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小说题目新解小说原题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56年9月号《人民文学》发表时,编辑部将题目改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后来收入1956年《短篇小说选》及其他集子时,作者又将其改为原题。粉碎“四人帮”后出的《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里也用的原题。可见王蒙用这个题名有他的用意。两个题目的逻辑重音不同,作者的题目放在“年轻人”上,而改题是“新来的”。这样就牵涉到小说的视角问题。前者是内部视角《尽管是第三人称,但小说的基点是在林震身上,以林震为视角的》,在审美品格上,标明了小说的表现性,而主要不是生活写实。后…  相似文献   

2.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表现的是一个年轻人的人生实现愿望,同以政治形式反映出来的传统文化规范的冲突和摩擦。这种似乎是个人理想与外部现实的冲突,贯穿了王蒙后来的很多小说,这也是王蒙小说为当代丈学提供的一个解读中国社会冲突的重要的主题线索。在《组织部》里,“年轻人”——林震,是这个小说的原发点,这篇小说是由他的感受、体验而产生的,或者说,小说的动机与意向性,都产生于林震的内心经验,作品反映的是一个心理事件,因而是一篇心态小说。但在客观论的片面认识论的时代思潮中,小说不可能不被错读和误读。刘世吾的真正悲剧是被组织,被革命话语所异化,而非“革命意志衰退”。林震是个个人主义者。个人主义同集体主义时代必然构成冲突,林震的喜剧性遭遇由此决定。  相似文献   

3.
北京有一个卖望远镜的年轻人,开了一年多的店,几乎没赚到钱。可后来,他却跟“同一首歌”攀上了“亲戚”,从此“山鸡变凤凰”。他带着望远镜,跟着“同一首歌”走南闯北,5年间就赚了200万!你一定奇怪,这个跟中央电视台毫无关系的年轻人,怎么可能沾上“同一首歌”的光?况且,望远镜还是当初滞销的那些望远镜,他是怎么赚到200万的呢?  相似文献   

4.
春节期间,叮当应姑妈的邀请来到美国,在夏威夷过了一个别样的春节。姑妈带着叮当逛了曾留下孙中山革命足迹的檀香山;还参观了中途岛———二战时,美国在著名的“中途岛海战”中大败日军。最后,叮当缠着姑父带他去参观了当地的警察局,因为他经常在好莱坞大片中看到美国警察破案的神勇表现,姑父在警察局当差,这个好机会可不能错过哟。警长是怎样巧识小偷的?叮当的运气真是不赖,他刚随姑父到警察局,就有个老婆婆拽着两个年轻人来报案。老婆婆说她在街上走,这两个年轻人在她身边蹭过,随后她就发现自己的钱包不翼而飞了,因此她怀疑这两个青年是小…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对新化运动的态度可以分为3个阶段。“五四”运动之前,他主要是对其进行观察,极少表态。“五四”运动期间,他对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行动表示支持,对新化运动表现出同情的态度。“五四”运动之后,他在肯定中国传统化的同时,对新化运动持怀疑的态度。这种变化,是他对新化运动的缺点的认识逐渐清晰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吴冬 《大学时代》2006,(9):I0001-I0001
古希腊有个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哲学在当时是很崇高的职业.因此很多年轻人来找苏格拉底学习。 一个年轻人来了,想要学习哲学。苏格拉底一言不发,带着他来到一条河边,突然用力把他推到了河里。年轻人起先以为苏格拉底在跟他开玩笑,并不在意。结果苏格拉底也跳到水里,并且拼命地把他往水底按。这下子,年轻人慌了,求生的本能让他拼尽全力将苏格拉底掀开,爬到岸上。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年轻人,在路上与他在求学时期的老师巧遇,老师关心地询问年轻人的近况。年轻人将自己从离开学校到进入目前的公司之后,所有遭遇的不顺利情形,一五一十地对老师尽情倾诉。 老师耐心地听着年轻人的抱怨,好不容易等到年轻人告一段落,才点点头说:“看来,你的状况似乎不是十分理想。不过,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想过要改变这种现状,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呢?” 年轻人急忙回答:“我当然想要过得更好呀!老师,有什么诀窍吗?” 老师神秘地笑了笑:“的确有诀窍,你明天晚上若是有空,到这个地址来找我!”说着,老师递了张名片给年轻人。 第二天晚上,年轻人来…  相似文献   

8.
李嘉 《良师》2011,(6):16-17
在“牛仔大王”李维斯的发迹史中有这样一段传奇:当年,他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带着梦想加入淘金热。  相似文献   

9.
清代文史学家赵翼博学广识,著述很多。他谈到测字的趣闻时说:他少时亲眼看到有个年轻人带着满面愁容来找测字先生,测问父亲的病情和运气、寿数,他随手拈了一个“一”字,算命先生对他说:“‘一’者,‘生’字之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位年轻人想努力提高画技,于是把自己一幅认为最满意的作品复制了一幅拿到市场,旁边放一支笔,请观众指出缺点。人们竞相发表自己的意见,画面上标的都是指责的记号,换言之,这幅画一无是处。青年人萎靡不振,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绘画的才能。老师问清原委,让他换个方式试试。于是他拿着同一幅画的复制品到市场,所不同的是,这次让人们指出精彩的地方来。晚上拿回家再看这幅画,都是精彩之处。青年人备受鼓舞,以后在画坛上终有成就。  相似文献   

11.
绝处求生     
《现代语文》2005,(9):12-12
古希腊有个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哲学家当时是很崇高的职业,因此有很多年轻人来找苏格拉底学习。一天,一个年轻人来了,想要学习哲学。苏格拉底一言不发,带着他走到一条河边,突然用力把他推到了河里。年轻人起先以为苏格拉底在跟他开玩笑,并不在意。结果苏格拉底也跳到水里,并且拼命地把他往水底按。这下子,年轻人真的慌了,求生的本能令他拼尽全力将苏格拉底掀开,爬到岸上。年轻人不解地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这样做,苏格拉底回答道:“我只想告诉你,做什么事业都必须有绝处求生那么大的决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绝处求生     
古希腊有个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哲学在当时是很崇高的职业,因此很多年轻人来找苏格拉底学习。一个年轻人来了,想要学习哲学。苏格拉底一言不发,带着他来到一条河边,突然用力把他推到了河里。年轻人起先以为苏格拉底在跟他开玩笑,并不在意。结果苏格拉底也跳到水里,并且拼命地把他往水底按。这下子年轻人慌了,求生的本能让他拼尽全力将苏格拉底掀开,爬到岸上。年轻人不解地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这样做,苏格拉底回答说:“我只想告诉你,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绝处求生那么大的决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绝处求生@吴冬  相似文献   

13.
这个文本是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矛盾多变的态度下的产物,又是党所引导下的文学方向的争议性的结果。在当时乃至现在,我们都自觉不自觉地更倾向于关注于它的反官僚主义话语主题,肯定作家揭示生活矛盾复杂性与斗争热情的勇气。也许作家本人也是这种创作意图,但是往往,作家的创作意图是可能与他的作品的艺术效果相矛盾的,这种矛盾会在文本的内在裂缝中得以体现出来。这个文本讲述的是一个刚到组织部工作的年轻人林震在1956年3月至5月间经历的工作与私人情感受挫的故事。在工作中,他遭遇了以前没有想像到的官僚主义与守旧势力的考验,而…  相似文献   

14.
尝试赞美     
贾新艳 《河北教育》2005,(19):10-10
最近我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位年轻人想努力提高画技,于是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幅画的复制品拿到市场,旁边放一支笔,请观众指出缺点。人们真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画面上标的都是指责的记号,换言之,这幅画一无是处。青年人萎靡不振,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绘画的才能。老师问清原委,让他换个方式试试。于是他拿着同一幅画的复制品到市场,所不同的是,这次让人们指出精彩的地方来。晚上拿回家再看这幅画,都是精彩之处。青年人备受鼓舞,以后在画坛上终有成就。  相似文献   

15.
读阅读所得到的所指可能与本意向性完全不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有些词语,让读疑窦丛生,可能导致把刘世吾与聪敏、林震与野心、韩常新与可怜联系起来,因而重写出全新的意象。  相似文献   

16.
《读写月报》2023,(13):11-15
<正>【阅读导引】近年来,一些专家总是带着建议出现在媒体、网络上,那些看似离谱的建议却往往能够被送上热搜,通过不同的“专家”之口试探着老百姓的反应。而专家们的建议总能与时俱进,每次都巧妙地将社会问题转移到年轻人、女性身上,有“专家称年轻时不应为钱去选择工作”,还有“专家称年轻人工资低可能是能力不够”……这些言论遭到网友的嘲讽,甚至还出了“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听专家建议”“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热搜。  相似文献   

17.
王蒙的成名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在许多人看来是一部大胆干预生活,表现同官僚主义作斗争的作品.有人在分析这部作品时写道:“林震受到苏联社会主义文艺中革命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熏陶,怀着‘干预生活’的热情来到了区委组织部,渴望象娜斯佳那样在与保守主义,官僚主义的斗争中建立功勋”.①这个分析看似有根据、有道理,但是当我们仔细研读这部小说时,就很容易发现上述分析只抓住了现象,而未能深入到作品的深层世界去把握小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历来把读书当作一件重大而严肃的事,关系到前途、修养、人格等等,因为书籍是人类知识与智慧的最重要来源,读书是文明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最重要手段。与此同时,读书也成了教育的代名词,读书即上学,上学即读书。书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变成近乎神圣的东西。市场与技术改变了“读书”的意义。当年老的或正在年老的人感叹: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爱读书了,越来越没文化了——他们指的实际上是这样的情形: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获得阅读的主动权,即他有权利不去读这一些,而去读那一些。这种权利的基础在于有一个丰富的图书市场…  相似文献   

19.
王蒙作品     
王蒙 《中文自修》2001,(10):21-21
青年人林震从小学调入区委组织部工作,他耳闻目赌了区委组织部内的种种官僚主义作风。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刘世吾在带着林震处理完麻袋厂问题以后,两人走进一个小铺子吃馄钝——  相似文献   

20.
有一年夏天,犹特拉金的一个林区来了一位寻找创作灵感的年轻人,他喜欢这里蓝天绿草及林间的悠悠鸟鸣。一次,林务区长7岁的女儿要过生日,他想送给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一份特别的礼物。第二天清晨,他带着小姑娘来到林子里,金色的阳光穿过树叶在地上投下了斑驳的影子。他对小姑娘说:“我送你的生日礼物就在这林子里面,你去找吧!”小姑娘欢快地在林子里找了起来。很快,她发现每一朵蘑菇下面都藏着一件小东西:有包着银纸的糖果,一束蜡质的小花,或一枚顶针、丝带、红枣……她惊喜万分,仿佛进入了一个新奇的童话世界。这个年轻人就是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