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框架下的“隐性语法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重显性规则讲解,轻隐性能力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学生的语法知识与能力脱节。如何帮助学生在显性学习的基础上提高隐性语法能力已成为高校英语语法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试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和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探究研究性学习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及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语法是英语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桥梁和手段。但是高职高专学生语法基础薄弱,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探讨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语法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比较显性语法教学与隐性语法教学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指出,最理想的高职高专语法教学应是显性和隐性语法教学相结合,采用先隐性后显性的教学方式,或者是根据语法内容有所选择地使用显性或隐性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3.
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英语语法知识与英语语法能力不相符的问题。鉴于此,通过分析人工语法范式下内隐学习多维度归类学习法,对内化学生隐性语法能力的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究。该语法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基于多媒体网络和内隐/外显动态平衡理念的显性语法知识向隐性语法能力内化的教学模式,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语法的积极性,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能力。  相似文献   

4.
二语习得研究中对显性与隐性学习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从基于认知心理学对二语语法学习所作的研究来看,显性和隐性学习是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学习机制。因此,在二语语法教学中,应把显性和隐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动态平衡的语法教学模式,使两种学习机制的效用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共同提高语法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如何衡量语法教学的目标达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Larsen-Freeman认为,语法不止是一种语言知识,更应该看成是一种技能,是具有意义的、动态的系统。她指出,语法具有三个维度,分别是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用法(Use)。一节语法课好不好,主要看这三维目标有没有达成。 在语法教学过程中,要想达成语法教学的三维目标则需将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结合起来。 Ellis(1994)指出,显性教学是指“给学习者语法规则,然后加以练习”;隐性教学则指“学习者从所给的例子中归纳出语法规则”。这两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弊端,如何扬长避短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阶段进行选择,从而让显性法和隐性法互为补充,实现语法教学的三维目标。以下结合笔者执教的一节语法公开课,探讨如何结合显性和隐性教学法来平衡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用法(Use),有效地达成语法教学的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论语法教学中的双分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语习得研究为基础,选取与语法教学密切相关的双分概念进行分析和阐释。文章认为,双分概念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倾向于折衷和整合。解析了学得知识经过实践向习得知识转化;在重视语言功能的理论下,语篇语法教学优于词句语法教学;隐性和显性语法教学视学习者情况和语法难度而适当调整;输入加工模式引入的注重意义形成的语法教学模式显得更加符合认知心理学等理论,阐述了新的语法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崔德贵 《林区教学》2008,(6):119-120
随着俄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交际法教学的实施,语法教学应是显性教学还是隐性教学,已成为目前语言教学领域争论的焦点。一部分人认为,显性教学只能发展学生的考试能力,隐性教学才能导致交际能力的产生。因此,应注重从显性教学到隐性教学的转化问题。从笔者对一所高中一年级两个班笔试和口试成绩的分析结果看,隐性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以考察使用为目的的产出任务中作用显著,但在传统以考察语法知识为主的测试中无任何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语法始终是二语习得的一个基础且重要的部分。显性语言知识和隐性语言知识有着不同的特性,在使用中,权衡好两者的地位可以更好促进和巩固语法的学习和运用。另外,教授语法的过程中,显性教学法和隐性教学法的选择也要根据不同情况和条件酌情处理,已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促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合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目标的重要路径。智能媒体虚拟结合现实技术的应用,能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显隐融合”的场景转换,形成显性教育中的无意识隐性感知;移动计算技术可以对受教育者言行进行全天候持续性刻画,建立显性疏导前的隐性透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显隐融合”的全过程追踪;基于历史搜索条件的隐性推送,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在智能媒体应用中,既要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对虚拟场景的过度依赖,防止隐性追踪过程中的信息泄露,又要拓展受教育者的认知广度,突破隐性推送中的“个人日报”式禁锢。  相似文献   

10.
语法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因为对实际语文能力的重视.语法教学被过度淡化了,这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行为。语法教学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在显性语法教学无法适应教学趋势的情况下,寄语法教学于语言应用的隐性语法教学,能够兼顾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法知识的培养.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通过对国外隐性语法教学理念、实践和既有范式的研究,对国内语法教学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发展,如何挖掘大量精品课程资源中的隐性知识和隐性课程资源,促成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优质资源更广范围的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针对高职院校此类问题,通过引用SECI模型从整体上分析和研究了精品资源课程中的显性和隐性资源的平衡转化。采用认知地图等可视化技术对隐性资源进行挖掘,建立隐性知识数据库,采用本体建模的方式构建了适合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隐性知识转化模型。  相似文献   

12.
鉴于师范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对语法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作者以Krashen的输入假说、Schmidt的注意假说和接口学说作为主要理论依据,重新对显性语法教学和隐性语法教学进行整合,提出显-隐性综合语法教学模式并阐明了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步骤,以探索该模式对师范语法教与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三种目标结构语法性不同的口头诱导模仿卷,对92名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英语语法知识的内化程度,以及隐性语法知识和英语水平的关系进行测试。统计分析表明,学习者的隐性语法知识并不理想,各组之间的差异明显,隐性语法知识与英语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比分析了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传统的语法题型和新题型的不同。指出新题型更加注重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和语言综合能力的测试,并阐述了语法题型的改变给英语语法教学带来的启迪和思考;旨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从而能够把内在的隐性语法知识外化为显性的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语法教学的众多方式中,显性和隐性方式得到的关注和研究较多,对教学的影响也较大。因此,理清显性方式和隐性方式之间的内涵和区别,分析两者之间的权衡关系,以及影响教师对二者取向的相关因素,对外语语法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外语语法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显性和隐性教学的动态权衡观,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够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实现其互补。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运用三种目标结构语法性不同的口头诱导模仿卷,测试了92名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英语语法知识的内化程度,以及隐性语法知识和英语水平的关系。统计分析表明,学习者的隐性语法知识并不理想,各组之间的差异明显,隐性语法知识与英语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英语教学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即显性法和隐性法。显性教学法与隐性教学法并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的体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两种教学体系。整合的语法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句法结构的理解更加深刻,记忆更加持久。要根据不同的语法知识,兼并采用两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有很大的学问和很多注意事项,文章提出三种行之有效的英语语法教学方法:在语境中进行英语语法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语境;显性与隐性语法教学相结合,强调语法教学贯穿英语课堂的始终;将强英语教学的互动与反馈,更多地适用于相似的语法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推进,我国传统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产业和社会的新需求,新工科理念应运而生.尽管近些年新工科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知识管理视角审视,我国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仍面临企业参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程度有限,缺少情境化的案例教学,新工科人才的跨学科培养模式不健全,工程教育内容缺乏先进性和实践性等问题,从而阻碍了人才培养过程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获取、转移和整合,不利于提升新工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据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SE-CI模型,文章从知识转化的四个阶段提出了我国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途径,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工程领域的隐性知识,促进新工科人才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高效转化,提升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显性语法规则输入、轻隐性语法能力培养的现象,本文借助内隐/外显学习理论和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的优势,在深入分析英语语法知识与隐性语法能力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内化语法知识、提高语法能力和在网络学习中自主获得语法知识相结合的英语隐性语法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