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培育与提升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对于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都具有重要价值。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是中小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发展与家国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体现为他们对家庭、家乡、民族和国家的高度认同、持续维护与深沉热爱,并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与价值使命。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关涉维度包括家国文化、家国情感、家国实践和家国担当四个方面。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与提升需要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合,丰富学生的家国文化知识;依托物质与媒介两类载体,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感;把握学校、家庭与社会三大主体,提升学生的家国实践能力;树立家国历史观、责任观和发展观,增强学生的家国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2.
罗春洪 《中国德育》2014,(13):14-20
顾炎武是一位坚贞的民族爱国主义思想先哲,其“合私成公”的道德理想、“天下兴亡,匹夫之责”的责任主张、“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行为原则,充分表达了其于国于家的道德情怀,是推进学校家国情怀教育十分重要的思想之源。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诸多教学内容中都隐藏着德育特别是家国情怀教育的因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染、在关注社会生活中引导、在活动体验中培植,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4.
记得去年深秋,和先生出门散步,先生忽然问:老婆,你说,怎么外国不侵略咱们国家来呢?我呆一呆,霎时血冲上脸:你什么意思?你好日子过腻了是不是?  相似文献   

5.
邵俊峰  李丽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2):12-15,42
孔子仁学的思想理路的内在矛盾,集中表现在孝与忠的关系上。孝与忠在情感层面的兼容,构成其"家国同构"的社会理想;在践行层面的对立,又构成其"家国错位"的理论偏至,其结果是:一方面社会家庭化了,另一方面家庭社会化了。仁学具有的情感性与践行性矛盾统一的本质特性,决定其思想理路必从"家国同构"走向"家国错位"。  相似文献   

6.
刘平 《学周刊C版》2022,(14):112-114
家国情怀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也是一项关键的历史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既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必要举措,也是实现我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文章主要探析了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有力的参考,从而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顺利实现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朱燕芬 《中小学校长》2022,(11):68-71+6
培育蕴含家国情怀的“好家风”,是弘扬“家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所在的学校通过开展“有根行动”,建立了“一个核心、三个专题、一套评价”的主题框架,以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的寻根、扎根、厚根系列活动为载体,融汇资源、环境、课程等于一体,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弘扬了优良家风,也有效培育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8.
历史课程的学习是带中学生了解在过去的时间里,国家及世界所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以此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渐渐建立起对祖国的热爱情怀,同时感知到整个世界的存在。本文将从家国情怀和世界意识两个维度展开讨论,分析对增强中学生爱国思想、开阔其世界视野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新时代大学生对传统家国文化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部分大学生对家庭的依顺、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国家的效忠观念有所淡化,影响其对新时代家国情怀的科学理解和正确践行。家庭和睦、乡土情怀、效忠国家等传统家国文化需要传承和弘扬,传统家国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在新时代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对新时代大学生加强家庭教育,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必须紧跟时代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支撑,与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积极培育大学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观。  相似文献   

11.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在对历史的学习和探究中,具备一定的人文追求和社会担当。在当前世界近现代史本科教学改革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对世界近现代史本科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家国情怀”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应具有价值关怀,还要关注现实生活问题,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命。  相似文献   

12.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他两岁死了父亲,四岁随母亲改嫁寄养山东,读书极为刻苦,“划粥而食”不说,大冷天还用冷水浇脸提神,最厉害的是,“五年不解带”,也就是说五年没脱衣服睡觉。  相似文献   

13.
想到当今独生子或者二胎家庭结构背景下,长辈宠溺,以及轻德重智的教育体制下,感恩教育的缺失双重作用下,学生的感恩之心在风蚀,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在变薄弱。如何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有担当呢?笔者凭借自身多年的教育经验,觉得父母的言传身教、教师的垂范激活、孩子生活的亲历塑造,以及社会时事的教育提升,是培养孩子感恩、奉献、担当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最突出的特点是家国情怀、家国同构和家国天下,其本质是家国一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新时代爱国主义已由古代的效忠君王、近现代的反帝反封建和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取向。为此,要明晰“个人—家庭—社区—国家—人类”新型家国共同体的内在联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四个主体”的作用,彰显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底蕴与理论张力。由家国一体转向家国共同体,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改进路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领悟祖国大好河山之美,树立远大的志向;介绍英雄人物生平事迹,让学生知人论世,形成正确价值观;指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学思结合,增强历史使命感;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言说心声,抒发民族自豪感。这样能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  相似文献   

16.
孙璇 《神州学人》2017,(5):39-39
上世纪90年代初,我随父母南下深圳,亲眼目睹了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辉煌历程,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一日千里的人间奇迹。深圳的成功,说明了我们中国人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壮志,有能够成就前无古人伟大事业的能力。我非常骄傲,我是一名中国人,我是一名深圳人。2006年春天,我的父母为了让我开拓视野、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将我送到了澳大利亚,就读于阿德莱德大学。经过10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顾炎武是一位坚贞的民族爱国主义思想先哲,其"合私成公"的道德理想、"天下兴亡,匹夫之责"的责任主张、"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行为原则,充分表达了其于国于家的道德情怀,是推进学校家国情怀教育十分重要的思想之源。  相似文献   

18.
家国情怀就是人对自己国家所表现出的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家庭的情感和爱国的情感必须要高度统一,才能具有家国情怀。在家中孝敬老人,爱护小孩,团结邻里,在国家层面爱国敬业,维护国家安全等均是家国情怀的表现。中国历史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合理挖掘并应用历史文化,在教授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加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家国情怀是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在反思日常中激发家国情怀、在理性辨析中坚定家国情怀、在自觉践行中外化家国情怀,使学生感受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时代境遇下,对中小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彰显中华民族传统精华的家国情怀教育,可以激发个体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与历史使命感。立足学生的生活世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学校、家庭、社会合力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生成与爱国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