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唉!教书难,育人更难”这是老师共同的心声。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缺乏自觉性,在学校要老师守着完成作业,在家要父母督促做,  相似文献   

2.
为家长解忧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他们的家长对我说:“孩子总是要父母陪睡,这要耽误我们不少时间,您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了给家长解忧,我向孩子们讲了不少有关的故事,但是效果并不好。后来,我编了一首儿歌《乖孩子》,其内容是:“乖孩子,乖孩子,自己脱衣上床睡,不用爸妈陪,也不乱踢被。”孩子们很快就学会念这首儿歌了。我要求他们回家念给父母听,鼓励他们做个乖孩子。次日,我就逐个地问送孩子来园的家长,谁不要爸妈陪睡了,并在班上表扬这些不要父母陪睡的孩子,奖给他们每人一朵小红花。这样,  相似文献   

3.
☆压制儿童的好奇心摇儿童提出诸如“我是谁生的?”“我是怎么生出来的?”问题时,不是直接对“性”感兴趣,而仅仅是一种好奇的反应。家长如果不正面回答反而斥责他们,就会扼杀他们的好奇心。同时还造成一种印象,孩子会觉得有些问题是“很坏”,问了要挨骂,这样就会使他们从小对性有一种神秘感、罪恶感、肮脏感,从而影响他们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怀疑父母做事的真实性摇采取哄骗的手法,如告诉孩子他们“是拣来的”“石头里跳出来的”也是不明智的。因为真相总是会被孩子们识破的,一旦孩子明白了真相,就会认为父母欺骗了他们,甚至怀疑父母做事…  相似文献   

4.
实话实说     
过分的关爱对孩子也是一种压力 我曾听到过一些孩子抱怨他们的父母对他们好得过度,平时自己节衣缩食,却不断给孩子买各种并不需要的补品;只要孩子在家,大人就蹑手蹑脚,谁也不敢发出声响,生怕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这些孩子认为父母这样做实际上是在给他们施加一种软压力,反而使他们如坐针毡,生怕一旦考不好会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当然,大多数做父母的绝对无心给自己的孩子施加压力,相反他们多是心疼自己的孩子学习辛苦,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才好,结果却落了个适得其反。 只有在既不存在歧视又不存在过度关爱的正常环境下,一个人才能够…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育》2007,(3):61-61
林格在《父母只做3件事》一书中提出,有3件事,是父母应该学着做的!其一,不当“法官”,而是要学做“律师”——所谓的不当“法官”,就是要求父母不能等到孩子“犯了事”后才管教孩子,而应当防患于未然,父母对孩子要像律师对待当事人一样,了解、调查、倾听孩子的心声和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唯一宗旨,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6.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吗?以下是一个小小的测验,请对十个做法答“是”或“非”,然后对照标准答案,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对养儿育女的认识有多少。一、对孩子忍让,保持良好关系,总比坚持己见及与孩子争论好一些。二、不随便打孩子。这样孩子的表现会更好。三、要孩子尊重父母,父母也得尊重孩子。四、孩子不应在生活上自作主张,除非他们已够成熟。五、要孩子做家务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及影响了童年的乐趣。六、孩子应该有零用钱。七、我自己既然学有所成,我可以依照我父母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子女,这样他们也会学有所成。八、我不需要对子女进行性教育,反正学校会教的。九、我需要经常赞扬子女的优点。十、子女上了10岁,就不需要父母们的拥抱及亲近。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却成了孩子沉重的心理负担?为什么孩子的努力、孩子的进步,父母却视而不见? 让我们听听发自孩子的心声: “爸爸妈妈:压力,也许能使石墨变成璀璨的金刚石;然而,太大的压力也会使金刚石粉身碎骨。”“爸爸妈妈:你们不惜一切为我创造安静优越的物质条件,可我更需要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你们能为我营造吗?”  相似文献   

8.
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必须听听孩子的倾诉,抽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父母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9.
王瑶 《宁夏教育》2014,(3):78-78
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比任何“专家”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而做父母的首先就要接纳自己的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父母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允许他缓解自身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亲子邮件     
主题:我很惭愧收件人:水冰发件人:一贝自从我懂事以来,说实在的,我并不快乐。因为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力太大了。我的父母似乎和别人的父母不一样。我知道有很多同学的父母一天到晚就对着自己的孩子唠叨,提醒他们要好好学习。如果成绩考差了,说不定还会挨个“男女混合双打”。我的父母从不骂我,更别说打我。他们都是知识分子,爸爸妈妈都很优秀,多才多艺。而我,简直就是他们缺点的集合体,我太平庸了,连长相都是,别人看到我都会吃惊,说我长得不像爸爸妈妈。所以,我知道,爸爸妈妈对我很失望。看到我永远都波澜不惊的成绩,他们的脸就阴阴的,也不说什么。和他们的同事、朋友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远远比不上那些同龄的孩子, 我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我试图去做个优秀的人,但我做不到,真的,面对我有很多光环的父母,我时常陷入深深的惭愧之中。  相似文献   

11.
思之 《家长》2014,(2):53-54
“我真的很想和我的父母成为朋友,但是他们总把我的心事和秘密当作笑料。”这是许多孩子的心声。很多父母也希望孩子与自己无所不谈,却不懂得替孩子保守秘密,甚至还居高临下地认为孩子的秘密很可笑,常常把它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  相似文献   

12.
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生儿育女,为人父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顺理成章的平常事。尽管这样,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会把“爸爸”、“妈妈”看作一生最神圣不可替代的称号。新生的婴儿为父母带来了创造生命的巨大喜悦,也给他们带来了将幼小生命抚育成人的沉重而神圣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爱和照顾,是一种本能。没有谁不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愉快、成功。但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使为人父母者仅仅靠天性所赋予的爱去关心、照料下一代已远远不够。卢梭有一句名言:带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人类的父母与动物的父母有着本质的区…  相似文献   

13.
“老爸,我的毕业证放在什么地方了,帮我找一找啊!”。“妈妈,帮我想一想我上学期期末数学考了多少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父母的,大约经常会遇到孩子们推给我们的类似的难题。看着被孩子们翻腾得乱七八糟的抽屉和想不起往事的窘相,每个做父亲和做母亲的部免不了要抱怨孩子一番,或是斥责他几句。其实,谁不想多帮孩子一把,谁希望自己的孩子忘掉走过的脚印呢?实际上,做到这一点也并不很难。只要我们有心,或者说真正地呵护孩子们,那么,就会帮助孩子们把他们已经忘却的记忆找回来——建一套孩子  相似文献   

14.
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形成“我是谁”的自我意识。正处于自尊心极强的阶段,面对一系列的当众屈辱,一般孩子都承受不起这样沉重的打击。更何况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善表达的孩子。而父母如果仍然像以往一样要求他、批评他,只会起到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的负作用,使孩子的问题更趋严重。即使一些孩子眼下不出现异常,也可能成为以后诱发心理问题的隐患。本案中的李铭从小是一个听话、省心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也是容易受伤害的孩子,他们往往不善倾诉内心的苦闷。对于这种性格的孩子,父母尤其要关心他们内心的感受。在家庭教育中,建议父母:从小要允许孩子适当顶嘴。不要一昧要求孩子“听话”。实际上,父母在家里也代表了“权威”,孩子跟父母“顶嘴”需要“反抗权威”的勇气.所以,“顶嘴”的孩子也更具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5.
熊必环 《宁夏教育》2006,(11):69-69
现代父母大概都会有一个感觉:“教养孩子的花费好高!”父母各自在事业领域冲刺,为的就是要多攒点钱给孩子!因此“,你知不知道我为你花了多少钱?“”我这么拼命工作赚钱是为了谁?”等话语,常常就脱口而出以希望孩子能因此了解父母的功劳,努力去做个好孩子。可是,你是否曾经想过,  相似文献   

16.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的关心多,爱护多。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应该爱自己的,吃饭、穿衣等事情家长帮自己做也是应该的,很少有孩子想过去爱老人、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和周围的人,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是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一、让孩子了解爱意味着什么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先让幼儿轮流谈谈“每天家里人要帮你做什么,家里谁最喜欢你,他们是怎么喜欢你的”,要求讲得越具体越好。讲过一段时  相似文献   

17.
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总看到一些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怒不可遏,气愤异常。静心想想,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中,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材料:在一位美国教育学博士家里,孩子正在错误百出的做游戏,父母坦然地作壁上观,问他们为什么不指点一下孩子?他们说:“不能啊!犯错误也没啥,他们的悟性都要从错误中得来。  相似文献   

18.
很多人做了父母之后,就学会了隐忍。尤其是很多年轻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情绪再不好也会以微笑面对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认为父母天生就是该这么“好”的,而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关爱。因此我认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得让孩子明白你的付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孩子玩“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长,家长扮演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父母不妨把孩子的种种表现予以复制,如挑食、任性、撒娇等等。因为是游戏,孩子会很投入地想方设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麻烦”。孩子虽然小,但是只要与他真诚地沟通,他们完全可以理解父母为他们付出…  相似文献   

19.
刘超 《山东教育》2008,(3):14-14
最近一段时间,我总是带着手机进课堂,因为我班每天总有那么几个“顽固分子”不交作业。问其理由,无非是忘带了、忘做了、找不到了之类。这些理由让我十分头疼,我也一直深信,他们真正的理由其实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根本没做。所以,我只好每天带着手机当作“恐怖武器”。一进教室,我首先把它一亮,然后再问:“今天谁又忘记带作业了?谁又要让自己的父母辛苦一趟?”  相似文献   

20.
《教书育人》2010,(6):9-9
健康向上的自尊心理是孩子们以后面对生活挑战的重要法宝,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孩子更容易处理生活中出现的矛盾,也更有能力抵抗消极的压力。相比之下,那些自尊心弱的孩子面对挑战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垂头丧气。如果他们再产生“我没有那么好”或是“我做什么都做不对”的想法,那么他们更容易变得消极、沮丧、孤僻。父母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尊呢?下面的几点建议也许会很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