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均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与除法运算、用除法解决问题密切相关的重要概念。教材十分重视平均分物的教学活动对除法概念理解的支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境选取、过程经历和多元表征,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帮助儿童建立"平均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师上"多位数除法"时,要求学生背"多位数除法法则".课后交流时,该教师阐述了背法则的理由: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有极少数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等.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小学六年制数学课本第三册第78~81页。教学要求: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用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9根小棒可以摆成几个这样的三角形? 指名读题后,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根据题目要求摆出来吗?(指名板算,要求列式并用竖式计算出来。其他同学用学具操作摆图。教师巡视,请一同学到幻灯机的投影仪上摆。)学生摆后,教师提问。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先拿出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再拿出3根小棒,又摆成一个三角形;还有3根小棒,又可以再摆1个三角形。订正板演。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生:有3根小棒就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9根  相似文献   

4.
孟茜 《湖南教育》2003,(22):34-34
一、导概念的形成。以往,在学习数学概念时,教师偏重于教学的结果,学生则偏重于记忆结果,而忽视了思索和理解概念形成的实质及要素。课改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概念的生成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素材,便于他们从中抽象出概念。例如,教学三角形概念时,学生先举出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在头脑中有了初步印象,再用三根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并说说是怎样摆的,动手画画三角形,并说说是怎样画的。在此基础上,学生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就不难了。二、导定律、公式的发现。小学数学教材中,定律、公式虽然不多,有的也不像中学教材那样明确提出,但教师的…  相似文献   

5.
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能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是指能对知识进行应用,能解决问题。所以探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真"理解就尤为必要。【片断回放】当学生已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知道了组成三角形的三边特征后教师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一:用这些小棒摆一个三边不相等的三角形。  相似文献   

6.
运用"分类思想"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是用一种数学思想来指导具体的课堂走向,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设计的根据是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教学难点,以及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本质。教师让学生先通过图示式分类展现真实想法,再让学生结合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名称由来,以及分数的除法意义来理解分类的依据,然后在运用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内在联系的练习中深化知识,最终实现对真分数与假分数概念的过程性理解。  相似文献   

7.
倍数关系实际上是几个几的又一种说法。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四、五、六册中出现的倍数关系应用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等分除法、包含除法等的扩展。因此,我在讲完等分除法和包含除法及9的乘法口诀后,进行了倍数关系应用题的整体教学的尝试,共讲授12课时。经整体教学的尝试后,进行了自我质量评估,成绩良好。我的具体教法如下:(一)建立“倍”的概念“倍”的概念的理解是解倍数关系应用题的关键,因此,我不急于讲应用题,而是用3个课时讲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概念在建构学生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宏观上掌握数学概念的系统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中蕴含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度发生。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中"三角形的分类"这一知识点  相似文献   

9.
三角形的分类是“三角形的认识”中的重要内容。许多教师只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示范 ,进行观察、比较、操作、分类 ,亦步亦骤地完成任务 ,学生参与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我校王老师的教学令人耳目一新 ,它是这样教学的。师 :请各小组从第一个信封中取出三角形卡片 ,认真观察它们的内角特征 ,将它们进行分类 ,并想想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生1 :我将三角形分成两类 ,一类是有三个锐角的三角形 ,另一类是只有两个锐角的三角形。(如下图①)生2 :我认为右边只有两个锐角的三角形 ,根据第三个角的特征 ,还可分成两类。(如下图②)生…  相似文献   

10.
一次,听一位教师上几何初步知识课,在整理各种三角形概念时,这位教师引导学生将三角形作如下分类:?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的逻辑力量,依赖于数学教师的逻辑素养。如果教师缺乏逻辑素养,则讲课时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推理不严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的逻辑错误,往往导致课堂教学的思维混乱。现举数例,加以说明。误例之一:“如果单位“1”不是平均分,则其中每一部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有如下教学片断。师:如果三角形的面积(图1)表示为单位“1”,  相似文献   

12.
通用六年制数学课本三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的教学,主要应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概念以及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为达此目的,课前,我组织学生按教材上例题的图示,制作了20个当作苹果的小圆片和4个当做盘子的大圆片。课中,我用发现法组织学生学习,基本的教学过程如下。 1、操作学具,认识余数概念。教师出示准备题:有8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要求学生按照题意操作学具。当学生用学具演示成下图,并回答“可以放2盘”后,教师出示课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说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推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3)学生会按角将三角形进行分类。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3.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4.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在动手、动脑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推导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过程以及按角将三角形分类。教学难点引…  相似文献   

14.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它明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清楚、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进行正确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先决条件.可以说,一个人数学能力的高低,是与他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分不开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下面以数学课中"有余数除法"的教学为例,对数学概念的教学作一些摸索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表内除法"教学中,学生已经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余数除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学生初次接触"余数",认识竖式计算除法,更是以后学习复杂余数除法的基础,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教好"有余数的除法"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6.
三角形是数学中的概念,它有自己的特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深奥的理论,不仅教师难教,学生还难学。笔者就想如果能在教学中借用“三角形”的一些特点来分析抽象的概念、理论,可能会起到拨云见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探究性学习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认知方式。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提倡学生“做数学”,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来经历数学,探究数学。那么,如何把数学课堂变为数学探究性活动的课堂,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做了初步尝试。课始,教师让学生给教室后面的听课老师做一个分类。然后,从学生日常见过的三角形实物图导入。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一、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准备 在数学概念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对数学概念的教学目标有清晰的把握,教学目标的把握是教学策略制定的关键,有助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形式与掌握,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通过数学概念本身的逻辑联系来进行.所以教师要明确概念定义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中达到如下要求: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一直致力于寻找推进和落实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数学概念。教师应当注意教学过程中对教法的反思,对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总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数学的内涵,促进数学能力得到质的提升。文章通过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教学实践探索和研究,以期给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方面提供些许灵感。  相似文献   

20.
对比,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把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进行比较,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