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处在不断的变革之中.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江苏省于2005年实施了第一轮课程改革,在谨遵课改要求的前提下,对高中数学教材进行了人性化的整改.“空白处”是苏教版高中教材的一大特色,本文将对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空白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苏教版高中教材的“空白处”是教材编写者专门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留下了发展空间,数学教材每一页都留有一定空  相似文献   

2.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性问题是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改革。这不仅是指从量的方面对数学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增加或减少,更应该是指从质的方面变革教学内容的编排方式和教材编写思想。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小学数学教材特色非常鲜明、突出,如数学“课题学习”就是其中的典型一例。本文主要揭示数学“课题学习”的设计思想和它给予我们的启示。数学“课题学习”举例所谓“课题学习”是指打破学科界限,以课题为核心,综合多科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学习形式。在此我们先看两个例子。英国《世纪数学》教材是由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组织编…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时期的中学数学教育的发展与展望东北师大实验学校范纲李秋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针指引下,我国的教育发展很快,数学教育也是这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下面就数学的教学方法改革,数学大纲的演进和课程教材的变化谈一下我们...  相似文献   

4.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与教学正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要确保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进行,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教育理念上进行彻底变革。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中心,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过去,我们总习惯以教材为中心,崇尚教材知识点的“拉网式”教学。现在,课程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教材是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蓝本”.教材中的习题在数学教学中也承担着重要角色.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也可以成为发掘新知识、新技能的“生长点”,实现知识、技能的正迁移.在讲解教材习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数学本质,厘清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不断提炼、深化方法,触类旁通.通过习题的讲解,帮助学生将知识和方法逐步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数学思维,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  相似文献   

6.
“一元一次方程”内容是我国传统数学教材应用题设置比例较大的部分.一方面,这是与我国数学发展历史中的代数思想耦合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方程在现代数学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对于方程应用题的编制,史宁中先生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对数学应用习题的设计、处理太理想化了,几乎直接变成数学符号了.”因此,为了深入了解方程应用题的现状及进一步的发展态势,本尝试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与英国教材PracticeBook为比较对象,透视其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五个关系入手把握高职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贤君 《教育与职业》2006,(12):117-118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短、速度快,相应的方针政策不断出现,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教师可从精英型与大众化,教材多样化与教学,数学知识的“必需”、“够用”与个体发展,教学目标与成绩评价,教学的预设与生成这五个关系入手正确把握高职数学教学,以胜任数学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2003年高考数学试题显现的考试方向,迫使高三数学复习模式必须发生根本性变革——走出传统“应试”复习模式误区,从学生认知入手,构建以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目标的新的高三数学复习模式群。新的模式群由“整体复习模式”与“课堂复习模式群”两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9.
一、课程教材,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课程改革使我国的中小学教材正悄然发生深刻变化。课程教材的多样化使教材作为教学中惟一的“法定课程”的地位渐趋动摇,教材的功能定位也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但也有的教师仍以旧的观念和方式驾驭新的课程教材。因此,必须转变观念,由课程教材的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  相似文献   

10.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国小学数学教材建设提供了契机,在继承《现代小学数学》20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秉承扬弃的精神,从“注重数学思维”、“重视问题解决”、“重组知识结构”、“倡导信息技术”4个方面入手,推动小学数学教材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1.
总评 回味整个教学过程,每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了一种新的数学教学理念。一、改编教材——演绎知识发展过程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材料,往往都是高度概括和抽象化的静态知识,而《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也就是要把“冰冷美丽”的学习材料回到“真实的情境”中,以便学生在解决“真实”的问题时,学会数学的思考,掌握学习的方法,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社会需要课程来传递社会文化经验,教育正朝着这一目标为人类社会服务。与之相呼应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对新编数学教材的再次使用,真正领悟到了它正体现了这一宗旨。它展示教学要求的变化、教学改革的动态、教育改革的新精神以及新的题型,如情景题、探索题、开放性问题及研究性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这一理论在苏教版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于教材本身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从而也决定了我在教学观念和方法上发生巨大的转变。本文围绕新的教材与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方法,谈谈我在课改实验中的一些看法及体会。  相似文献   

14.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良好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数学教帅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要认真地抓好德育渗透工作,改变那种“重智轻德”、“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及科老师的事情”等错误观点。新的数学教材充满着大量的生活背景、人气息,这对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我们凭借对人教版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所蕴含的智力因素的独特理解和创造性思维,适时、灵活地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的方式进行多思、多解和繁简对比分析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现行教材成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载体。现就我们的做法与体会,简述如下,意在抛砖引玉,用好现行教材。一、多思、多解问题的运用现行人教版教材中已有不少多思、多解的例题与习题,有的题目虽没有提出“多解”要求,但教师如能以“新的数学理念”处理教材,同样可以“活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多思、多解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  相似文献   

16.
受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巨大影响,“问题解决”正成为我国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星号题和思考题的设计,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思想。本文试图探讨如何以“问题解决”为指导,搞好这类题目的教学。   问题解决是指人们面临新的问题情境,由于缺乏现成对策和解决方法而引起的以提出并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思考和探索过程。它以思考为内涵,以问题为目标定向,有尝试和对困难的体验。从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 (本文均以五年制教材为例 )看,数学问题可作如下分类: 这里的数学应用问题主要是指数学应…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转移而不断开拓和发展起来的苏教版数学教材正逐步得到推广和实施。如何实施苏教材,体现苏教材的基本理念,真正实现“让学生的笑声在课堂上放飞起来”呢?本文在分析了苏教材的特色的基础上,对苏教材的教学设计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一、苏教材的特色与理念苏教材在秉承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同时,有了很大的创新和发展。“生活数学”、“活动思考”、“数学实验”是苏教材的特色,“以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技能作为教材的内容”是苏教材的宗旨,“在注…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认知和思维的发展,当学生用“高层次”视角重新审视“低层次”教材时,可能会产生新的理解或疑惑。若能将疑惑转变成有价值的问题,则可以使原有教材资源成为动态发展、持续生长的“活学材”,进而产生新的探索。“你会画直角吗”是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练习八中的一道练习题重新建构,再定位于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学后进行的二次研究。那么,  相似文献   

19.
李浩 《人民教育》2023,(10):67-69
<正>“五育融合”已经成为当下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的整体育人体系正逐步构建。本文拟以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为例,寻找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契合点,进而由点及面,推进“五育融合”的课堂变革行动。一、“五育融合”呼唤学科融合的课堂变革  相似文献   

20.
<正>基于对核心素养教学实践与反思,我国教育界引入了国外流行的“大概念”教育理论,这无疑为落实学科育人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由此引发了小学数学课堂的变化。基于“大概念”的数学课程设置与实施,指导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也必将推动小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变化,这样一系列由上及下的教学变革,以帮助学生形成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思维习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也更能凸显数学育人价值。一、准确把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大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