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方新闻界,“预测新闻”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信息预告到经济、政治、军事等形势预测,已成为西方预告新闻的一种新发展。尤其是每逢年末岁首之际,西方各大通讯社和大型报刊纷纷发出年终预测专稿,展望新的一年,从而形成预测新闻的高峰期。预测新闻,同经济信息预告新闻相比,有以下一些新特点: 第一,预测的内容相当庞杂。信息预告新闻一般较简单,只是预告某件事将要发生或贸易行情的  相似文献   

2.
戈公振是新闻事业的卓然实践者和新闻学研究大家。他从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出发。坚持以“自由为体、西学为用”的现代价值取向,倡导新闻自由,把西方的新闻学基本理论与中国当时最高水平的新闻实践相结合,第一个从平民角度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报刊在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余玉  吴琴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11):91-107+128
近代报刊“耳目喉舌”功能在早期国人译报实践中萌芽,在国人自办报刊中历经“耳目”与“喉舌”之间的“统一——偏移——强化——统一”的循环过程,从而在近代报刊实践史上呈现出独特的嬗变轨迹。具体而言,报刊“耳目喉舌”功能孕育于早期国人报刊实践,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辩证地提出报刊“耳目喉舌”论并逐渐向“喉舌”功能偏移,清末革命派报刊不断强化“喉舌”而轻“耳目”功能,民初随着新闻业从“政论本位”向“新闻本位”转向,报刊“耳目”功能重新得到重视,并逐渐向“耳目喉舌”功能回归。在报刊实践语境中辩证考察近代报刊“耳目”与“喉舌”功能的关系,探寻其独特演进轨迹和在不同历史时期畸轻畸重的现实表征,对当下新闻业有效发挥其功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与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它的发展,标志着新闻传播活动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过去的一个世纪,是新闻传播事业飞速发展的一个世纪。也是新闻传播事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一个世纪。从印刷报纸,到有线电报,到无线电广播,到电视,到互联网络和电子报刊。所有这一切科技手段上的改进,只用了一个世纪就完成了。 发展是加速度的;印刷报纸从诞生到完善,从雕版到活字版,从铅印到胶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板印刷机印刷,到轮转印刷机印刷,用了1000多年的时间。而由有线电报发展到无线电报,由无线电报…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经济信息?经济信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经济信息指包含了新闻样式在内的一种信息,而狭义的经济信息指一种经济性的信息新闻或是信息性的经济新闻。我们通常所指的经济信息是一种狭义的经济信息。目前我们经常接触的、能够理解的是通过新闻媒介传递,并以新闻样式出现的那种经济信息。目前,社会上有些人将信息新闻与经济信息划等号,一谈到信息新闻就认为是经济信息,这是由于对信息新闻和经济信息的区别缺乏了解所致。要知道,经济信息是信息新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传递量居各类信息新闻之首,约占总信息传递量的50%以上。近几年,我国创办的以信息新闻为主要载体的报刊大都以传递经济信息为主,一些报刊则干脆冠之“经济信息”,各级报社、电台开设的信息专栏或信息节目中传递多的也是经济信息。经济信息之所以得  相似文献   

6.
基层是部队建设的主体.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根基。认真策划组织好部队基层建设的宣传.是军队报刊的重要责任.是军事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耍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我们必须从时代发展、战略全局和使命责任的高度.深刻认识信息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郭万盛 《青年记者》2006,(18):46-47
中西新闻传播不同的价值取向严格意义上讲,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是近代“西风东渐”的结果。中国近代报刊从编辑、经营到发行都几乎全面模仿西方。但是中国的媒介功用与西方却并未协同一致,中国媒介追求价值观念的传输,在西方媒介则主要追求新闻信息的传播。中国近代报纸从诞生之  相似文献   

8.
丁捷 《新闻界》2022,(11):43-53
西方报刊的新闻体例引入中国后,嫁接了中国小说的传统,满足了士人消遣娱乐、轻松阅读的需求,但难以承担系统性传递知识的使命。这促使中国报人在新闻这种文体之外另开辟一种新的文体——社会调查,用来满足读者求真、求广的阅读需求。这种文体起源于民报,而后在官报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同新闻类似,社会调查也是从中国古代的书写传统中汲取了营养,借鉴的是另外一种传统文体——地方志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社会调查的引入使得作为西学产物的新式报刊更加呈现出中国特色,在新闻传播史上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仁义 《传媒》2001,(12):1
近一个时期,随着美国“9·11”事件的发生和美军对阿富汗战争的升级,报刊上的军事新闻宣传又热了起来。 其实,军事新闻是整个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报刊如果按照有关规定和报道宗旨严肃认真地进行军事宣传,应该说是一件好事。它对普及军事知识、加强国防教育,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倘若一味追风,不按有关规定和纪律宣传,就会造成混乱,出现问题。 最近,在北京报刊市场上,一些“军事特刊”、“军事文萃”、“军事周刊”、“军事沙龙”等专刊专版又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对“新闻资源”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雯 《新闻界》2003,(1):10-11,19
随着新闻媒介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进入市场竞争领域,“新闻资源”这一名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的新闻传播活动与这些媒介所拥有的新闻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和媒介经营人员注意与探索,他们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并自觉不自觉地在实践中寻求开发与配置新闻资源的途径。然而,如何从学术理论层面上对“新闻资源”进行界定与分析?尚需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一)“新闻资源”词义分析我们查阅众多的辞典、专著,可引用很多关于“资源”、“新闻”…  相似文献   

11.
硬新闻(Hard News)和软新闻(Soft News),是西方新闻界老生常谈的两个基本概念。西方国家一些著名大学新闻系的写作教材中,对“硬”、“软”新闻的研究仍在继续。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界也逐渐加强了对这两种新闻的研究探索。与其他各个领域的报道一样,军事新闻亦有“硬”、“软”之分。具体分析和宏观把握军事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关系,对于改进完善军事新闻采写手段,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晚清对于中国女性解放来说,具有重要的开端意义,变革首先发生在公共话语领域,中国传统女性从“隐匿”到“现身”,而近代报刊作为一种外部力量推动了这一转变。《万国公报》所代表的西方现代报刊,让女性得以从封闭的文化和道德的逻辑链条中跳出,在“中西之别”的尺度上获得了“可见性”,并以“他者”的视野完成了中国女性的“问题化”过程。《时务报》所代表的国人自办报刊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改造女性的“合法化”过程,在国族建构而非在身体经验的层面来论述改造的必要性。这并非是一种历史局限,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策略性选择。维新士人们秉持着“报为国口”的理念,认为报刊的言说主要是向国,所以只有在“国族建构”的层面获得意义,女性问题才得以在面向当政者言说的报刊版面中占据重要位置。于是,解放女性的理由,从传教士报刊中的女性个体权益,被置换成了维新报刊中的国家利益。不同的报刊以其相异的实践方式,参与有关女性的公共言说,并共同影响了女性在公共话语领域的现身方式。报刊成为开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进程的重要动力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让形象说话     
新闻摄影是通过摄影手段向读者传递新闻信息,教育和激励读者的一种有效新闻传播形式,是一种视觉新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界接受并实践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报道思想,各家报刊都非常重视新闻图片的运用,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21世纪的到来,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读图时代”,新闻摄影如鱼得水,备受欢迎。然而,我们在为新闻摄影得以迅猛发展而高兴的同时,发现许多报刊刊用的新闻图片非常一般,甚至有的根本就不是新闻图片,新闻信息量不丰富,人物形象蕴含的感染力、震撼力不强,以至于几乎没什么视觉冲击力,不能打动读者。因此,如何…  相似文献   

14.
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揭示与评价,被称为新闻的“眼睛”。标题不是简单地传递新闻信息的符号,还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出媒体的立场与感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爆炸,现在很多人读报是读“题”。读在快速浏览报纸进行信息的判断、取舍时,标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新闻对舆论的正确导向、对先进化的传播、对民众思想道德的教化,首先表现在标题上。从标题如何制作,可以反映出办报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强不强?责任意识、道德意识有没有?格调、品位高不高?  相似文献   

15.
韩尧 《军事记者》2012,(11):24-25
随着人们工作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接收越来越“快餐化”。新闻已经进入“读题时代”,这就意味着标题在实现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军事新闻标题具有政治倾向性强、内容针对性强的特点.在传递新闻信息、拉近官兵距离、正确把握舆论、增强部队战斗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郑美清 《新闻大学》2006,(1):120-121
作为中国报刊园地的一大品种,文摘类报刊曾经在平面媒体改革中很领了一阵风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春风吹拂着中国大地, 信息交流的新潮开始在还不太清楚什么是“信息”的受众中涌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人们迫切需要了解外界的信息:外地、外国、外行业……一张党报(而且只有四个版)打天下的信息传递方式已不能满足当时人们对信息的渴求,于是一批以摘取经济信息、政策信息与社会新闻为主的文摘类报刊应运而生,成为各个层次受众的阅读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期,外国传教士与维新派在传播西学方面作出的努力,以及20世纪初的出国留学潮,改变了中国知识界对于西学的态度。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号召人们推倒清朝统治,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以平等、自由、博爱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物竞天择”的进化论。考察现状,总结历史,探求救国救民的方案,新书报竞相创刊发行,如从1899年到辛亥革命前,仅留日学生创办的革命刊物就有30多种,并渐以东京和上海为轴心,形成了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的报刊网,大量刊载相关的译著。“自1902至1904年,几乎一半翻译书籍与历史和制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廖昌喜 《新闻界》2001,(6):45-45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个“负面报道”的新闻概念。那么什么是负面报道?这个报道是如何界定的?它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在新闻实践防止负面报道的产生?笔者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所谓负面报道,是指在各类媒介传播的新闻信息中产生了负面社会效应的报道。这里指的“媒介”不仅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还包括互联网等新媒介。“新闻信息”,不仅指常规的新闻消息,还包括传媒发布的一般信息。“负面社会效应”,是指新闻信息传播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生活秩序产生了损伤或…  相似文献   

19.
“今后军事内容的报刊均由军队主办,地方单位不得创办军事报刊。与军队相关的地方单位可办与业务有直接关系的科普性、技术性等内容的报刊,也不得创办军事内容的报刊”。这是新闻出版署最近发出的关于清理整顿军事报刊的通知中规定的。 近年来少数报刊在军事宣传中存在一些混乱现象,如只为赚钱,不顾社会效益,追求卖点,炒作、渲染军事新闻;有的随意编造军事消息,移花接木、无中生有;有的故作耸人听闻的标题,夸大其词,哗众  相似文献   

20.
《一场科技练兵几多新闻热点》 ,解放军报以此为栏题 ,从8月8日到14日 ,连续推出五组军事报道 ,引起了读者关注。这组系列报道依托南京军区组织的一场科技练兵成果演练而采写 ,是编辑部发起的一次军事新闻写作研讨的探索性成果 ,探索的焦点是 :怎样从原本平常的军事活动中 ,发掘出指导性和可读性较强的军事新闻来。在笔者看来 ,这可以说是一次依托和平时期军事训练实践 ,探讨“大军事”新闻写作之道的有效尝试。(一)什么叫“大军事”新闻?“大军事”新闻 ,是一种口语化的说法。如果要给它定义 ,是否可以说 ,所谓“大军事”新闻 ,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