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它不仅仅是对教材使用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把教材视为“圣经”,而是作为“教”与“学”的材料,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教师通过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钻研课程标准、领会编者意图、研究学生基础,完全可以处理教材,架构起“教学素材”与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彩虹桥”。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发挥小学科学课的功能,切实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案。同时要注意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把科学课本编者的意图、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师的教路有机地统一起来。一、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科学课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编排的体系作了周密安排。科学课教师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是把握教学要求,准确掌握教学目标的基础,是教好科学课的前提。1.学习标准,明确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是编写科学教材的依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认真地…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2004,(10)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科学课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来,大家在实践中对此作了较深入的考究,认为这个转变不仅是教材使用方式的变化,而是对教学目标重新认识的结果。有了这种认识,就不再把教材视为“圣经”,只是“见物不见人”了,我们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就有了一个好的基础,这是问题的一面;问题的另一面是,既然还要“用教材”,就要讲究怎么用。只承认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不够的,怎么“用教材教”这一面现在更应该研究。“教教材”,顾名思义除了理解为“把教材的内容教给学生”之…  相似文献   

4.
“怎样教”一直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最大困惑。“据我们调查,浙江省的高中语文教师日平均备课量在4—6小时,其中的绝大部分时间花在‘揣摩编者的意图’想出‘教什么’上,这种教学内容的生产方式,实际上也等于重新编教材。一方面,是语文教师超重的工作负担,一方面,是开发和生产的教学内容缺乏审议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与“九义”教材相比,课程标准验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生了较大的变化。科学合理的教结构、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颖丰富的呈现形式、生动活泼的练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内容,为教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一、理解编者意图教学过程是将  相似文献   

6.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科学课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来.大家在实践中对此作了较深入的考究,认为这个转变不仅是教材使用方式的变化,而是对教学目标重新认识的结果。有了这种认识,就不再把教材视为“圣经”,只是“见物不见人”了,我们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就有了一个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策划人语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建构的文化中介,是师生发展的平台。我们常说"用教材教",是说要用教材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备课时,与编者对话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条件。编者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科的目标和性质定位进行缜密思考,进而甄选内容。作为教者,要深刻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深入领悟教材资源,寻找到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有效的结合点,教学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进。  相似文献   

8.
李蓉 《教育》2008,(12):57-57
透视当前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然而教师有必要理性地审视各种“用教材教”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准备活动,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是备课活动中要完成的中心工作之一.传统观念下,许多教师把教材视为金科玉律,认为:教学就是传授教材上的知识.因而备课中迷信教材,拘泥教材,照本宣科,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意识,指出: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求教师树立“教学活动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发挥教材的最大功能”.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备课中对教材的分析、把握和处理(俗称“备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备教材呢…  相似文献   

10.
教材资源是教师教学的凭借。肖培东老师具有强烈的教材资源运用自觉性,既贴着教材编者的意图去教,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去教。肖老师的资源运用既扎实立足于语文的学习,又灵活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实”和“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强烈的课程开发与利用意识,积极用好教材这一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现行教材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体现了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前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前提,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他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能单纯地教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入分析教材体系、明确编者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教材,并尽可能地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深入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能力,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增进交流、合作的基础,更是学生发展语言学习能力的根本。教材不完全等同于教学思路,教师在教学前需要仔细细读文本、深读文本、广读文本,深刻领会编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 ,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思想 ,其中教材观的转变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新课改的要求 ,教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蓝本 ,并非教学活动的“圣经”。“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一方面 ,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 ,另一方面 ,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教师要展开或补充 ,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教师应在深刻领会编者编写意图的前提下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不断调整、充实学习材料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为学生的创新学…  相似文献   

15.
开发教材     
《科学课》2004,(3)
这也是改革深入中遇到的新问题。《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这不仅是使用教材方式的改变,更是对“教材在教学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的重新思考。顾名思义,教材就是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材料。不同的教学目标,不仅决定它要用什么教学材料,尤其决定它怎样来用这些材料。目标变了,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自然要作相应的改变。说“重新”,是这个问题在20年前的小学自然改革就提出来了。当时,改革的突破口就是改变自然课的认识对象,变认识教材为认识客观的自然事物和现象,教材就由教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育的超前性与教材的滞后性永远是一对矛盾。因此,教师应大胆摈弃视教材为“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旧的教材观,在深刻领会编者编写意图的前提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调整、充实学习材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可创造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17.
“例子”一说,源于叶圣陶先生:“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渎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叶圣陶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1版笫  相似文献   

18.
钱守旺 《云南教育》2003,(10):22-24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由于学生情况、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只有用活教材,才能教活教材,才能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能否领会编者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对编者意图领…  相似文献   

19.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教师应在尊重教材内容、解读教材意图的基础上,以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服务于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材是反映编写者课程理念的物质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参照材料。但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只是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教”,这种做法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不利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在教材(人教社实验教材)的使用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现请教于大家。一、充分挖掘教材提供的资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制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不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体现了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大量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从编者的话、目录、到具体内容的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