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四顷地村位于今天内蒙古默特右旗境内,清末属山西省归绥道萨拉齐厅管辖,是控制西南蒙古教区教务的主教府所在地。笔者通过参阅各种史料,对二十四顷地的建立、发展、结局,对发生在这里的、在长城以北义和团运动中震惊中外的比利时圣母圣心会韩默理主教被杀一案做 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昭通虽僻处西南内地,却因交通孔道的原因而成为近代天主教传入云南最早的地区,也是云南教区最早的主教区。在其传播过程中,一度曾发生过多次民教冲突,但由于天主教会长期执著于医疗等公益事业,教派发展也呈现多元趋势,在经历晚清数十年的曲折动荡之后,到民国年间其"劝人为善"之处已逐渐为昭通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一、外国宗教势力的侵入鸦片战争后,天主教陆续在乐山地区各县传教。据仁寿、犍为、井研、洪雅、夹江、峨眉、彭山、沐川等九县市不完全统计,有教堂26个,教徒分布在55个乡、镇。最早属宜宾教区,在各县建立教堂后,1930年从宜宾教区划出洪稚、夹江、丹棱、峨眉等十县成立乐山监牧区;1945年,又增划眉山、仁寿、井研、彭山等五县,乐山监牧区升格为代牧区;1947年罗马教皇任命乐山主教,与世界各国主教享有同等权力。基督教在光绪年间传入,远不及天主教势力。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绥远位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是连接东西蒙古、内外蒙古的扼要之处。由于清朝的封禁政策和其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绥远一直被定义为边远之地,其传统地理价值可通过绥远城将军衙门匾额之上"屏藩朔漠"四字得以体现。晚清时期列强对我西北领土的觊觎、内地人地矛盾的增加等情况使得内陆边疆逐渐被重视,建省之议提上日程,军政使副使姚锡光在《筹蒙刍议》中的"屏障畿疆"四字反映了绥远的作用,此时的绥远作为农牧交接地、蒙汉杂糅区、西北门户、内地屏障,已俨然成为边疆整合的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5.
宁夏天主教区是近代天主教在宁夏的传教机构,但在固原地区则是西班牙嘉布遣会负责传教,与宁夏教区无涉,只是统一受罗马教廷领导。有关宁夏天主教的文献主要为法,佛莱芒(与荷兰语接近)、英文等,可与汉文史料为印证。以往国内记载涉及到宁夏天主教时,多难以见到外文文献,故多有记述含混不清处,本文试图利用搜集到的外文文献重建天主教宁夏教区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对犹太问题的研究中,惊奇地发现,中世纪反犹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并不是传统上所指认的基督教会的教皇和主教,而是那些愚昧保守的中下层教士.正是他们为显示自己对基督的忠诚才把反犹哄炒成为运动而弥漫西欧的.由于反对富有的犹太人的运动迎合了基督教欧洲各个阶层的心理,因而得以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反犹运动中,教皇和主教竭力保护犹太人,至多要求犹太人改教受洗,但这也是出于保护犹太人生命安全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7.
阿里乌斯派(Arianism):公元三世纪出现的基督教的一个派别。其创始人为利比亚教区主教阿里乌斯(Arius)。(利比亚教区属亚历山大里亚(Alexandaria 大主教区。)阿里乌斯精通辨证术、雄辞善辨。他反对“三位一体”的教义,约于318年提出圣子(即基督)不能与圣父相比,圣子他不过是所有造物当中最初和最尊贵者,不象圣父那样无始无终而且  相似文献   

8.
遣使会是入华传教的天主教四大修会之一。它上承耶稣会,下启圣母圣心会,向蒙古人开教,开创了蒙古地区三个传教中心西湾子、小东沟、苦力图,为后来蒙古三大教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五十年前,在著名爱国将领傅作义将军的指挥下,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绥远抗战”。它曾使“四万万人闻之,神为之王,气为之壮”。目前,史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尚少有专文论述。展示绥远抗战的概貌及其历史意义,对于进一步研究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之作用,无疑是有益的。为了纪念绥远抗战五十周年,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浅尝试。一、绥远在抗战中重要的战略地位绥远,位于中国北部边疆,东邻察哈尔,南通晋陕,西连宁夏,北接外蒙古。是中国西北部的屏障。自1931年8月,傅作义将军以三十五军军长兼绥远省主席的身份入主绥远后,  相似文献   

10.
宁夏出土文献有图录型成果出版,个案研究多集中于唐及唐以前出土文献,明朝出土石刻文献研究还很薄弱。《明昭毅将军红山杨公合葬墓志铭》由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宁夏举人黄鹍撰写,碑文主要记志主杨钊生平及其七代世系。文章据拓片重新繁体录文,并结合传世文献主要从杨钊世系、杨钊抗击吉囊寇边入侵及铭文撰者等方面对志文予以疏证。杨钊可能是随父杨英于明弘治四年(1491)十月迁至宁夏前卫,后迁至宁夏后卫,嘉靖十三年(1534)七月蒙古鞋靼吉囊部入寇内侵安定、会宁等地,杨钊奋勇抗敌,后立功升迁。  相似文献   

11.
马福祥于1921—1925年任绥远特别区都统。他在绥远的所作所为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鼓励民间种植鸦片、军政人员贩卖鸦片,从而导致绥远地区鸦片的泛滥;其二,重视地方教育事业,在教育、军事、行政诸领域任用地方人士。对马福祥在绥远地区所作所为的评价,应该将其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予以分析,而不应简单地加以否定。  相似文献   

12.
《河西学院学报》2015,(6):74-79
远离草原文明的云南蒙古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与族群互动格局下进行着文化的"在地化"发展。虽然在文化类型上与草原蒙古族相去深远,却依然保持、维系着其民族认同。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的民族政策推动所致,另一方面也与两地蒙古族的互动、交流相关,不断地复制、传播其族群性。随着云南蒙古族与内蒙蒙古族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内蒙蒙古族为之提供符合民族认同发展的"文化素材"。两地蒙古族通过互动交流,建构起"想象的共同体"。民族内部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认同的建构,也增强了其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3.
从1964年到1980年,在中国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了一场以调整工业布局、加强国防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运动,史称三线建设。当时从战略角度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东北及沿海地区为一线;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青海的全部,陕西、山西、宁夏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豫西、鄂西、湘西等地区为三线;一、三线之间的地区为二线。这个三线就是通常所说的“大三线”。在国家搞“大三线”的同时,各省又都划分了自己的一、二、三线,其中的第三线称为“小三线”。大、小三线的建设,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投资之集中、地域之广…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绥远省并不是一个缺粮的地区,粮食人均占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一个粮食相对富余的省份。这既得益于人口稀少而土地广阔的自然条件,也得益于绥远农户的勤苦耐劳。尽管如此,各个县局粮食的人均占有却十分不均衡,严重缺粮县的人口约占全体人口的20%。省内形成了以武川、归绥、凉城为典型的三个需求中心,以萨拉齐、安北、丰镇为代表的三个供应中心,粮食在供应地与需求地之间辗转流通,调剂了占有的不均衡,保障了省内的粮食安全,与此同时还形成了包头、归绥两个粮食贸易中心和以萨拉齐为代表的几个运输中心。  相似文献   

15.
抗战后期,罗先生的学生王志毅,由教育部长朱家骅任命接替边振方继任国立绥宁师范学校校长。该学校校址在宁夏省(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惠农县黄渠桥镇(今属平罗县),由教育部边疆教育司领导,办学宗旨是为绥远(今内蒙)、宁夏两个边疆省份培养小学教师。王志毅初掌校印,兴致甚高,乃请罗先生代作校歌。罗先生作歌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林 《闽江学院学报》2007,28(6):132-136
《福声》月刊是中华圣公会福建教区于1931年创办的教会期刊,它的出版发行促进了圣公会福建教区“五运”工作的蓬勃开展,发展了教会自身的文字出版事业,记录了教区传教活动的过程,成为今天研究福建圣公会史不可或缺的资料。笔者在整理、利用《福声》月刊的过程中初步探讨它的性质、特点和历史影响,从文字出版事业的视角研究中华圣公会福建教区的传教历史。  相似文献   

17.
早期蒙古部落中汪古、客列和乃蛮三部可算得上是真正信仰了基督教,这与它们的族源和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从族源上看,这三部曾是属于操突厥语族语言的突厥-回纥部落,而突厥-回纥部落曾经接受了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派;从文化上看,当时的蒙古各部落信奉萨满教,萨满教具有包容性的特点,在教义上与基督教有某种程度的契合,这是三部易于接受基督教的良好的基础条件。但是,基督教在三部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影响并不大,占主要地位的仍是萨满教  相似文献   

18.
满族作为我国北方一个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的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与我国境内蒙、藏、回等民族及其所信仰的佛教、伊斯兰教等均发生政治联系,满蒙联盟是清朝统治集团在处理民族关系中奉行不替的宗旨和基本国策。本文试图揭示清朝统治集团利用蒙古宗教势力,既联合而又最大限度地削弱蒙古封建贵族政治实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张绍曾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是具有广泛影响的爱国将领和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张绍曾率先响应孙中山先生号召,发动了“滦州兵谏”和“滦州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辛亥革命后,沙俄企图唆使外蒙独立,招降内蒙各盟旗。为平息叛乱,1912年张绍曾被任命为绥远将军,并主持召开西盟会议,揭露沙俄的侵略行径,利用群人智慧,平等对待蒙古王公,宣传五族共和的思想,团结西盟军民,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绍曾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是具有广泛影响的爱国将领和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张绍曾率先响应孙中山先生号召,发动了"滦州兵谏"和"滦州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辛亥革命后,沙俄企图唆使外蒙独立,招降内蒙各盟旗。为平息叛乱,1912年张绍曾被任命为绥远将军,并主持召开西盟会议,揭露沙俄的侵略行径,利用群人智慧,平等对待蒙古王公,宣传五族共和的思想,团结西盟军民,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