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系统工程》2012,(5):10-11
"代开发票"、"你在邮局有未领取的包裹"……相信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收到垃圾短信后,一边诅咒抱怨,一边逆来顺受地将其删除,并渐渐地习惯、默认这些短信的存在。近年来垃圾短信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呈现"越打越多"的趋势。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酝酿六年,但时至今日仍未正式进入立法程序,令打击垃圾短信、维护个人信息面临"无法可依"局面。  相似文献   

2.
最近,媒体持续报道了"王帅案"、"吴保全案"、"邓永固案"等多起群众网上发帖、批评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违法、滥权,被司法机关以诽谤治罪进行追诉的案例.之前,已有媒体披露了"稷山文案"、"彭水诗案"、"朱文娜案"(又称"西丰警察抓记者案")以及引发该案的"赵俊萍短信诽谤案"等多例"诽官案",媒体未公开披露的类似案件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3.
"手机说"是个奇怪的名字,它真正的含义是适合手机阅读的小说,因而"手机说"并不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而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现今各种文学大赛很多,各式的网络文学大赛也很多,但是以手机为首要阅读载体的文学大赛,即使包括短信、笑话等微型题材,却也并不是太多,毕竟将手机作为阅读终端,是这几年才勃发的风潮.  相似文献   

4.
在2009年3·15晚会上,由传播技术带来的困扰成为了焦点,针对手机媒体,2008年消费者申诉主要集中在垃圾短信的不请自来和手机个人用户信息被泄露.  相似文献   

5.
新兴传媒     
《传媒》2008,(4):77
25家视频网站被关停;分众传媒日发数亿垃圾短信;东航传媒进军北京广告市场。  相似文献   

6.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符合标准的属于常态事物;超出这些范畴,则被视为另类.另类,通常是被非议的对象.被非议并非一文不值.对新闻媒体来说,哪怕是垃圾,只要被非议,就可能有其新闻价值,并且被非议得越是厉害,其"新闻价值"就越大.裸女接受记者采访,天若下雪宁肯裸一回的"求雪女",都是前段时间被热炒的新闻. 近日,人大一女生做裸模的新闻引起关注.人大一负责人表示,此举不属常态,无法评价.该校徐悲鸿艺术学院副院长认为,这位女生所做是一个普通工作,也是一个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7.
自1998年电信运营商推出短信业务后,电视节目也迅速融合了这一新兴产业,很多电视栏目纷纷开辟了短信业务,包括短信投票、短信提供新闻线索、短信参与节目反馈等等,其中电视节目短信评论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节目形式。这种节目形式融合了电视的时效性强、受众面广以及短信短小精悍、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闻实践》2012,(6):78-78
国家工信部E/前宣布,启动为期3个月的专项行动,打击泛滥成灾的垃圾短信。“重拳出击”的态度令人欣慰,但垃圾短信这些年屡禁不止,依靠3个月的集中整顿恐怕难以根治,还是期盼着出台长效机制:运营商和服务商加强行业自律,公安、通信管理部门强化监管、试想,如果能追查每条垃圾短信背后的群发者,并使之成为常态化工作,“短信骚扰”理应与日俱减。  相似文献   

9.
张磊 《新闻爱好者》2008,(10):64-64
因“日发数亿条垃圾短信”,分众无线成为2008年度央视消费维权晚会上重磅打击的对象,并且因此身陷“短信门”舆论危机。一方面.非法垃圾广告的监管治理在呼声中缓慢前行;而另一方面,关于短信广告规范化运作策略的探讨,在此次“短信门”事件后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05,(6):70-70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韩国政府日前宣布,将大力打击非法电话广告和手机垃圾短信,对未经用户同意发送电话广告和手机垃圾短信的行为将处以最高  相似文献   

11.
"牛"人"晒"福利 2009年,是一个"牛"年,在漫天飞舞的"事业和财运牛气冲天"的短信祝福中,"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寒潮还在持续地蔓延.人们格外看紧自己的"钱袋子",也满心期待着"钱袋子"能够"牛"转乾坤.  相似文献   

12.
龚国伟 《图书馆》2008,(3):100-101
本文以数据为依据揭示了我国垃圾广告短信泛滥的严重程度及其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分析了造成垃圾广告短信泛滥的各种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网络媒体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垃圾短信制造内幕.同时对分众传媒旗下分众无线进行了重点曝光和暗访.揭开了垃圾短信制造的流程和内幕。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介绍 技术的革新给广告业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开展,手机短信广告脱颖而出.然而,手机短信的广告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垃圾短信广告的负面影响不断,大量地产楼盘广告、机票折扣广告也效果平平.如何才能提高短信广告的效果?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短信广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海量垃圾短信的制造者中,“伪基站”成为一种全新的发送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搜取和截获一定范围内的手机信息,并可任意冒用他人手机或公众服务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垃圾短信  相似文献   

16.
提起被骚扰,人们多以为那是美女们遭遇的事,谁会料到现在连老头也会受此殊荣.只是后者受到的不是"性骚扰",而是"信骚扰". 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个人信息不知不觉地被泄露,成了某些人借以敛财的资源.个人信息被卖给商家做推销广告,于是就有了"短信骚扰"、"垃圾邮信骚扰".近几年还出现了经过包装的"信骚扰",就是不断发信给你,恭维你有成就,承诺为你出书,然后劝诱你出钱,买下他们做的高价书或者什么精致奖牌.有时一周可以收到好几封这样的信,受到这类"信骚扰"的对象大多是知识分子,尤其是各业精英.大凡越有名气,被骚扰的程度就越厉害.  相似文献   

17.
掌上图书馆服务——国家图书馆"掌上国图"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分析国家图书馆"掌上国图"模式,探索如何利用移动技术,开展短信服务、手机阅读等服务,从而进一步拓展传统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收到过莫名其妙的手机短信,接到过莫名其妙的推销电话,收到过垃圾电子邮件,面对这样的情形,在删完短信、邮件,挂完电话后,人们不得不考虑:我的个人信息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泄露的?  相似文献   

19.
《信息系统工程》2009,(4):58-58
今年央视“3·15”晚会重点关注的是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从屡禁不绝的垃圾短信,到电话营销骗术,再到网上银行大额资金失窃,这些都与个人信息被非法买卖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1月15日,笔者接到短信:"北京一家带有港资背景的时尚类杂志明天将会发生重大变动."事隔几日,辗转了解,此事尘埃落定,该杂志编辑部撤销,相关工作人员全部解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