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学过程:一、比比谁的问号多———培养问题意识《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从发现“谜”到揭开“谜底”,充满着悬念和智慧的思考,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探究的欲望。学习课文可从质疑课题入手。如:谜底?山谷中有什么谜?怎样揭开谜底?山谷中的谜底是什么?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文作“鸟瞰全景式”的朗读,看他们了解哪些问题,又会产生什么问题。在与文本“远距离”对话中,学生不难发现山谷中特有的现象,知道山谷之谜是什么。但由于个体经验不同,关注点不一样,阅读困惑也不同,教师要再次鼓励学生质疑,如:东坡的雪松为什么能完好无损的保留…  相似文献   

2.
《山谷中的谜底》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作者用洗练的文笔,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相似文献   

3.
小赵老师要到市里去上公开课,内容是小学六年级的课文《山谷中的谜底》。试教后,听课老师对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4.
张晓华 《班主任》2013,(9):36-36
语文课上,我与学生一起学习《山谷中的谜底》一文。这篇课文讲的是,在加拿大魁北克省有一处山谷,东边的山坡只长雪松,西边的山坡除了雪松,还生长着很多杂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两名旅行者揭开了谜底。原来,东坡雪大,当雪松上的雪积到一定程度时,  相似文献   

5.
《山谷中的谜底》是六年级下册课文中一篇散文。作者用洗练的文笔,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当正面难以抗争时,要学会以退为进。  相似文献   

6.
在2003年江西省吉安市小学语文教学比赛中,来自永新县的陈白贞老师执教《山谷中的谜底》,为全市的参赛教师及观摩者上了精彩的一课。时过境迁,陈老师那精彩的教学仍在我的头脑中闪烁并摇曳生姿。现撷取其中几个精彩的片断加以点评,以期和大家共勉。片断一:理性分析加感性领悟,学生入境明理动情。一、抓要点,理性分析(多媒体展示南北走向的山谷)1.出示山脉横切剖面图,帮助学生认识和区别山谷、山坡、山峰。2.认识方位坐标图(左西右东,上北下南)理解“南北走向”的意思。二、抓难点,探索解谜1.多管齐下,理解谜底。(1)谁解开了山谷中的谜底?你…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山谷中的谜底》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十课的内容,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又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要在退让中求得发展和生存,是培养学生心智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8.
[案例]苏教版第十一册《山谷中的谜底》让学生用猜谜的形式乐读与激读,找到课文中的谜面和谜底后。师趁热打铁:谜面与谜底我们都知道了,课文也该结束了,行不行?生大声说:还不行!师微笑:哪我们还应该解决什么?把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生:谁发现的,怎样发现的?生;故事给了  相似文献   

9.
宋文俭 《教师》2010,(23):26-26
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业已悄然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语文课堂。本文拟以《山谷中的谜底》教学为例,谈谈白板技术在语文第一课时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0.
正【教材内容】《山谷中的谜底》为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第85-87页的课文。【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通过写两位旅行者揭开了加拿大魁北克一条  相似文献   

11.
如何改变僵化的教学局面,激活语文课堂,是值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也是切切实实地把课改精神落到实处的举措之一。下面以《山谷中的谜底》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在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得到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马苏宁 《教师》2012,(27):70-70
上完了第17课《山谷中的谜底》,原本预定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想到在一个课时就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和完成。课后反思,我想成功之处在于:在实际教学中,不同于已有备课方案,而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还学生以应有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达到了省时高效的目的。课的伊始,揭示课题后,我让学生看课题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题目写‘山谷中的谜底’,那谜面是什么?”“这个谜揭开了吗?是怎样揭开的?”  相似文献   

13.
一、课题入手,理解“谜和“谜底”1.教师板书课题《山谷中的谜底后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写“谜”和“谜底”的句子,通过朗读感悟雪松的独特本领。犤评: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是很好的训练方法。从课题入手,围绕“谜”及“谜底”读书、勾画,便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犦  相似文献   

14.
拓展是实现"大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是打开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架设文本与自然、社会的桥梁,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文本,自主地阅读文本,研究文本。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到底该如何拓展呢?我们先来看一则《山谷中的谜底》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5.
《山谷中的谜底》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富有哲理性的散文。课文借具体、真实的事情来说明人生道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不是什么难事。而且课文生字很少,篇幅较短。这一课的教学能否删繁就简,以约驭博?江阴市教师进修学校脱产培训班的教师们不久前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小学教育的根本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把更多的精力从教学生"学会"转移到教学生"会学"上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不少教师也越发认识到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山谷中的谜底》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两位旅行者看到加拿大魁北克的一个山谷中的奇异景象后得到人生启发的故事。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勇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这是一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师:现在,你就是旅行者之一,终于揭开了“山谷中的谜底”之后,你心情怎样?  相似文献   

18.
《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景象。课文告诉我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确实,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是本课的学习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借助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生活中的事例等.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从而层层深入。分解难点,提升语文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19.
"确实,弯曲不是倒下或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看着这一句话我仿佛又回到了上午的第一堂语文公开课。在上午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山谷中的谜底》这一篇文章。学完后,使我心潮起伏。文中的雪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坚韧不拔,雪下得再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说理的文章。对于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一般来说并不提倡教师在学生读完课文之后就告诉他们。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真正有效的课文之理获得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且读且析的过程。现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山谷中的谜底》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