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十一个坚持”从政治方向和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及实现路径,重要保障力量等方面,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新境界,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专项报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且23次提及“法治”,既鲜明体现出党高度重视法治中国,更全新彰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的理论品格、深邃的价值意蕴与明确的实践引领。深入探赜其理论品格、价值意蕴及实践引领,有益于系统性、整体性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内在旨要。洞察习近平法治思想,要着眼于其蕴涵理论品格的深刻解读。全面建成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国家要求阐明习近平法治思想内在价值意蕴,全力释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领引作用,以不断开创良法善治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德法兼修是警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公安院校应创新警务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改革入手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效融合,才能在牢牢把握警务人才培养的前提下厚植法学基础。“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在我国高校全面开展以来,如何用习近平法治思想铸魂育人,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提升大学生法治认同,成为当前高校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民法典》的诞生深刻影响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及民事法律制度的变革,它实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命题、历史命题、制度命题和实践命题。公安院校“民法学”课的教学内容应适时作出调整,找到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从而完成“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有效融入的根本任务。在公安院校“民法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阐释“四个自信”抵制西方思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法治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教师在“民法学”教学中,应先充分挖掘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素与《民法典》的契合点;从战略性、实践性、原创性、时代性、生态性等诸多方面充分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维度,并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途径、教材选择及教学技能等方面提升教学水平,以达到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警校院校“民法学...  相似文献   

4.
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六个坚持”,是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两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重大成就的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则是全面系统总结这一规律的集大成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六个坚持”,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武器,进一步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需要大力弘扬“六个坚持”。  相似文献   

5.
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最为根本的就是要理解其中的哲学基础及其蕴含的哲学范式,即“系统为基战略辩证法”。这一哲学范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具有本源性的原创性贡献。这种原创性贡献体现为六个层面:(1)习近平治国理政从根本上面对的是“哲学问题”,具有作出原创性哲学贡献的前提;(2)解决哲学意义上的问题需要以系统为基础作出战略谋划,由此便形成“系统为基战略辩证法”的哲学范式或哲学观;(3)系统为基战略辩证法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总体性的“辩证哲学”;(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蕴含的系统为基战略辩证法要求确立新的“哲学思维”;(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系统为基战略辩证法蕴含治国理政的“哲学智慧”;(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哲学理念”,它由物本逻辑走向民本逻辑。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深入阐释基础教育阶段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的学理依据,把握以主体、过程、目标为导向的核心维度,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策略,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中小学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面临的“两个大局”是百年来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历史性大局和世纪性巨变,“两个大局”对党的工作全局以及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诸多新机遇、新挑战和新问题。习近平深入思考了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的原创性思想贡献,这些原创性思想贡献体现出多维的思想创新。以历史唯物主义揆之,这一思想创新是守正创新式创新、参照比较式创新、话语重构式创新和系统集成式创新“四位一体”、有机统一。唯有立足“两个大局”“两个结合”“三大规律”三个维度来深入领会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思想,其多维创新及其重大价值意义才能充分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8.
从“坚持守正创新”角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理论生长点、原创性贡献以及世界观和方法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增强理论自觉,推进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夯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说服力、凝聚力和亲和力。融入过程要秉持政治性、创新性、趣味性、实践性原则。教学内容要围绕“十一个坚持”的核心内容,从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等方面展开。高校应从课程设置改革、师资培训、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营造校园文化等方面落实融入工作。  相似文献   

10.
“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推进文化建设发展提出的重要论断,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验的新总结和新概括,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旨要。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精髓来看,“第二个结合”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反映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立场方向,指明了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思维方法。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来看,“第二个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创造的思想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深化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发展的逻辑机理。在实践要求上,只有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神实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融合,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相统一,坚持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相呼应,才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当文化使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1.
要全面准确地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除了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解其根本立场、核心要义、基本内容、理论价值之外,还必须从历史的视角出发,对其进行理论溯源,研究清楚它的理论基础与思想源流。开展理论溯源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需要详细说明内在的思想传承关系,要注重“源思想”阐释的准确性,理论溯源需要具有一定的精准度与深度,理论溯源不能只考虑单一的思想史背景,要把握理论溯源和原创性贡献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关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是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的第三章和第十七章,分别集中阐述了习近平关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其中第三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主要阐述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十七章“全面从严治党”主要阐述怎样把党建设好,使党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这两章阐述的问题密切相关,在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这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也需要厘清这两章各自的内容逻辑,明确教学中应当把握的重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法治反腐观立足新时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需求,以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为理论精髓,传承和弘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对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反腐倡廉思想、治腐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升华,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反腐观的内涵丰富,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腐败犯罪的危害及成因;二是对“腐败不可避免论”的批判;三是腐败犯罪治理的基本模式。习近平法治反腐观的逻辑体系具有强烈的科学性、战略性和创新性:坚持党的领导是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基本立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关键抓手;“三不”反腐机制是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反腐观指引下,一系列反腐败改革举措落地实施:一是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二是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三是严密反腐败刑事实体法网;四是推进腐败犯罪诉讼程序改革;五是加强反腐败涉外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佘书芬 《人民教育》2022,(11):13-16
统编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加大普法力度,弘扬法治精神,系统规划,重点突出,合理设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教学内容,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全面把握教材精神与内容的基础上,着力引导学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投身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它内涵“五位一体”的框架结构和“十个坚持”的理论内容,包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的生态经济理论、“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与“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政治理论、“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理论、“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与“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的生态社会理论,以及“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生态治理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科学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迈向新时代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构式,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提供基本教学思路。一要明确逻辑前提,突出以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培育时代新人为方向的教学目标。二要牢牢把握系统集成的逻辑体系,演奏好研思想、切教材、合文件的教学“三部曲”,妥善处理融入内容“点”与“面”、融入板块“恒”与“新”、融入切口“多”与“少”三对关系。三要打通以知为始、以信为承、以行为终的逻辑理路,实现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的价值融通,在知信行相统一中活化马克思主义法治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以“六个必须坚持”为基本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命题之一。这一命题从阐释“提出问题”的矛盾思维、“问题存在和把握问题”的整体逻辑、在实践中主动“应对和破解问题”的精神特质三个方面,展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脉传承”、“发展创新”的关系。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进一步明晰问题思维和问题意识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起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思维进一步分析“坚持问题导向”和“六个必须坚持”之间的逻辑关联,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阐释“坚持问题导向”、实现务实求真基础上主动应对、引领时代的实践自觉的精神特质,是把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三重维度,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价值指向,也是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鲜明特质。高校思政课讲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最重要的是要讲清楚其中蕴含的“人民至上”价值理念,要在溯本寻源中讲深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理论深度,在厘清逻辑中讲透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政治高度,在自然融入中讲活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情感温度,全面提升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价值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深入性。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历史意义上看,它是对全面依法治国根本问题回答的集大成之作,是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法治文明的深刻原创性贡献.从理论意义上看,它具有完整的思想构成性,是对法治观点、命题、理论层次的超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律基本原理的继承、发展、创新和升华.从实践意义上看,它...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具有丰富的知识性、思想性和教育性。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必须强力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本文从理论认知、价值认同和实践方略等三个维度进行深度分析,在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精髓的基础上,探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和实践方略,落实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