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别怕     
2005年5月18日下午,辽宁省新民市华美小区50栋四层一户居民家里,静谧,和谐。女主人单丽新在卫生间里洗衣服,丈夫张先生在卧室里接听一个电话,三岁的女儿正在那张小床上睡觉,单丽新的母亲在厨房里为一家人准备晚餐。7点半左右,当单母偶然推开卧室的房门时,发现床竟是空着的,三岁的外孙女儿不见了。正在卫生间洗衣服的单丽新与丈夫听到母亲的叫喊后大吃一惊,急忙四处寻找。女儿的床挨着窗户,窗户是开着的,顺着窗户从四楼向下看时,一家人心痛欲碎,他们看到了从窗户失足摔到二楼屋顶的女儿。此时,不懂事的女儿正啼哭着一点一点爬向屋檐的边缘,形…  相似文献   

2.
孩子,别怕     
邻家的孩子8岁,口齿伶俐,活泼天真,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姑娘。但一段时间,小姑娘却变得沉默寡言,忧心忡忡的。小姑娘的妈妈说:“孩子长大了,胆子却小起来了。”  相似文献   

3.
小玉 《母婴世界》2013,(12):124-125
辨别自己和孩子的意愿 前文例子中的“妈妈”不断地忽略孩子的意愿,并且将自己的喜好投射到孩子的身上,还肯定地认为这个就是孩子“真实”的心声,其实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自己成长中、我们对待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地重演着:  相似文献   

4.
5.
多年以前,偶然间听到一个讲座的录音,题目是"如何爱与接纳自己".里面有个观点很打动我,它说,人对自己的看法,比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更为重要;一个人如果不喜欢他自己,那是一件很可悲的事;而人对自己的看法往往取决于从小到大父母师长对他的看法.——孩子正是透过大人的眼睛来看他自己的,这种从小建立起来的自我形象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的珍贵在于你就是你,而不是别人的复制品。这种独特性,是一个人成长与幸福的立足点。教育发展到今天,要想实现新的突破,要想培养出创新人才,必须珍重这种独特性,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认识你自己!要成为自己,首先要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7.
当跃跃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我们就像睿智的教育家会用赏识的心态,用爱的阳光抚慰着孩子,鼓励着孩子。孩子在欢乐中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这种爱是三月里的春风,是饱含深情的甘露,使孩子茁壮成长。伴随着跃跃一天天长大,进幼儿园,上小学。突然之间,我们的心态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发生了变化,总觉得他不再是那么优秀,反应慢、动作比别人拖拉,功课差,学习总是找不到感觉。在我们的埋怨声中,以往孩子眼睛里的那种神采奕奕和自信的眼神,渐渐地淡漠了。有一次我发现,班里第一批入选少先队员的名单下来的时候,跃跃看到一些同学挂上鲜艳的…  相似文献   

8.
下班回家的路上,迎面走过来一对父女,女儿四五岁的样子,穿着红色外套,头发短短的,很可爱,我不禁多看了她两眼。当他们快走到我身边的时候,我发现爸爸的鞋带开了,长时间从事幼教工作使我的安全意识非常强,于是我提醒他道:"嗨,你的鞋带开了。"爸爸低头看到自己的鞋带的确开了,就对我说了声"谢谢",然后低下头微笑着对女儿说:"好女  相似文献   

9.
孩子,别怕     
亲爱的孩子,那天你把我拉出来,悄悄地跟我说,你乘公交车上学又遇到"咸猪手",你已经遇到好几次这样的事情。你终于忍不住告诉了妈妈。妈妈非常谢谢你的信任,你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个想到了妈妈。尽管我知道让你回忆这些事情又会使你难受,但我还是需要让你把过程说给我听,也好让妈妈知道该如何与你一同面对这个问题。你嗫嚅着说有一次乘车时,由于乘客较多,你便从后门上了车,挤在靠近车门的位置。当时好几个人挤在你身边。可是随着车子的摇晃,你隐约感觉到有人在自己身上蹭来蹭去,回头一看,发现一个中年妇女和一  相似文献   

10.
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重要途径。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成长,他们每天都把自己快乐的融入游戏中,去探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并通过自己去亲身体验和完成某些事情,他们在游戏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因此,我们要放开手,让他们自己选择游戏,让他们玩得尽兴。  相似文献   

11.
美国8岁的小学生就能写“论文”,就能搞研究,这在我们听来简直是不可思议。可是青年报上确实有这样的报道。那么,这是一篇怎样的论文呢?这是一篇我见到的最短的论文。论文是由三张活页纸订成的。论文题目是“蓝鲸”;包含四个标题;1.介绍;2.蓝鲸吃什么;3.蓝鲸怎样吃;4.蓝鲸的非凡之处。 这位小学生一开始就摆开了一副正经八百课题研究的架式。收集资料、找观点、组织文章……一步不差;一丝不苟。从决定题目,到着手写文章,孩子始终处在一个独立工作的状态中,他必须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筛选材料;去决定“研究”方向……文章作者说  相似文献   

12.
婴儿最初都是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应该理智地逐渐扩大孩子的活动空间,这样才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可是。在现实生活里,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容易。有一位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逛公园,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家长没想到,这个4岁的孩子竟然提出要自己骑小三轮车,沿着人行便道回家。看着孩子热切的目光,家长犹豫了,孩子这么小,路又那么远,万一累坏了这棵独苗苗……但是又一想,自己可以走在孩子身边,安全没有问题,为了培养孩子应该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己闯一闯。在家长的支持下,这个4岁的孩子,用了45分钟,  相似文献   

13.
孩子,别怕!     
张斯絮 《课外阅读》2012,(14):34-37
我们需要的东西很多都可以等,但孩子们不能等。因为他们的骨头正在生长,血液正在制造,心智正在发展。对他们,我们不能说明天,只能有今天。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因为父母的锒铛入狱,他们过上了受人歧视、无人照料的生活,有的开始流浪社会,有的为人放  相似文献   

14.
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来培养孩子,肯定是要失败的。但是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六七岁的孩子要不要帮助家长去打水,许多家长是拿不定主意的,万一胳膊扭了,再把桶摔了,还是长大些再锻炼也不晚;况且水桶也实在太大,就更有不让孩子打水的理由了。  相似文献   

15.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的确有它的道理。生活在穷困潦倒的家庭中的孩子,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但是,现在生活水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几十亿年发展进化,30万种植物、130万种动物和10万种微生物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不会要求小草长成参天大树,不会要求马儿像小鸟一样高飞,小猫像鱼儿一样游泳,蚂蚁长得和大象一样高……正是这些生物各尽其天性,才有了这万紫千红的世界。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就是尊重个体的差别性、生命的多样性,促进生命的共生性。若以生态的眼光、态度和方法来反观、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发现,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在“爱”的名义下,成人社会总是“善意地”把孩子假想为可以任意揉捏、塑造的对象,努力按照某种理想的模式,试图将所有的孩…  相似文献   

17.
<正>当我们一家人逛超市时,11岁的大儿子亨利会兴高采烈地把他最喜欢的商品扔到购物车里。当我们在餐馆点菜时,9岁的小儿子杰克则总是要一道开胃菜、一道主菜和甜点。这些行为当然不足为奇。就像狡猾的首席执行官碰到一个百依百顺的董事会,或者销售员可以大肆报销一样,我的孩子们根本不想节约。因为负担费用的是我,不是他们,花别人的钱总是很容易。我要让孩子感到他是在花自己  相似文献   

18.
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利于儿童成长.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棵很小的番茄树,安静而快乐地生长着.但是人们都告诉它,只要它努力,就可以长得大,结的果实会像西瓜一样大,像香瓜一样香,像苹果一样营养丰富.于是,小番茄很努力地吸取营养,很卖力地做体操,运动强身.然而,它的果实仍然只是小小的番茄.而且,最糟糕的是,它已经不再认为自己是棵番茄树了,整天为结不出苹果而沮丧.  相似文献   

19.
訾非: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父母关心孩子无可厚非。但过于密切的关注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是孩子更顺利的成长还是事与愿违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为此我们采访了心理学家訾非老师。  相似文献   

20.
訾非: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父母关心孩子无可厚非。但过于密切的关注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是孩子更顺利的成长还是事与愿违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为此我们采访了心理学家訾非老师。父母对孩子紧盯的做法最大的负面影响是孩子难以成为他们自己。他们长期在父母的关注、期待和控制之下,只知道别人期望他做什么,却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些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