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物理》(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声音的共鸣”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取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 A和 B,使它们图 1的木箱开口相对 ,用橡皮槌敲击音叉 A,使它振动发声 ,然后用手捏住 A的叉股 ,使它停止振动 ,这时 ,我们就会听到音叉 B振动发出的声音 .因为音叉 A振动产生的能量只有很少一部分传给音叉 B,因而音叉 B共振的现象并不十分明显 ,在环境比较安静的情况下 ,只有离讲台较近的学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 B振动发出的声音 .为此 ,本人将该实验作如下改进 (下面的实验音叉 A和 B均应选取 440 Hz共振音叉 ) :1 .取 40 W直管日光灯金属反射罩一个 ,开口朝下放在桌上 ,将音叉 A和 B的共鸣箱开口相对 ,彼此相距 2 5cm左右置于反射罩上 ,如图 2所示 .激发音叉 A使它振动发声 ,经过 1~ 2 s用手捏住 A的叉股 ,使它停止发声 ,这时就会听到音叉 B振动发出的声音 ,声音清亮缭绕 ,如果环境比较安静 ,在教室各个角落都能清晰听到 .2 .在上述实验中 ,如果周围噪音比较大 ,可用智力竞赛抢答扩音两用机 ,调节音量至适当位置 ,将话筒靠近发声的音叉 B,经...  相似文献   

2.
1.声音的产生例1如图1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相似文献   

3.
王志年 《物理教师》2003,24(3):30-30
1 传统的声音共鸣实验效果欠佳用如图 1所示装置做声音的共鸣实验时 ,两支频图 1率相同的音叉 (一般 440Hz)A、B分别固定于两只共鸣箱上 ,一般相距 1 0~ 1 5cm ,并排放于桌面上 ,敲击音叉A ,使其发声 ,过一会儿 ,用手按住A的叉股 ,使之停止发声 ,可听到B叉产生的微弱的共鸣声 ,在实际教学中 ,只有前排的学生才能听到 ,效果较差 .2 用单只共鸣箱做声音的共鸣实验( 1 )实验原理把 440Hz的共鸣箱内的空气柱作为研究对象 ,先使它以其“固有频率”振动起来 ,然后 ,再施以相同或不同的“受迫振动” ,如果先后两次相同的扰动使空气柱的振动加…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176页中关于<音叉的共鸣>演示实验,书中说:"取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A和B,相隔不远并排放在桌上,打击音叉A的叉股,使它发声.过一会儿,用手按住音叉A的叉股,使它停止发声,可以听到没有敲响的音叉B发出了声音.如果在音叉B的叉股上套上一个套管,改变音叉B的固有频率,重做上面的实验,就听不到音叉B发出的声音了".在实验音叉共鸣时,声音太小,不能使全班同学听清,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我们利用光杠放大原理,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刘润成 《物理教师》2012,(12):35+39
声音的共鸣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取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A和B(一般440Hz)分别固定于两只相同的共鸣箱上,使它们的共鸣箱开口相对并排放在桌面上,用橡皮槌敲击音叉A,使它振动发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 0小题 ,每小题 3分 ,共 3 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 2sin 45°的值等于 (   ) .A .1  B . 2  C . 3  D .2( 2 )若x <2 ,则 x -2|x -2 |的值为 (   ) .A .-1  B .0  C .1  D .2( 3 )在下列图形中 ,既是轴对称图形 ,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图 1( 4 )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 1 2 0° ,则它是 (   ) .A .正方形     B .正五边形C .正六边形D .正八边形( 5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B .对角线…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小题 ,每小题 5分 ,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 4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 ,正方体ABCD-A1 B1 C1 D1 中 ,A1 B与D1 B1 所成的角是 (   )   (A) 45°   (B) 3 0°   (C) 60°   (D)以上都不对2 .5个同学和一个老师站成一排照相 ,老师不排在两端的排法有 (   )   (A) 1-2A55种   (B)A6 6 -2A55种   (C) 2A56 种 (D)A6 6 种3 .若干个人站成一排 ,下列各组两个事件中为互斥事件的是 (   )   (A)“甲站排头”与“乙站排头”   (B)“甲站排头”与“乙不站排尾”   (…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1.某游人上山 ,从前山上山的道路有 3条 ,从后山上山的道路有 2条 ,那么游人从上山到下山 ,不同的走法共有 (   )   (A) 5种    (B) 6种   (C) 19种  (D) 2 5种2 .与Ckn 不一定相等的是 (   )   (A) k+1n +1Ck+ 1 n+ 1     (B) nkCkn- 1   (C) nn-kCkn- 1 (D) nkCk- 1 n- 13 .如果A、B是互斥事件 ,那么 (   )   (A)A+B是必然事件   (B) A + B是必然事件   (C) A与 B一定不互斥   (D)A与 B可能互斥4.将n个不同的小球放入n个不同的盒子里 ,恰好有一个空盒的放法种数是 (   )   (A)…  相似文献   

9.
一、音叉振动发声实验初中《物理》第一册 (人教社 2 0 0 1年第 1版、第 31面 )演示音叉振动发声的实验方法是 :通过敲响音叉后 ,用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 ,叉股将泡沫塑料球弹开 ,表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经课堂实践 ,感到泡沫塑料球弹开幅度小 ,后面的同学观察不到 .为此 ,特将实验做如下改进 :1.实验装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A是音叉 ,B是用图 1胶沾在叉股上的小平面镜 ,C是光屏 (或墙壁 ) ,D是玩具激光笔 .2 .演示方法(1)打开激光笔开关后 ,调节其角度 ,使光线通过叉股上的平面镜 ,在光屏 (或墙上 )上形成一个亮光…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课》2004,(2)
“神舟”五号返回舱正在上海展览。为了帮助市民看懂“神舟”五号返回舱,“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总指挥、副总设计师施金苗为市民“解读”返回舱。施金苗介绍说,看“神舟”五号返回舱,首先要看的是“前后之别”。现在返回舱正对观众的一面,有明显的烧蚀痕迹,舱体已呈暗褐色,说明它是进入大气层时朝下的一面。也就是说,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产生的高温主要烧蚀的就是这一面。而背对观众的一面,是非烧蚀面,基本完好地保留了原来的颜色,舱壁防热结构也完好,这说明返回舱是以非常稳定的姿态返回大气层的。如果发生翻滚,返回…  相似文献   

11.
《中学理科》2004,(7):21-24
一、选择题 :每小题 5分 ,共 60分 .1.复数 1-i1 i1 0 的值是 (   ) .(A) -1  (B) 1(C) -3 2 (D) 3 22 .tan 15° cot15°等于 (   ) .(A) 2(B) 2 3(C) 4(D) 4333 .命题p :若a、b∈R ,则 |a| |b| >1是 |a b| >1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命题q :函数y =|x -1| -2的定义域是(-∞ ,-1]∪ [3 , ∞ ) .则 (   ) .  (A)“p或q”为假  (B)“p且q”为真(C)p真q假 (D)p假q真4.已知F1 、F2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 ,过F1 且与椭圆长轴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 ,若△ABF2 是正三角形 ,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是 (   ) .(A) 33   (B) …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 (共 4 0分 ,每小题 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 .回族   B .壮族   C .蒙古族  D .维吾尔族2 .2 0 0 4年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 ,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A .火山地震B .大气污染C .水体污染D .海平面上升3.下列四大高原中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   )A .云贵高原B .青藏高原C .黄土高原D .内蒙古高原4 .下列陆地自然资…  相似文献   

13.
唐殿华 《中学教与学》2003,(10):39-42,47,48,F003
一、选择题 (每小题 2分 ,共 2 0分 )1.在下列各组根式中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 .(A) 3和 18      (B) 3和 13(C)a2 b和ab2 (D)a + 1和a - 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P( - 1,1)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3.已知⊙O1和⊙O2 的半径分别为 1和 5,圆心距为 3.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 .(A)相交  ”(B)内含  ”(C)内切  ”(D)外切4 .在下面四种正多边形中 ,用同一种图形不能平面镶嵌的是 (   ) .(A) (B) (C) (D)5.已知 2是关于x的方程 32 x2 - 2a =0的一个根 .…  相似文献   

14.
丁香盛开的时节,哈尔滨的小朋友们迎来了“飞向太空——中国载人航天(哈尔滨)展”大家亲眼看见了英姿勃勃的杨利伟叔叔,更为能够看到真实的神舟飞船“三大件”而开心。第一件是返回舱。它体积有6立方米可容纳3名宇航员。当你细看时才会发现烧黑的返回舱表面,已经不是光滑的,有点像蜂窝,又有点像鱼鳞,这叫做“烧蚀层”。返回舱外壳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既耐高温又能防震,可经受零上4000度考验,实在了不起。第二件是航天服。它可真重,竟有20多斤,据介绍,里外分成三层:限制层,耐高(低)温,抗磨损;气密层,防止服装充氧加压后气体泄漏;散温层,通过…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 0小题 ,每小题 4分 ,共40分 )1 .-2的相反数是 (   ) .A .12   B .-12   C .-2  D .22 .x -( 2x -y)的运算结果是 (   ) .A .-x y   B .-x -yC .x -y D .3x -y3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绕地球飞行了 1 4圈 ,共飞行约 5 90 2 0 0km ,这个飞行距离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A .5 9.0 2× 1 0 4 km  B .0 .5 90 2× 1 0 6 kmC .5 .90 2× 1 0 5kmD .5 .90 2× 1 0 4 km4.下列多项式中 ,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是 (   ) .A .x2 -y B .x2 2xC .x2 y2 D .x2 -xy y25 .方程x2 -3x 1 =0…  相似文献   

16.
原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一节,安排了这样的演示实验:用两个相同的音又,左边音叉旁挂一个塑料小球,敲击右边的音叉,发现塑料小球弹开。说明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了左边的音叉。这个实验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事实上这个实验很难成功,因为它对音叉的频率要求很严格。现行教材将此实验删除,却没有新实验来替代。笔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设计了一个替代实验,供大家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考评 《中学教与学》2004,(8):44-46,F003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32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2分 ,共 2 0分 )1.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4s内通过2 0m的路程 ,那么 ,它前 2s内的速度是 (   )m/s .(A) 2 0   (B) 10   (C) 5   (D)无法确定2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 ,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   ) .(A)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小题 ,每小题 3分 ,共3 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 4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等差数列 {an}中 ,已知a2 =2 ,a4 =8,则a6 等于 (   )   (A) 8   (B) 10   (C) 12   (D) 142 .已知集合A ={x|x2 -5x +4 >0 },B ={x||x -3|<4},则A∩B为 (   )   (A) ( -1,1)∪ ( 4 ,7)   (B)    (C) ( -∞ ,-1)∪ ( 7,+∞ )   (D) ( -1,7)3 .由命题p、q构成的“p或q”、“p且 q”、“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中 ,p或q为真 ,p且q为假 ,非p为真 ,那么 (   )   (A) p真 q假   (B)p假q真   (C…  相似文献   

19.
考评 《中学教与学》2003,(8):42-44,48,F003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32分 )一、单选题 (每小题 2分 ,共 2 0分 )1.火车的速度为 72km/h ,汽车的速度为18m/s.则 (   ) .(A)火车的速度大    (B)汽车的速度大(C)两者的速度一样大  (D)无法确定2 .有甲、乙两金属块 ,甲的密度是乙的 25 ,乙的质量是甲的 2倍 .那么 ,甲的体积是乙的 (   ) .(A) 0 8倍  (B) 1 2 5倍  (C) 0 2倍  (D) 5倍图 13.如图 1,用一水平推力F将物体m挤压在竖直墙壁上处于静止状态 .物体m受到 (   ) .(A)重力、水平推力及墙壁对它的支持力(B)重力、水平推力、墙壁对它的支持力及向上的摩擦力(C)重力…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三根细线于O点处打结,A、B端固定在同一水平面 相距为L的两点上,使AOB成直角三角形,艺BAO一300,已知OC线长 是L,下端C点系着一个小球,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让小球在纸面内振动,周期丁一2二八厂尹疑拼些优产 B.让小球在垂直纸面方向振动,周期T一2二对井l C.让小球在纸面内振动,周期T一2兀丫嚣C‘ 厅一图1 D.让小球在垂直纸面方向振动,周期T一2“丫誉 2.一单摆在山脚处(认为在海平面高度)的周期为T,设地球的半径 为R,将单摆移到山顶时测得的周期与原有周期相比改变了△T.则该山 的高度H可表示为(). ~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