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先后任命张百熙、张之洞制定了两个学制,即《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通过比较这两个学制制定的背景及其内容,可知:由于制定者的主观原因,造成了《壬寅学制》被《癸卯学制》取代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在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中,清政府先后让张之洞和张百熙制定出了两个学制,即“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两者颁布的时间相差很短,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学制的更替是很值得深思的。通过考察两个学制的内容及两个学制制定者之间的影响力,可以发现“癸卯学制”代替“壬寅学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新文化运动之后,社会各界倡导学制改革,经过七年酝酿,1922年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壬戌学制是在总结民国建立以来学校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美国学制的基础上制定的,其最大特点是学制革新中科学精神与自主意识的结合:科学精神体现为学制制定过程的科学性与学制内容的科学性;自主意识体现为该学制是明辨择善的产物,是民间意识的体现,是个性发展的彰显。壬戌学制契合了时代需要,抓住了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实现了教育制度的重组,并有力地推进了各项教育改革。回首百年,壬戌学制回应现实需要、开展教育实验、注意民间力量、关注综合改革等经验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学制是教育制度的核心问题。文章归纳分析了美国、俄罗斯和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学制的特点:高职教育学制长短不一,却不影响学生升学进路;职、普两类高等教育单向或双向沟通;学制分为多类,不同类别学制差异较大。借鉴这些学制发展与改革的有益经验,立足国情,文章提出我国大陆高等教育学制改革方向应是:延长高职教育学制,构建独立体系;实行弹性学制,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沟通职、普两类高等教育,形成立交桥。  相似文献   

5.
邱文萍 《考试周刊》2009,(27):175-176
癸卯学制时期是我国近代教育的起步时期,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宣布了我国近代体育课程从此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本文作者对这一时期清政府颁布的两个学制:壬寅学制(未实施)和癸卯学制的历史背景,以及两个学制中规定的有关体育课的内容与要求进行论述和比较,并着重分析和探讨了癸卯学制时期体育课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结合国内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学制改革的起因及部分重点高校学制改革的现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学制改革对研究生培养、就业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对部分高校学制回改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围绕目前学制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学制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选择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基础教育学制,对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学校管理与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回顾了学制问题的由来的基础上,综合比较了"六三"学制与"五四"学制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了基础教育学制决策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教育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学制改革必将再次提上日程。20世纪以来我国学制改革的历程,对新时代学制改革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启示。20世纪以来我国学制改革的成败得失启示我们,新时代学制改革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新时代实际出发,遵循教育基本规律,总结20世纪以来我国学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借鉴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学制形态,勾勒了新时代学制改革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学制的阶段性特征、学制的课程特征以及从马克思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角度,论述了学制与终身教育之间的矛盾统一性,为在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学制改革进行了理论探讨,从而使学制改革更好地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学制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选择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基础教育学制,对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学校管理与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回顾了学制问题的由来的基础上,综合比较了“六三”学制与“五四”学制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了基础教育学制决策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教育制度创新有其内在规律,是在规律的制约下展开的。但是,在每一个社会,教育制度的每一次创新,又都是由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心理和自然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促成的。因此,任何一次教育制度创新,都将体现为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教育传统与教育制度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传统是教育制度创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制度创新并不是一味地否定教育传统,恰恰是教育传统的继续。教育制度创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摆脱教育传统的制约,而是为了改造教育传统,发展教育传统,实现教育传统的创造性转换,使其适应今天教育变革、教育制度创新的需要,帮助解决今天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树立教育制度创新的“民族特色”,是教育制度创新的精髓和我们所应持的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13.
教育体制理论的新诠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相应的教育规范相结合,就形成了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的教育体制。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之所以必须结合而且有可能结合,不仅是因为教育机构只有与教育规范相结合才能得到社会环境的认同和支持,而且教育机构的目的和功能主要是由教育规范来限定的,教育机构建立的过程也是教育规范形成的过程。对教育体制做出这种诠释,从理论上来说,不仅有助于澄清对教育体制的一些模糊认识,廓清教育理论中一些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丰富政策分析理论中政策內容分析的理论,而且对认识、分析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理论,以及组织或系统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实践上看,可以为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一种清晰、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弹性学制是以完全学分制为基础,具有较大灵活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弹性学制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以及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我国弹性学制的实施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教育行政体制作为国家领导教育的最基本方式,是各项教育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影响着教育管理模式的选择.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是在我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具有我国的特点.通过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现状的分析,客观了解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与不足,使我国教育政管理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推动我国教育管理模式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方教育制度创新是地方治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各个地方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自主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一系列落实国家政策、解决当地实际问题的政策措施。在这个意义上说,地方教育制度创新是宏观政策"落地"的重要实践路径。研究和归纳地方政府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特征,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对于科学理性地分析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推动政府教育责任履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育制度创新有其内在规律,是在规律的制约下展开的。但是,在每一个社会,教育制度的每一次创新,又都是由社会、历史、文化、心理和自然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促成的。因此,任何一次教育制度创新,都将体现为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徐诚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35):15-17
制度变迁是累积性的因果关系,教育行政体制变迁必然蕴涵文化演进.英、法、美、日、中的教育行政体制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根源,文化演化的制度变迁观对于解释教育行政体制的稳定性与变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的教育行政体制是建立在中国文化传统及其演化基础之上的制度变迁,必须继承或涵化中西方文化中的优良基因,避免激进式制度变革,从而使教育行政体制改革走向民主化、科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教育股份制借用企业股份制的众多制度优势,给合教育自身的特殊属性和规律演变而来。二者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比较二者异同,有利于廓清模糊认识。有利于具体操作中对于教育股份制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在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学生收费制度和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和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理论分析表明,应强调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教育财政职能。今后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和完善教育财政法规、建立公平的公立学校资源分配制度、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选择合适的高等教育财政模式以及完善贫困学生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