有根”“标准多元”“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新优质学校建设的新动力在于凝聚内力,从品牌辐射、抱团取暖、内生变革、城乡共建等多点发力,形成丰富多样的形态;新优质学校的推进本质上是加快办学能力的提升,具体表现在学校发展规划力、课程领导力、课堂教学变革力以及共同治理对话力。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下,综观30多年来城市基层治理观念、思维和工具的变迁,基于城市基层治理制度设计及其演化的重要维度,挖掘基层治理依循的价值理念、体制机制及其形成、发展的内生逻辑,以展现我国城市基层治理改革、前行的驱动力、价值基础与制度选择。从我国城市基层治理转型以获得治理适应性能力为切口,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治理价值系统,凸显城市基层治理人民性、公共性等核心价值取向,建构独具特色的中国城市基层治理制度形式。党的引领、多元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本质,是我国城市基层治理实践发展中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以来,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凸显,基础教育改革进入高质量体系建设的新发展阶段。党对基础教育事业认识的不断深化,要求通过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推动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推动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需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抓手,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以提升基础教育治理效能为关键,以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  相似文献   

15.
《青海教育》2021,(4):18-21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全省基础教育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落实基础教育“三个重要文件”和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教育工作会和全省教育工作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科学编制基础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学前教育补短板抓规范、义务教育促均衡抓质量、高中教育创特色抓改革、特殊教育推发展抓提升为工作思路,重点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完善基础教育保障机制,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营造基础教育发展良好生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相似文献   

16.
基层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新时代群众公共安全需要的必然选择.当前,社会治理碎片化、分散化、矛盾化等问题突出,风险隐患集聚,对社会治理提出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基层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社会风险处理水平.针对社会治理视域下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对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路径作了...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与农村民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不断发展,在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益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和保障。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实践取得长足进步,法律体系初步形成,组织体系日益健全,制度机制不断创新,内容体系逐渐丰富,保障条件显著改善,基础地位日趋巩固。当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治理的生态发生了深刻改变,为农村民主管理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包括城市化进程加快、民主管理出现真空,工业化发展迅猛、管理体系难以整合,信息化程度提高、干群能力凸显不足,社区化服务推进、物质保障有待加强,行政化管理加重、体制机制错位失调,法制化建设滞后、制度建设亟须优化等。为此,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的科学发展和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建设,需要扩大有序民主、健全三级联动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强化公共服务、完善多元参与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推进城乡一体、构建融合统一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加快多元投入的农村社区建设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建构同心多圆的农村民主管理生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科学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摒弃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它既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又契合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趋势,为世界现代化版图赋予了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新底色。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指引下,从中国式现代化命题的缘起、内涵与实践、属性及意义出发,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进而分析中国基层治理的独特之处以及人民立场。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从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打造“三治高度融合”的治理机制、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制度、形成“上下双向互动”的治理形态、构建“一轴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等方面出发,详细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张培 《成人教育》2016,(9):14-18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速,社会治理创新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社区教育作为国家基层组织从“管理”转向“治理”的重要抓手,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激活社会组织活力、提升社会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基于此,在对社会治理、社区教育理论综述梳理的基础上,解析当前社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社会治理视阈下社区教育发展实现路径,以期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有着深刻的内涵,实现高质量发展既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又符合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必须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同时,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治理效能提升等方面形成多方合力,推动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